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兴良 《河北法学》2005,23(3):7-11
本文是一篇判例研究的论文,主要涉及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分.通过分析杨保营案,说明在拘禁他人以后迫使其交付财物的行为应定抢劫罪;只有向其亲友或者其他相关者勒索财物的行为才构成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  相似文献   

2.
绑架罪在客观形态上与非法拘禁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需要结合具体个案中的相关证据来准确认定绑架罪,全面完整地把握行为人的主观犯意与客观行为,避免客观归罪。  相似文献   

3.
绑架罪与抢劫罪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虽然很清楚,但在司法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非典型性案件,在审理时难以准确定性。在实践中出现两种不同表现方式的抢劫行为:一种是拘禁型抢劫,一种是人质型抢劫。该类型抢劫与财物型绑架一样,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又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在客观表现上也有相似性,容易混淆。本文对拘禁型抢劫罪、人质型抢劫罪与财物型绑架罪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此类案件进行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李楠 《法制与社会》2012,(33):58-59
胁迫方法是抢劫罪中最重要的手段行为之一,其在司法实践中情况比较复杂,有时难以准确认定,如胁迫需要达到何等程度,抢劫罪中的胁迫同敲诈勒索罪、绑架罪等罪中胁迫有何不同等等。本文试从这些问题入手,对抢劫罪中胁迫方法的认定作一初步、浅显的分析,以便我们更准确地去认定抢劫罪。  相似文献   

5.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是非法拘禁罪的一种特例,该罪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既不同于一般的非法拘禁罪,也有别于绑架罪、抢劫罪。在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上应该采用单一行为说,该罪的共同犯罪形态有不同表现形式。区分此罪与绑架罪、抢劫罪时应紧扣债务的性质和行为目的,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该罪与其他罪行的转化、竞合情形。  相似文献   

6.
黄丽勤 《法学》2012,(4):140-146
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类型和犯罪手段不同,不在于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债务关系。绑架罪的行为人具有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目的,非法拘禁罪的行为人则不具有该种目的。凡是以杀害、伤害被绑架者相威胁,向第三人提出索债要求的,无论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合法或非法的债务关系,无论索取的数额是否超过债务数额,都构成绑架罪;反之,应视情形认定为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或者抢劫罪等犯罪。  相似文献   

7.
按照刑法第239条绑架罪条文逻辑,实践中出现的"行为人利用事前非索财意图支配下的行为造成的人身控制状态向被控制者的亲属勒赎的行为"显然不构成绑架罪。但此类行为与绑架罪具有实质上的等价性。同时,此类行为既不符合抢劫罪"侵害对象的单一性"特点,又超出了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的规制范围。于是似乎出现了一个规范漏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重新解释绑架罪中的"绑架"行为,从以"实力性"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质性"为中心,从而将"利用事前状态控制他人人身自由"容纳到"绑架"这一类型化行为当中,这就是利用事前状态型绑架罪。此种绑架罪类型与事前的犯罪行为之间,罪质均为侵害人身自由的应当按前者吸收后者的原则处理;罪质相异的应当按并罚数罪处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了绑架人质以勒索赎金的案件,做案人手段卑鄙,极大地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实属应从重从严打击的恶性犯罪。司法实践中在讨论对绑架人质的罪犯定罪量刑时有分歧意见:有主张定抢劫罪,有主张定非法拘禁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牵连犯,有主张不定牵连犯而二罪并罚,还有主张类推为抢劫罪,等等,这些意见的分歧暂且不讲,其共同点是一致的,即非法拘禁罪的条文规定不适应惩罚绑架行为的需要,如在实践中将绑架行为适用该条文,只会导致重罪轻判。由此看来,修改非法拘禁罪条文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只需在条文中加以“公开”二字,即将刑法一百四十三条改为“严禁公开非法拘禁他人……。”这样就将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区分开了,同时制定有关绑架人质罪的条文,以严惩此类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5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家以网络为依托,进而实施绑架行为的四人犯罪团伙进行了公开宣判:以犯绑架罪和抢劫罪分别判处吴英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宫金成有期徒刑17年、曹柏万有期徒刑15年;以绑架罪判处郭淑超有期徒刑15年。宣判后,四被告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年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近日,记者就这起新型的犯罪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近日,跨苏皖两省、作案5起的疯狂“飞车党”王晓亮、赵栓、刘明会、李小帅4人被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法院以绑架罪、抢劫罪和抢夺罪数罪并罚,分别破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七年不等,并处罚金。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绑架罪的几个问题 --兼与肖中华同志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庆华 《法学论坛》2000,15(1):70-74
肖中华同志有关绑架罪的几个观点值得商榷.绑架罪在客观要件方面,不应是复合行为,而应为单一行为;在主体要件方面,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绑架罪,即使是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也不应负刑事责任,不能定绑架罪,也不能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不应实行数罪并罚,而应按绑架罪一罪处罚,杀害被绑架人只是绑架罪的一个量刑情节,这属于法律规定的异种数罪不实行数罪并罚的特例.  相似文献   

