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贝叶经不仅记载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伦理、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搜集编译整理傣族贝叶经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傣族的历史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增进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晓云 《思想战线》2005,31(6):76-81
傣族的水文化包括了傣族的水观念、社会生活习俗及有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制度、规范等,这一文化在傣族的历史上发挥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功能。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变迁导致了傣族很多水文化要素的丧失,对傣族的水环境保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今天重新理解水文化的价值,对于傣族地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期,直至1950年代的德宏傣族土司是中国民族史、中国边疆史不可缺少的内容,德宏傣族土司宗法文化从一开始就对社会生活的总体产生影响,波及土司、官族、平民等社会的所有成员,是德宏傣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宗法文化在德宏傣族社会中的存在使得傣族土司承继有序,使得人民生活张弛有度,使得傣族土司所管辖的边疆地区稳定安宁.正确评鉴德宏傣族土司的宗法文化,发掘和利用这个文化传统为傣族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德宏古傣文有近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傣族人民对它十分珍视,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今天来研究它,不仅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德宏古傣文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傣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感受这一优秀文化所带来的魅力,更为紧要的是让人们来学习、珍惜、传承和弘扬并深刻领会这一文化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6.
<正>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全国有130多万人口,其中,云南有122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竹简上刻记下了自己的文化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成的长诗就有550余部。据传,古典傣族文献有"别闷系版康"(84000册)。目前尚存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县(市)图书馆、档案  相似文献   

7.
张蕊 《传承》2010,(33):154-155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族剪纸是人们了解和探究傣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形象化载体,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阐释社会变迁、审美需求多样化等因素所导致的变异,反映傣族剪纸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8.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云南境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傣族主要集中在滇南、滇西南一线,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为主。这些地区傣族的佛教经典和世俗典籍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僧侣用铁笔刻录于贝叶上,被称为“贝叶经”,是这部分傣族保存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记载中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道德法律、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体育武术及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这种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同无数宗教经典一起又被概…  相似文献   

9.
贝叶档案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叶档案是一种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文字遗存.在古代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一些国家,都广泛使用贝叶来书写文件.贝叶档案多为贝叶经书稿档案,以巴利文和梵文书写的佛经原件都是以贝叶为载体,贝叶经是中华佛教典籍的原本.小乘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后,贝叶又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书写材料.贝叶档案对保存灿烂的古代文化,载录历史,弘扬佛教,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政协天地》2008,(9):12-1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中国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每个姓氏或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族谱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和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是家族的史书,是姓氏文化的综合记录,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寻根价值,形成了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云南德宏傣族的封建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我国西南部的傣族,从古到今一直为政治家和学人们所关注,历代史书均有记载。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极为重视,曾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到傣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几十年来,对傣族的历史、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诸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于傣族法律文化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尤其是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专论极为鲜见。我们在探索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时,深感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旗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德宏傣族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极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经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前沿》2013,(17):159-162,178
人情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人情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人际网络关系的核心和基础,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在傣族社会中,人情文化成为人们传达情义的一种社会惯习,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达,这是傣族社会中民族认同的一种原生情愫。本文以云南省德宏的一个傣族土司属官寨——官纯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的视角,阐释了傣族社会中人情互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人情文化在傣族村寨的文化内涵表达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傣族社会与其他民族的社会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时期中,法律的产生、发展、演变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材料,有关傣族早期法律的情况一直象被迷雾笼罩着宫殿一般难以揭示。本文不揣冒昧,利用傣族古文献资料和汉文历史资料,对傣族早期法律作一初浅的研究,并以此求教于学术界的同仁。一、传说中的早期社会规范在傣族的古文献中,傣族先民的历史被分为若干时代。洪荒时代以前的历史近乎神话,是傣族先民对人类诞生的猜想。而洪荒以后的历史记载尽管还与神有紧密的联系,但却反映出傣族先民不断进化的历程。值得  相似文献   

14.
比较视野中景谷傣族文化特质及其旅游价值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民族不同地域分布的现象是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状况,伴随这一现象,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既具有文化传统的相似性,又具有文化表现的差异性.云南傣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选取普洱地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傣族为例,把景谷傣族文化置于傣族文化的整体特征中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景谷傣族文化自身独具的文化表现形态及其主要成因,思考景谷傣族文化特质发展的当代走向及其应用价值,以探察同一民族不同地城分布下传统文化独有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书和徽州文书档案,是我国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历史文书档案。作为记录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原始文书档案,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地方历史文书档案的流传规律、构成特点和价值,对历史文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文书档案在现代学术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具有很大益处。 敦煌文书和徽州文书档案都来源于民间。它们得以保存流传,证明了中国地方  相似文献   

16.
傣族社会历史文化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现在亲属称谓上有明显的特征。 文章对傣族社会历史上最高领主与平民、贵族“翁”与平民,贵族“召庄”与平民3对等级之间亲属 称谓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抢救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允古镇,我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媒体以特大号标题极为醒目地向世人告示:“娜允古镇,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个傣族古镇,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傣族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土司制度文化、旧石器文化、傣族历史文化、傣族民俗文化,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含量”。专家呼吁:“尽快抢救和保护,利用其旅游文化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把古镇的抢救和保护纳入孟连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千方百计把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这一宝贵财富保护好。”思茅地委书记杨建甲对专家的建议专门批示;孟连县积极行动,特邀专家前来考察会商,目前…  相似文献   

18.
吴穹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2):153-156
回顾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史,根据出土文物展开的考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纸质文本的利用还稍显不足,特别是谱牒文献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谱牒文献在揭示西南各民族的人口迁徙、民族融合、文化变迁、交通及经济等方面有诸多价值,但在利用时需要辨别内容真伪、兼考多种文献、熟悉文化背景。由此可给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呈现一种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一、元明至清时期傣族社会多有一夫多妻制 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一夫多妻制较为普遍.据傣族历史研究,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不仅土司、富人阶层一夫多妻制较为普遍,而且民间百姓家庭中一夫多妻也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20.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家华 《思想战线》2006,32(3):23-28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