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2014年6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中央司改办负责人也就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表示,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决定,就以上前4项改革,在东、中、西部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个省市先行试点。  相似文献   

2.
十年司法改革几乎触及了司法领域中的所有问题,其中分量最重的还是优化职权配置、强化权力制衡的措施。在2004年中央部署的39项司法改革任务中,涉及职权配置的内部占有较大比例,在2008年中央部署的60项改革任务中更是将近占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项关于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司法改革的序幕。紧接着民事和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开始加速。随后.在中央部署下,各地方法院、检察院的司法改革方案遍地开花,一些试点经验还上升为法律,开始引领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长达五年的停滞乃至逆转之后,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近日骤然加速。7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针对八个重点领域,提出了45项改革举措,其核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司法责任制、落实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实现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12日,上海市正式启动了司法改革试点方案。“上海方案”旨在明确法官、检察官的人员构成,削减院长和庭长的行政性权力,调整审判委员会的地位与功能,加大司法专业活动的权重。这些改革切中长期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症,为其成为真正意义的司法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司法是现代政治合法性再生产的制度装置,而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在于其具有保守、克制,有意与社会保持适当隔离,严格按照正当程序操作,严格依法断案的品质。西安中院在审理药家鑫案时征求旁听人员关于量刑的意见,受到了网友的广泛质疑,引发了司法的合法性危机,就是因其背离了现代司法的范型,以致引火烧身。避免司法改革举措失当导...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的司法改革(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一)完善司法体制。包括司法机关的合理设置、领导隶属、司法权限等。(二)改进司法方式。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方式应进一步改进,探索适应司法现代化的审判方式。(三)优化司法环境。包括党对司法工作的正确领导,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关系合理,社会舆论健康正常,公民的参与意识普遍增强等。(四)落实司法保障。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不独立,严重依附于同级行政机关,缺乏必要的保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五)强化司法监督。一方面要保证其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另一方面要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使其在独立行使司法权时,真正能够做到依法司法。  相似文献   

7.
近来,关于司法改革的话题风生水起,学术界对司法改革的方向产生了激烈争论。很显然,这种学理上的论争,有助于为决策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参考,有助于减少司法改革的试错成本。但同时,理论裂痕的扩大,也容易造成司法改革实践步伐的紊乱。笔者以为,对司法改革的理论认同是正确推进司法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对于司法职业化的坚持,还是对司法民主化的青睐,都不能回避的共同前提是,司法改革必须从宪政层面出发,谋求宪政共识,脱离这个共识,单纯的方向之争可能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8.
沈开举  郑磊 《人民论坛》2014,(10):24-2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而此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已经勾画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初步轮廓。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总目标应当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改革总目标,关键在于尊重司法思维和司法规律。  相似文献   

9.
“司法”这一范畴的使用频率很高。姑且把它归成三类,即狭义的、中义的和广义的司法。中义的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审理案件的专门活动”。这里所说的“司法机关”,不仅包括法院,也包括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且司法制度改革应该包含司法体制。回顾中外司法改革的历史,对当前中国的司法改革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司法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司法改革正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0.
“掀开司法改革历史的新篇章!”2013年11月16日,看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中有关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后,贺小荣难掩心中的兴奋之情,连夜奋笔疾书。 。  相似文献   

11.
和历届中共“三中全会”一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为我们勾勒出中国未来10年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的同时,也出乎外界意料地端出一道改革大餐——司法体制。法院独立审判,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废除劳教。这些都是多年以来发出的司法改革的最强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同时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承载着“法治中国”梦想,新一轮的司法改革启航。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建立起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进而取代过去在计划经济基础上构筑的司法体制、司法制度,规范司法活动,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追求的总体目标。包括:1.要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实行法官独立审判。2.实现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的案件以及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公开审判;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3.提高司法效率和注重司法效益,不仅是司法活动自身运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对司法活动的必然要求。司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和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首要政治原则;法律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原则;在改革过程中要遵循规律,坚持渐进原则;注意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的借鉴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谢进杰 《人民论坛》2020,(3):107-109
基层司法贴近大众生活、植根社会实践,是洞悉社会治理与司法面貌的窗口。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司法改革存在人案矛盾、差异化难题、创新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四大挑战。要围绕当前基层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司法制度,推进改革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2007     
近年来,司法改革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学界围绕着司法改革所进行的争论与设想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司法改革也在司法实务界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各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面对这些各自为政式的改革措施,业界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有人称这些举措是有益的探索,为司法改革探索了道路;也有人对于那些超出法律规定范畴的改革颇有微词。令人眼前一亮的是,2007年国家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围绕着司法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不论是出台大量法律、法规,还是收回死刑复核棍不论是统一诉讼收费标准,还是改革审判委员会……细细品来,这些举措无一不指向一个共同的且标:司法改革已经从试验性的零敲碎打走向中央集中部署统一推进。  相似文献   

16.
刑事司法制度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改革的各种观念纷纷呈现。在众多观点中,对如何设计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刑事法律制度的移植等问题产生了理性与理想的分野,接轨与并轨的碰撞。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必须立足于本国现实,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的法治经验,并进行必要的变通,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7.
韩玮 《协商论坛》2014,(9):44-45
7月12日,上海市公布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简要方案。此前的7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直指司法改革中的“硬骨头”,提出建立法官员额制,取消裁判文书院长庭长审批制度,废除不符合司法规律的考核指标等举措。按照上述纲要思路,《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司改方案”)明确了5项改革内容: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以及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省级统一管理的机制。与上海自贸区一样,中央对上海的司法改革试点也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要求。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二分院以及徐汇区、闵行区、宝山区的法院、检察院8家司法机关已被确认为先行试点单位,期限半年。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试点机关尚未将司改的最终具体方案上报上海市委,上海司改暂未实质性运转。  相似文献   

18.
池海平 《理论月刊》2004,(6):92-95,100
1952年,新中国建国后对司法队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司法改革运动。重新反思这次运动,对于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从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错误,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通过这次司法改革运动的反思,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4,(16):57-57
司法领域,如何突破瓶颈、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顶层设计”,强调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的改革,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决定》让国际社会和广大民众进一步了僻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总体目标、相关领域改革内容,也使人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在推进法治化建设中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完善应努力做到合理配置司法权力,确保司法独立;公开司法活动,体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确保程序安定;强化监督制约,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