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加深和扩大,江西利用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参与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参加区域经济合作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最好载体,如何处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合作关系,是江西在区域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江西需在遵循区域经济合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空间扩展,形成全方位的区域合作局面.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港口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对港口经济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30年来宁波港口建设对宁波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处理好港口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关系,是加快宁波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区的工业化指数体现出我国工业化进程存在区域差异.文章阐述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根据四大经济板块和七大经济区的工业化指数说明各区域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文章还通过对各区域的工业化速度和加速度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梯度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以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例,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视角,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导向的经济政策、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的经济政策,再到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发展导向的经济政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导向仍然不尽合理,制约着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是趋于稳定增长,基于这个大的经济发展背景,国内汽车保有量逐渐上升,与此相关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领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本文也主要研究和探讨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标准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标准建设与促进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投资乘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玉惠 《理论学刊》2003,(1):101-10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愈显迫切。经济最优化发展 ,使选投资什么方向、产业结构怎么调整、如何打造吸引投资的区域产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亟待于从区域经济理论中得到明确的解答。本文从产品的产销入手 ,用凯恩斯分析投资乘数的方法 ,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投资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产业投资拉动力、区域投资拉动力、产业凝聚力、产业凝聚度等新概念 ,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 ,试图回答一些区域经济的问题 ,为评价产业和区域经济提供方法 ,为最优化选择投资方向提供参考 ,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盲目性生产所导致的国民经济不均衡发展,及其空间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了产业部门分工、地域分工、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生产力平衡布局等区域经济思想,并坚信社会主义国家应当而且可以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逐步消灭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遇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芜铜宜”区域合作的难点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产业带建设,是安徽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之一。而此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马芜铜宜"彼此间的合作,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是在该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难点,需要采取若干对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特征、要素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 ,区域是作为一定经济活动和一定地理位置复合而成的国民经济组织单元与社会经济综合体。区域经济作为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具有宏观背景的一致性 ,较高程度的开放性 ,经济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征 ;区域经济运行、增长和发展 ,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和结果 ;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是世界上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之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该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许多利好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出路。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般的经济分析中考虑的实际上是0维空间问题,但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却要在"时间-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的二维层面上展开问题的研究。伴随着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研究逐步走向成熟。这不仅体现在所使用分析工具、分析方法更突出了的计量化和模型化,而且也充分地反映在区域经济研究所赖以支撑的理论基础也更趋于多样化、完备化。在我国范围实现不同区域间所谓的协调,其着重点:一是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设计;二是中国区域文化的整合并制定出与不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加快宁夏城镇化建设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宁夏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可促进城镇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创造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城镇的快速发展还将促进农业过剩人口转移,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极点,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随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必然要回归到构建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上来,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将从过去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伴随着这一进程,对于地方立法来说,研究并分析其特点对于把握地方立法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总起来说,地方性是其自身固有的不言而喻的特征,除此之外,从不同的角度和要求进行分析,还有其他一些特点,主要包括经济性、规律性、效益性、协调性、探索性、前瞻性和市场主导性。  相似文献   

15.
肖辉 《党史博采》2009,(11):25-26
伴随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必然耍回归到构建“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上来,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将从过去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伴随着这一进程,对于地方立法来说,研究并分析其特点对于把握地方立法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总起来说,地方性是其自身固有的不言而喻的特征,除此之外,从不同的角度和要求进行分析,还有其他一些特点,主要包括经济性、规律性、效益性、协调性、探索性、前瞻性和市场主导性。  相似文献   

16.
杨明华 《唯实》2004,(7):28-30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和摩擦也频频发生,且规模越来越大。城市间的盲目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要使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区域协调。一、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般来说,城市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会引起区域经济和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并不断改变空间的分布与组合状态;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城市化的进程。1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城市化引发和增强区域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7.
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省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再次提上重要日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跨界的九大经济区域和九大都市区域,以成渝大都市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区,则是经济联系紧密,联合协作,共同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重庆市加强与周边省市区域联合  相似文献   

18.
隋凤富 《奋斗》2007,(8):28-31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深刻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切实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好、落实好。”黑龙江垦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由“区位经济”和谐发展进入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期.即将形成“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如何发挥它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9.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国家与地区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有益尝试。尽管地处东亚,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中国台湾经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只有通过与祖国大陆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台湾才能准确定位自身、参与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历史共时和历史历时观分析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过程,指出该战略的实施是在我国长期所处极其恶劣的历史共时环境中和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生产力分布高度畸形的历史历时性经济基础传承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该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并为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共时与历史历时,在该战略的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无论成就还是问题,均是目前我们在常态下按常规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应予重视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