12.
对屡有发生的犯罪人为抢劫财物而故意杀人的案件,近年来实践中的定罪颇不一致,有定抢劫罪的,有定故意杀人罪的,有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二罪的,还有定抢劫杀人罪的。  相似文献   

13.
图财害命和抢劫致人死亡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犯罪,前者属于杀人罪,后者属于抢劫罪。但是,我国法学界对抢劫罪的构成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司法实践中在对这两种犯罪确定罪名时,也存在混乱现象:对为了得到被害人随身携带的钱财而杀人的图财害命案,有的定抢劫罪,有的定杀人罪,有的定抢劫、杀人两个  相似文献   

14.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3):105-105
正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008年以来人民法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情况。2008-2012年五年间,人民法院对故意杀人罪、绑架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奸罪、爆炸罪、抢劫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等严重犯罪判  相似文献   

15.
夫妻因创业失败而负债累累,遂起意绑架勒索巨额钱财后移民美国,最终抢劫奔驰车、绑架致人死亡……2014年12月17日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宣判,裁定维持广州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祁某、谢某因犯绑架罪、抢劫罪,数罪并罚,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死刑、缓期2  相似文献   

16.
一起"黑吃黑"的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使用了非法拘禁、殴打等手段,逼迫的对象包括被害人及被害人的亲属。本案控辩双方对本案的罪名定性究竟是绑架罪、敲诈勒索罪亦还是抢劫罪,产生了分歧。本文深入剖析本案的法律关系及犯罪构成,认为本案定性为敲诈勒索罪为宜。  相似文献   

17.
如何区别抢夺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在法学界认识不尽一致。分歧的焦点在于,对采取暴力或者胁迫方法抢夺枪支、弹药的,是定抢夺枪支、弹药罪,还是定抢劫罪。由高铭宣同志主编的《刑法学》一书认为:“用暴力或胁迫的方法取得枪支、弹药的行为,应当按照刑法第150条规定的抢劫罪处理。因为从犯罪的手段上看,符合抢劫罪的特征,而小符合盗窃、抢夺罪的特征。从这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看,以抢劫罪的量刑幅度处罚较合适。如按盗窃,抢夺枪支、  相似文献   

18.
对阳坤彪案的定性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定抢劫罪,二是定诈骗罪,三是定敲诈勒索罪。既有这样三种不同的定性意见,就有必要对这三种罪的性质及其特征作一分析和比较。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抢劫罪、诈骗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汽车上强卖假烟应定抢劫罪─—与唐昌达同志商榷张振英《人民检察》1995年第7期刊登的《在公共汽车上强卖假烟应定抢劫罪还是流氓罪》一文中,笔者对被告人彭某等4人应定流氓罪这一现,支持有不同看法。流氓罪与抢劫罪在客观方面有极为相似之处,即都可能造成...  相似文献   

20.
谈既杀人又抢劫的案件如何定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既实施了杀人又进行了抢劫的案件,是以一罪论处,还是以数罪并罚,是有争论的.有的认为定故意杀人罪,有的认为定抢劫罪,有的认为定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我认为应当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分析,凡是明显地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的,刑法中也有明确规定的,就应当定为两罪,实行并罚.其理由如下:第一,实施了杀人又进行抢劫的,是明显地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这类犯罪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事先预谋,先实施杀人,后进行抢劫;二是事先虽未预谋,但在一定情况下突然起犯意,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