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能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突出表现."5·12"汶川大地震是对党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在处理汶川大地震过程中,党表现出了非凡的应急能力,彰显了党不断增强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政治艺术.在取得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的诸多原因中,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组织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舍生忘死的模范带头作用是组织基础.应通过党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总结,不断增强党的应急能力和执政本领,努力把危机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把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增强党在复杂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和应急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是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通起来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和事业成功的法宝.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抗震救灾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来说,既是一个大考场,也是一个大课堂。通过抗震救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了全面检验和充分展示;同时,经历抗震救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品格和执政本领都必将得到显著提升,成为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汲取苏共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所以,必须处理好党的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的需要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正确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自身状况,明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加深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对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的认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7.
善治理论视野下党执政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善治理论,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善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一定的制约和依存关系。善治理论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开辟了新的路径,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国走向善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项建设的进展和成效,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衰存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从党的执政环境、执政的目标和任务看,还是从执政党建设的现状看,都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全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我们党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历史责任和任务的情况下,总结党的执政经验,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创造性地从我党执政目的、执政方式、执政作风三个方面精辟概括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和坚实的政治基础.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