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在对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社会主义观创新了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和方法,指导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且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以崭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唐庆 《理论月刊》2007,3(12):18-21
历史的辩证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春红 《青年论坛》2007,1(3):16-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该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实现党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  相似文献   

5.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是适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特殊"同异"关系,是两者比较的基础。"三个坚持"是比较研究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施恺 《传承》2013,(9):94-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何处呢?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耦合进路做出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展开,是深刻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逻辑升华,在现实性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遵循与发展,从性质上讲"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释析这一重大问题,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性质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大月刊》2007,(12):30-30
首先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其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揭示的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共同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先验地描述未来新社会的具体细节,并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充满运动、经常变化的历史有机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现实形态。高举这面旗帜,就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和道路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两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当代中国大地上从事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问题,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融会贯通和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和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观点;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陈殿林 《传承》2009,(6):36-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客观依据。那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内部结构关系,其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是主题的基础,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作为主题的核心内容,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构成了主题的目标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客观依据.那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内部结构关系,其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是主题的基础,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作为主题的核心内容,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构成了主题的目标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丽红  马朝林 《前沿》2008,(6):37-39
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二者有本质区别。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和建设改革实践开辟的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5.
张英岗 《前沿》2010,(23):17-20
本文从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本质、国家观、政党理论、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对现代资本主义认识八个方面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得出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民主社会主义是改良的资本主义,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8,21(6):28-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塑造的。它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革新、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体现了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特色"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本质上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案"。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考虑了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从多项选择之一成为单项选择之唯一,是社会运动规律的必然体现。在落后条件下搞社会主义建设,一无成熟理论为指导,二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必然要付出种种代价,出现种种失误与挫折。  相似文献   

19.
10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们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存在着"方向性"和"设定性"两种不同的路径.如何处理两种路径的关系是影响社会主义运动成功与曲折交替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就是在正确认识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通过对两种路径进行科学整合即按照"方向性"路径的要求赋予"设定性"路径以新的内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J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邢国忠  周敏 《理论月刊》2008,1(3):17-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三大时代命题,并从这三个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当代人民群众利益的紧密结合.在当代中国,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