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回顾道路交通事故中需要进行涉案者交通方式鉴定的案例。探讨此类案例鉴定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方法收集28例近年本单位进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案例,统计涉案者一般情况、损伤程度与交通行为方式的关系,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类型、采用的技术方法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资料共28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涉案人员共57人,男性50人.女性7人。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夜间为19例(67.86%),白天为9例(32.14%)。道路类型中,城市市区道路10例(35.7%),城市郊区道路1例(3.6%),省级道路10例(35.7%),高速公路7例(25%)。酒后驾车9例(32.1%)。交通事故类型中,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5例(17.8%),机动车与自行车事故1例(3.6%),机动车单方事故7例(25.0%);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11例(39.3%),机动车与行人事故4例(14.3%)。涉案人员死亡27人,损伤29人,无明显伤害1人。损伤存活者中轻微伤10例(34.5%),轻伤8例(27.6%),重伤1l例(37.9%)。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种类中,汽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6例(57.1%),摩托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例(3.6%),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5例(17.8%),自行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摩托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行人横过公路方向4例(14.3%)。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法医学活体损伤检验、法医学尸表检验、涉案肇事车车辆痕迹检验、DNA检验鉴定、现场人体模拟实验等。结论根据人体(活体或尸体)的体表损伤形态特征、痕迹分布,分析其致伤物和致伤方式,结合车辆痕迹检验结果,得出确认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或者不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的判断,结合案件的相关情况分析重建交通事故过程.是进行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凶杀案尸体检验中,根据损伤形成的分析是推断致伤物(凶器)的一个有效方法,绝大部分能够区分是钝器伤、锐器伤或是火器伤,但有少部分损伤(除火器伤外)较难推断致伤物。本文通过3例杀人案尸体损伤检验,及其对损伤特征的分析,探讨致伤物在致伤体上的非典型钝、锐器损伤特征,现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郭某,男,54岁;某四合院居民,因多年邻里纠纷矛盾较深,一日再次发生争吵并欧斗,被他人顺手拿起一把尖头铁锹砍在头部致死。尸体检验:郭某头左顶部至左额部有一12cm头皮裂伤,创缘整齐,创角锐,创壁平整,创腔内无组织间桥,创口周围无挫伤带,裂伤处…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中骨盆骨折与致伤方式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骨盆骨折的致伤方式 ,从而有助于交通事故的重建分析。方法 对 112例交通事故中已知致伤方式 ,即被撞击、摔跌以及被碾压的伤 (亡 )者骨盆骨折的X线片 ,按照骨盆骨折的分类学进行研究 ,并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X2 检验。结果 机动车碾压伤所致骨盆重型损伤发生率明显大于撞击伤 ;机动车撞击伤所致骨盆骨折中 ,耻骨骨折的损伤特征可以反映外力的作用方向。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的损伤特征推断致伤方式有助于推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交通状态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中摩托车司乘人员致伤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ou DH  Chen YJ  Chen JG  Mao MY  Liu NG  Zh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34-136,139
通过对3例摩托车交通事故中司乘人员的损伤特征及车辆痕迹的检验结果比对,分析事故过程中摩托车司乘人员的运动过程及致伤方式,发现因其位置、姿势和应激状态不同,摩托车驾驶位乘员与后座乘员在碰撞、运动过程中损伤形成不同,其人体成伤机制、部位及程度与车辆相关部位的损害痕迹可以相互佐证,对于推断摩托车司乘人员的行为方式(谁是摩托车驾驶员)具有重要价值。进一步总结此类事故鉴定的共同特点,可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概述荷兰法庭科学研究所内法医病理学、法医人类学、工具痕迹学及微量物证学多学科联合进行致伤物推断及致伤物认定的方法。不同领域的法庭科学专家对于案件的检验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各专业检验结果后,得出案件的鉴定结论,并为法庭提供最有效的证据。多学科交叉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显示出极高的法庭证据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致伤物推断和认定提供刑事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38例锄头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尸体检验,分析和研究了锄头的致伤规律、损伤特征,提出了锄创的概念,并对致伤物的推断认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伸展创(extension wound),是人体皮肤因过度伸展形成的浅表性皮肤裂创[1],也可被称为纹状表浅撕裂(striatelike superficial tear)[2]、伸展痕(stretch marks)[3]或细小平行损伤(small parallel injury)[4]。根据其形成机制、发生部位、损伤形态等特征进行认定,对案件性质和致伤过程的推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43例案件中的伸展创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借鉴。1案例资料一般情况从2006至2012年检案中收集43例涉及伸展创检验的案件,其中交通事故37例,高坠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致伤方式、致伤工具的法医学复核鉴定分析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伤物的推断及其所致损伤的致伤方式分析是法医学鉴定的一个难题,它不仅能为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而且当多人作案,一人采用多种致伤物及致伤方式或群体斗殴中使用多种致伤物,致多人受伤或死亡;或者当被害人遭受多种损伤而死亡时,可以从伤者或死者身上的损伤对致伤物、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达到直接认定犯罪分子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对致伤物推断及其致伤方式分析产生一定的失误,笔者收集12例对致伤工具及致伤方式进行复核鉴定的案例(由本省市公检法及院校法医所组成的法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鉴定领域,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及当事人致伤方式的重建。方法基于对事故现场痕迹、车辆损坏和人体损伤等检验鉴定,利用事故再现软件及高性能计算机计算分析,对40起真实事故的碰撞过程及致伤方式进行重建分析,并以2起典型案例进行说明。结果事故再现效果与现场痕迹、车辆痕迹、人体损伤痕迹有关;40起事故再现中.28起符合性好,9起较好,3起欠理想;碰撞过程的准确再现有助于对致伤方式进行分析。结论计算机仿真模拟重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当事人的致伤方式在辅助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法医学实践中,多发伤是指在同一现场因同一事件造成同一人身体有三处(种)或者三处(种)以上的损伤。造成多发伤,往往参与人员多,现场破坏严重,致伤工具多样,作案方式复杂,办案单位大都要求法医学鉴定人通过检验鉴定致伤物、损伤、死亡或伤残三者之间因果关系,以区分有关人员的责任。这不仅涉及案件的侦查方向和对犯罪事实的具体认定,而且直接影响到各个案犯的定罪和量刑。对此,笔者对此类损伤的原因、分类和检验及鉴定的注意事项作一介绍,供广大法医工作者参考。一、多发伤的致伤原因1.交通事故多见于汽车事故。如车体碰撞…  相似文献   

