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时的"增师"问题,不仅导致了西园寺内阁的垮台,也成为第一次护宪运动的导火索。文章主要分析政友会支持的首相西园寺公望和以元老山县有朋为靠山的陆军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较量。通过探讨内阁、军部、元老等各势力间的博弈状况,从中管窥大正民主运动前夕日本政界主要政治势力间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2.
宪政党内阁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以本届内阁为转折点,在此之前持续的萨长藩阀交替执政的政权模式宣告终结。作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的首度尝试,宪政党内阁时期出现了猎官、内部倾轧、与藩阀势力妥协等一系列负面现象。由于宪政党内阁是由藩阀开明势力的代表——元老伊藤博文推荐产生,而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诸元老鉴于当时藩阀政府难以掌控政权,故被迫在表面上同意宪政党组阁。因此,无论是在宪政党最初组阁还是在其施政过程中,都受到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元老、官僚、贵族院、军部势力的掣肘,加之宪政党内部的明争暗斗,由此导致了宪政党分裂和宪政党内阁瓦解。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德国财政体制赖以比较正常运转的四个支柱:财政体制;三级分税;财税征管以及财政司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军部在政治中拥有极大的发言权。统帅权独立为军部干政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又为军部干政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特别是随着军部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军部几乎完全掌握了政策决定的主导权。当然 ,在政策决定中陆军和海军存在着意见分歧 ,甚至在陆海军内部 ,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 ,坚持不同的主张。而且这种分歧常被日本的一些学者所渲染 ,强调历史的可选择性。其实这种分歧只不过是追求对外政策目标手段和方法的分歧 ,其扩张日本权益 ,侵略周边国家的实质始终是不变的。一所谓的统帅权是指对军队的指…  相似文献   

5.
日本财政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既是保证国家机能运转的物质基础 ,又是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战后日本政府根据“财政法”和“税法”规定的组织原则 ,建立了适合日本经济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 ,以实现国家通过财政进行资金的分配和再分配。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日本财政体制及其特点 ,以便为我国目前的财政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一、日本财政预算日本财政预算体制基本上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日本大藏省负责编制其预算和决算。(一 )日本现行预算种类日本中央财政预算包括一般会计预算、特别会计预算和政府关系机构预算。地方财政预算有普通会计预算和公营事…  相似文献   

6.
伪满劳动统制政策经历了限制华北劳工入境时期、全面强化统制时期和"国民皆劳"强制征集时期。虽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劳动统制政策的目的都是服从于日本的侵略意愿,服务于日本的侵略战争。劳工统制政策的演变过程,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支撑其侵略战争,疯狂奴役广大中国劳工、掠夺战争资源的过程,扩大战争范围,加快侵略步伐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剥削性和残酷性。  相似文献   

7.
一 由统制到开放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马来亚经济仍然处于动荡状态中,受战争破坏以及被日本侵略者所摧残的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当时的马来亚联邦政府对日货的进口采取了统制的措施,以限制或者禁止日本商品对马来亚市场的大量倾销。到了一九四八年三月一日这种统制的情况才开始改变。马来亚联邦改为马来亚联合邦后,政府宣布准许马来  相似文献   

8.
1941年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开始对东南亚地区实行贸易统制政策,采取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军队和企业具体实施的方针,通过滥发军票等方式,以较低的价格进口东南亚各地的重要资源。日本的贸易统制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使日本与东南亚各地之间的贸易急剧增长,但却严重破坏了东南亚各地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给东南亚各国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读家     
《新民周刊》2012,(45):18-21
环球热点A日本政坛再洗牌日本众议院在11月16日的全体会议上被解散。政府随后在内阁临时会议上敲定"12月4日公示,16日投开票"的众议院选举日程。在此次大选中,执政3年有余的民主党政府将接受民众审判。同时,大阪市长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等政坛"第三极"势力将参与民主党和自民党两大政  相似文献   

10.
同为法西斯国家,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却与德意不同,它没有出现像德意法西斯那样的政党和党魁,也不是采用议会斗争的形式夺取政权的,而是在军部的推动与策划下,在对外侵略的过程中,通过逐步干预政党政治,控制政权,进行法西斯化改造,最终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的完成与军部的主导与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军部这一特殊政治势力的传统特权地位及其法西斯化演变的探讨,希望对日本军部法西斯统治建立的原因及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认识。一、军部在日本国家政治体制中的特权地位所谓军部,是指在近代天皇制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本长期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乏力,日本央行开启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持续大肆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大胆采取负利率政策,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引导社会公众预期。政策实施以来,通胀目标时限一再推迟,政策虽在短期内改善了经济形势,但又受到全球金融市场及外国政策的干扰。究其原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企业部门缺乏稳定预期、少子老龄化及财政货币政策相互掣肘等因素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监狱私有化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惠 《美国研究》2007,21(3):70-84
传统意义上,管教罪犯被认为是只有政府才能承担的责任。美国1980年代以来出现了监狱私有化趋势。通过对美国监狱私有化原因、问题及发展前景的分析,对于全面理解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形成竞争性和公私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私人监狱能够大幅度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主张并未得到证实,但监狱私有化的主要意义在于引入更多的竞争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动态效率。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私有化所导致的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本身是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均势生成的一般机制,认为均势这一体系状态的形成和维持主要依靠三种途径,分别是外部制衡、内部制衡和大国的自然成长。在不同的权力结构中,有不同的主导生成机制起作用。在多极体系中,均势主要依靠大国之间联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来维持;在两极体系中,均势的维持主要依靠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即内部制衡;在单极体系下,均势依靠权力中心的自然成长得以恢复。利用多极和两极状态下的历史案例,文章检验了这一核心假定,并考察了均势生成机制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单极体系下均势回归的可能性。文章认为,在权力结构与生成机制之间,联盟的可获性、制衡的实力门槛以及制衡所负担的成本等三个要素起着因果链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2019年11月6日:任命丁斌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任命王欣太为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副司长,免去其农业农村部人事司二级巡视员;任命王衍为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免去其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二级巡视员;任命邵建成为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非效率制度均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度转机必然引起财富分配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经济转轨是因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从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剧变起步的,首先表现为激烈地改变原有的财富分配结构,但并没有产生财富增长效应,最终导致俄罗斯经济转轨陷入“非效率制度均衡”。普京上台后,加大力度以改变原有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俄经济转轨走出非效率制度均衡,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并不多见,普京时期能否使制度环境、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中江兆民的思想向来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有关其代表作品《三醉人经纶问答》的分析文章亦数不胜数。兆民的和平思想以小国主义为特征,是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他的和平思想中,不仅能看到西方近代的人权观念,还能找到东方传统的和平观念。本文从近代日本和平思想发展轨迹这一角度重新审视兆民的思想,以《三醉人经纶问答》为中心浅析其和平政治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成功抑制腐败的国家之一,其严密的刑事法网、强力的反贪机构和严厉的刑事执法,有效地震慑和遏制了贪腐犯罪,也彰显了其反贪刑事法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的裁判员法具有重大意义,旨在便捷国民参与司法并提高对于司法的信任,但裁判员法的相关规定却侵犯了国民所享有的言论自由,同时也有违该制度变革的初衷,需要进行重新检讨与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