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权是警察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现实中,人们普遍过分强调了它的强制力,而忽视了其亲和力.实质上,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亲和力是警察权的应有特质.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展现警察权的亲和力,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警察权是警察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现实中,人们普遍过分强调了它的强制力,而忽视了其亲和力.实质上,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亲和力是警察权的应有特质.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展现警察权的亲和力,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刑效益是行刑成本与行刑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监狱行刑活动围绕行刑效益展开,行刑效益的法律属性是监狱行刑法律关系的运行状态。监狱安全事故的发生,会造成行刑效益的损耗,同时引起监狱行刑保护性法律关系的产生。行刑效益的补救的正确途径是认真对待监狱行刑保护性法律关系,具体方法是明晰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4.
个别化行刑是行刑科学化的应有之义,有符合刑事逻辑的应然根据和理论价值,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矛盾。行刑个别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行刑走向,对我国监狱的行刑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监狱法中有些条文、监狱行刑工作的一些举措都体现了行刑个别化,但都在非自觉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实践中存在很多矛盾。我国应当倡导行刑个别化的理念,将行刑个别化确定为法定的行刑原则之一,对罪犯分类进行科学研究,构建行刑个别化的运作机制,以推进监狱行刑工作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监狱执行刑罚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行为。监狱执行刑罚内在构成要件包括行刑主体、行刑主观方面、行刑客体、行刑客观方面。科学解构其构成,努力揭示并运用行刑规律,对于我们规范执行刑罚,提高行刑质量,完善监狱立法无疑具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监狱行刑法治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监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它要求监狱必须有完备的行刑法律体系,具有执行刑罚的单一功能;行刑活动必须遵循行为规范的要求。同时,领导思想价值理念的现代化,监狱权责的明晰化,是实现监狱行刑法治化的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行刑与罪犯矫治社会化研究》一书,对行刑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就行刑社会化的本质意义而言,是要动用社会资源共同融入罪犯的矫治之中,体现的是人文精神,是社会公众对于罪犯的关注和尊重。行刑社会化狱内模式的核心问题是监狱如何运用社会资源为罪犯的矫治服务并促进罪犯矫治工作。狱外模式论主要是对社区矫正制度、出狱保护制度等行刑社会化的社会模式的研究。改革与价值论是行刑社会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构建完善的刑事法律体系,推进行刑一体化;确立现代化的监狱行刑观念;纯化监狱职能等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行刑社会化是现代刑罚对犯罪的宽容,是现代社会对犯罪人的宽容。因此,宽容性是行刑社会化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力量作为行刑主体是行刑社会化的重要特征,行刑社会化使得服刑人员再社会化,从而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人道主义、刑事补偿制度以及行刑经济是行刑社会化的理论渊源。行刑社会化关乎刑罚权运行的好坏,为了充分发挥行刑社会化预防犯罪的机能,需要调整现行的监狱设置,健全社区刑罚,完善行刑体制,加强行刑立法。  相似文献   

9.
行刑关系也即监狱法律关系是指监狱法规定的,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国家、监狱机关、监狱人民警察之间以及三者与罪犯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行列关系是监狱法调整对象的核心,但不是调整对象的全部,行刑关系的内容是监狱法明确规定的。监狱法的属性决定了行列关系的内容;行刑关系内容反映了监狱法的属性。从行刑关系的内容上考察,行刑关系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因而监狱法属于行政法范畴。  相似文献   

10.
对于监狱治理现代化这个全新的命题,如果不能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缺乏对我国监狱历史与现状、问题与矛盾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刻考察,将不可避免地落入"应景式"跟风研究的窠臼。监狱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基础命题需要廓清,即:推动我国当下监狱治理走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与动力是什么?监狱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推进监狱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哪里?监狱治理现代化至少包含行刑理念、法律规范、物质形态和矫正技术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本质是监狱"七位一体"的"角色扮演"和公正、谦抑、效率三大品格的时代内涵,主要构建进路是:树立行刑法治理念、健全行刑法律制度、丰富监狱行刑样态、构建刑罚权力范式和增进监狱行刑公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