12.
酒瓶伤四例     
酒瓶作为一种致伤物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在法医检案中经常遇到,且有其独特的损伤特点。本文总结作者近两年来实际检验该类损伤的体会,结合四例比较典型的案例,以在实际检案中常见的圆锥形玻璃瓶为致伤物代表,对该类损伤作初步的探讨。案例资料树回杜某,男,22岁。1995年5月酒后争吵并发生殴斗,被人手持完整啤酒瓶击伤头部。检验;左额顶部发际内在6×4.5cm范围内肿胀压痛,头发间有玻璃碎屑。左面部、左耳廓、颈部左侧、左肩部散在二十余处大小不同、方向不一、形态各异的皮肤浅表创伤、擦伤,最大的2.4×0.2cm,最小的0.2×0.1cm…  相似文献   

13.
<正>伸展创是法医学检验中常见的一类机械性损伤,它具有特殊的损伤机制和形态表现,对于致伤方式和案件性质推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的伸展创甚至可作为确定性特征直接认定致伤方式。文献检索发现以往研究多见于法医类文献,主要为概述及案例分析,另外在法学辞典类、医学类文献中也有简单介绍,但未见有文献综述性研究,并且文献之间存有分歧。笔者在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就伸展创的定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咬伤在法医学鉴定中属于徒手伤的一种,系不使用其他致伤物以牙齿的咬合作用,在对方身体上形成的一种损伤.笔者在近十余年的法医检验鉴定中,共遇到20例咬伤的法医学鉴定.在徒手伤中,咬伤是反映致伤物特征性最好的一种损伤,具有独特的特征性,不仅能够明显的反映出致伤牙齿的种类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能反映出个人特征,能为个人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和乘客的损伤,辨别驾驶员损伤的特征性改变,从而为交通事故中准确认定驾驶员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撑。方法对2006—2014年间,黑龙江省垦区内126例汽车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汽车事故死亡案例驾驶员损伤特征,探讨驾乘人员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结果驾驶员颈部、胸部、腹部的损伤多见,可检见汽车部件所致特征性损伤。乘员仅头面部及四肢与汽车接触部位有特征性损伤,其他部位未检见可明确汽车部件所致特征性损伤。结论损伤部位、类型与死亡人员的驾乘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交通事故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67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颅脑损伤中的参与因素及其与不同类型的后遗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670例资料均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受理的交通事故人体损伤鉴定案例。男性470例(70.15%),女性200例(29.85%),男女之比为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67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颅脑损伤中的参与因素及其与不同类型的后遗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670例资料均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受理的交通事故人体损伤鉴定案例。男性470例(70.15%),女性200例(29.85%),男女之比为  相似文献   

18.
人体损伤鉴定在法医学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应用损伤形成机制分析损伤形态,依据损伤形态特征推断致伤物及凶器认定,为侦查破案、检察起诉、审判定罪量刑提供必不可少的关键证据。本文作者利用几何学、物理力学原理对薛某死亡案的致伤物及致伤方式进行科学分析,消除了死者亲属的质疑,避免了上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腓总神经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要点。方法对8例交通事故致腓总神经损伤的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损伤者一般情况、致伤方式、影像学表现、肌电图检查、损伤程度等方面。结果 8例案例中2例腓总神经完全损伤者鉴定意见为九级伤残,6例部分损伤者为十级伤残。结论腓总神经完全损伤者伤残程度较腓总神经不完全损伤者伤残程度高。腓总神经损伤的鉴定中应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23例上肢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广州市公安局芳村区分局在2002年1月-2005年6月期间所鉴定的上肢(除手外)神经损伤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在刑事案件中上肢神经损伤的特点以及伤情鉴定要点。1案例资料本组23例伤者中,男性18例(占72%),女性5例(占28%);年龄16岁至58岁,平均年龄27岁;案件性质:伤害案19例(占82.6%),抢劫案4例(占17.4%)。1.1致伤物及损伤情况见表1。1.2神经损伤程度及伴发损伤见表2。1.3鉴定时间及结果见表3。2讨论2.123例上肢神经损伤的特点致伤物以刀类锐器为主由表1可见,除1例系被人推倒,肘部着地,引起肱骨中段骨折导致正中神经挫裂伤及3例由于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