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李永华 《学习论坛》2008,24(2):32-34
"良知说"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把道德基础从外在的天理内化到人的本心,凸现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能动性.致良知,从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修养的角度,体现着主体性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2.
解决生态危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培养“生态良知”的道德意识。生态良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良知直接地表现为人对自然万物的良知,最终折射出人对自身的良知。  相似文献   

3.
"法治"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市场秩序问题,法律调整领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它重在关注人们外部行为的合法性;而"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唤起人们内心的良知、正义感、荣辱心,充分发掘人们内心世界里的"性善"因素,从而主动同经济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作斗争.因此,切实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发挥伦理道德的理性杠杆作用,有效地遏制道德失范现象,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深层嬗变的一种标示,必将从根本上呈现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这便把现代人抛掷于"分工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共识的瓦解,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基础的崩溃"这一现代性危机中。道德的统一性丧失,道德分化成为现代伦理最为重要的现象。现代人的道德出路便是,如何开放个体自主的伦理责任,以使伦理秩序获得个体的主动责任感和良知意识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深层营销道德理论研究中总结出最一般的道理,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对不道德行为进行正面的引导,已成为当前企业生存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既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共同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是关键。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带有基础性的任务就是要普及道德知识,培育道德良知,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广大公民加强道德修养。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重视职业良心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合作力,坚持行为引导与舆论扬抑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是千…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家风建设中,要使优良家风成为人们自觉的内在追求,可以借鉴阳明心学中的合理成果,从积极发现和发扬每个人的“良知”方面着力,通过“致良知”道德修养的实践功夫,彰显以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道德主体精神。优良家风建设需要家庭成员以良知为引领,唤醒良知、挺立良知、力行良知,把家风建设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内在需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使和谐家风成为助推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成千上万人的祈福中,小悦悦还是没能战胜死神的召唤。一个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但围绕"小悦悦事件"的话题却远远没有结束,它引发国人对道德良知和做人底线的大讨论、大反思。  相似文献   

9.
蒙培元 《新视野》2007,(4):54-57
良知是建立在内在道德情感之上,每个人先天具有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但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先天禀受的良知,却要靠后天的修养和实践才能实现,因此,良知随同社会的道德进步,不断生成完善。作为有情感价值基础的是非善恶、行为规范的判断标准,良知具有善遍性,共同性。学术与良知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修身自律的基础上,鉴别知识分子的使命,努力推进社会的道义与仁爱。作为有良知的学者,虽不应惟利是图,惟名是举,但却要兼顾义利,安己富国。  相似文献   

10.
从汶川地震报道看当前媒体道德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传媒不仅是社会的瞭望哨,而且还应该是社会道德的守望者。汶川地震突发性灾难事件因其巨大的社会破坏力极易对社会秩序和公众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大众传媒必须以高度的道德责任意识,帮助政府稳定民心,保持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这是媒体作为道德主体的"份内应做之事"。我国的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不畏艰险,克服各种困难,及时传播事实真相,关照生命,配合政府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显示了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22):46-46
网络媒体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追求,坚持正确导向,高扬主流舆论,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砥砺品格、提升自我,凝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崇高的道德理想演变成空前的道德灾难,需要深刻反思以就鉴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极端的道德人格追求与扭曲的道德理想主义情怀,持续革命的指导思想与道德建设革命化的武断粗暴,二元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与阶级道德压倒一切的伦理失序,否定传统道德文化与否定现代道德价值理念的道德虚无主义,狂热的非理性偶像崇拜与道德榜样塑造的"雷大雨小",是造成"文化大革命"时期道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根源,也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需要吸取的教训并尽可能避免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传统道德观念中对道德的社会和道德的个人的培育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出现道德社会和道德个人之间的断裂,这直接影响着全面道德建设的进程。因此,道德社会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道德个体、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践中,应打破道德社会自然生成论,打造良性社会制度统领下的个体道德建设,促使道德社会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充满机遇与挑战,道德对社会生活的调控与激励作用更加显著.行政道德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位的特殊与影响的深远,新时期从我党开展的"三讲"、"三个代表"活动要求出发,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出发,行政道德建设必须明确其战略重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其在新时期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康化椿 《求实》2008,1(1):37-40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德福一致"作为一种道德机制和手段,是"善恶因果律"的体现与发展。其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在于"道德有用",即道德之目的在于维护和增进每一个体的合理利益,同时个体德行必将有利于增进和维护自身合理利益。而维系德行普遍存在的关键就在于"德""福"一致,"德""福"是否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关系道德建设的成败。考察我国社会转型期严重道德失范现象,"德""福"背离是重要原因,创建支持"德福一致"的社会大环境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而保证公正社会制度规范的有效供给则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的动力不足,是当前我国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甚至出现故意作恶、自己不为善甚至抨击别人为善、几乎否定任何道德宣传说教等极端现象。公民道德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道德信仰迷失,道德价值观混乱;社会整体道德责任感弱化;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反差大;做好人可能有风险甚至付出代价等。解决公民道德动力不足问题客观要求:用科学的道德观引导人们的生活;利用制度的力量引导人们向善;通过道德训练培养"道德人";解决"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的矛盾;创建德、利、福相统一的道德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梁实同志: 你好。 读着你感伤的文字,我深为你的坦诚和自觉感动。你是一个有社会良知、有道德自觉的公务员。你的困惑,在当今社会中颇有代表性。不过,我欣慰地发现,在我的身边,大多数人都同你一样,都在小悦悦事件这面道德的镜子前,认真反思自我、洗涤心灵、思考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