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曲新英 《理论月刊》2003,(3):128-128,141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一切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身份转化的自主性及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文沛 《理论月刊》2012,(5):174-176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然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是农民主体地位的不断缺失和边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尴尬境遇表明,农民主体地位亟待重新回归,在制度上实现农民的组织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牺牲"农民的道路,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创造主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苏海新  刘程利 《传承》2013,(12):142-143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立足增加农民福利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国内学界与政策部门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表了很多观点,但多偏重从技术、策略层面讨论新农村建设,忽视了中国有9亿农民,及农村构成中国现代化战略基础这一事实。作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农村战略基础,就是要在当前既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农民可以进城,又可以返乡,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良性机制,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为中国现代化赢得更大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过程在各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不同特点。比较而言,农民市民化过程的相同点是都伴随着对农民的某种超经济强制,不同点是实现形式、有序性、代价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农民市民化曾经历过剥夺农民和剧烈的社会动荡阶段;中国的农民市民化结合自己的国情,发挥后发优势,具有强制积累和有序推进的特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农民市民化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何宁 《前沿》2012,(18):103-104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上亿农民进入了城市.虽然他们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在沿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轨迹逐渐演变着,农民们的现代思想意识逐渐增强.但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农民传统的与现代的思想观念相交织,必不可免的会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将使农民现代化的步伐变得愈发艰难和滞重.如何正确看待并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引导农民思想观念向现代化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农民心理文化惯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东 《桂海论丛》2008,24(1):79-82
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农民身心图式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日常习俗等心理文化因素展开哲学探寻,具体分析我国农民文化惯习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现代化农民心理文化惯习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农民的社会流动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应通过对农民社会流动过程中利弊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探求一条适合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在于农民对各种社会权益的公平分享,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农民无法公平地分享各种社会保障和现代化文明成果,整个社会缺乏农民利益补偿和权益保护机制。造成当前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公共产品配置的不公平性。因此,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关键在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体化解策略包括:先进文化的积极引导、社会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加大面向农民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等。  相似文献   

11.
西部农民现代化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布权 《理论月刊》2003,(3):139-141
当西部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西部农民的现代化,当前为西部农民现代化进行战略布局已成为可能,促进西部农民现代化要着重致力于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运迪  李啸 《人民论坛》2010,(7):250-251
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始于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中国国民具有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传统特性:缺乏集团性、独立意识、国家意识、工商精神等等。通过分析这样的传统特性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土壤,才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得出农民现代化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莫光辉  祝慧 《中国发展》2009,9(3):31-36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进程,当前中国农村组织结构与农民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该文基于社会学的理论维度,以北部湾经济区农民组织化为例,着力从组织功能视角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是最早研究移民文化及其社会组织的著作之一。波兰农民在美国的现代化过程对我国农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农民现代化而言,在宏观上国家应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微观上农民个体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逐步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适应城市文化和生活,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实现自身身份的转变,即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王晓 《前沿》2005,(11):228-230
我国是农业国家,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的文化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且其本身也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深入探讨农民文化素质内涵及现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化素质的几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谢双明 《传承》2009,(4):42-44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即应该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改革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政策,我国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生活与生产极为困难。邓小平立足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条件,从占人口80%的农民的视角,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黄琳  刘翠玉 《前沿》2008,(4):90-92
哲学应该关注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在的包含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以及文化的开放性,这一切都向作为主体的“人”提出了要求。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现代化没有农民现代主体性的确立是不可想象的。研究农民主体性既有现实意义,也有理论意义,也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然要在了解农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前提之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即应该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改革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政策,我国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生活与生产极为困难.邓小平立足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条件,从占人口80%的农民的视角,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来中国农民政治意识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1921至1949年农民政治意识的启蒙;1949至1978年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以及1978年至今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意识的全新发展。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程度或者现代化程度是如何发展的。对于政治体系来说,必须动员、教育和改造农民,农民的政治意识才能走向现代化,农民才能成为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合作的正途和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是一个经典话题,农民合作意义重大.如果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中国农民所处的结构性条件作系统梳理,那就会发现欧美规模化的农业模式和日、韩、台的综合农协模式皆不适用于中国的农民合作.中国农民合作的正途和捷径恰恰在于广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所遗忘的农村基层村社组织建设--当然有必要对之作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