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贾玥 《政府法制》2011,(28):33-33
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今年6月以来,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连续曝光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受访专家认为,我国法律并未直接介入官员私生活领域,官员的道德缺失,多是"民不举官不究"。对官员生活腐化堕落监督乏力,是丑闻频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1,(22):37-37
官员"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3.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1,(27):36-36
如今,一些地方、部门,一旦有"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是"舆论引导"、"公关技巧",如果事件没解决好,多半会指责"舆论引导不力"、"公关无方",而讳言处置不当。如此思维应对"突发事件",实则是"本末倒置"。史上首家媒体诞生前,突发事件也时常发生。可那时官员手里压根就没有"媒体",更谈不上舆论引导,相反,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流言"却可以满天飞,  相似文献   

4.
叶青:最敢说官员 人物档案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连续8年建议,要求进行"公车改革",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他被称为"最具个性官员""、最敢说官员"。 叶青喜欢飙车。 2012年2月23日,叶青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两会"前的调研,考察湖北家具产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李滢 《检察风云》2014,(19):6-9
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过于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官员也是如此。 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官员的腐败不仅是人性贪婪的表现,也是在官场这个古往今来特定场合下某些固有心理作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临湘市政府副市长姜宗福,曾因写工作检讨,实名发帖炮轰张艺谋"印象"演出,引起网民的关注。4月18日他在红网发帖炮轰房价。不过他这次署名"姜宗福",而不是上次炮轰张艺谋时所用的"临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姜宗福"。"个性官员"的"个性"仍在,而"官员"身份却自我卸掉了。(北方网4月19日)  相似文献   

7.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2,(9):13-13
"零投诉恰恰是舆情高危预警关键词。" ——某三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两年多以来的情况,有关部门称公示后没有接到任何一起投诉、举报或异议。有官员将财产公示零投诉解读为"效果很好",网络言论对此则一边倒地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8.
马佳 《政府法制》2010,(14):26-26
汉朝至隋朝,官员每五日放假一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即一旬(十天)休息一日,称"旬假"。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  相似文献   

9.
崔晓火 《政府法制》2011,(27):34-35
在中共领导层看来,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具有"特殊借鉴作用",这也是中新合作开设"市长班"的初衷。新加坡最近举行的这场大选,无疑给"市长班"的中国官员们上了一场生动的政治课  相似文献   

10.
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被"双规" 6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敬礼被"双规",与中纪委最近查办医药企业行贿案件有关。张敬礼是继郑筱萸之后被"双规"的药监系统最高级别官员。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1,(27):7-7
昆明发改委"艳照门":愚蠢公关成笑话 在这几起涉官"性丑闻"事件中,以昆明发改委"艳照门"最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比电影还要夸张。当网友贴出据称来自捡到的U盘中的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后,媒体迅速找昆明发改委求证。先是工作人员否认有这个人;继而,昆明发改委承认有这么一个"当事人",不过没有承认"艳照"是真的,却将主角成建军"调离原工作岗位"或曰其"在另外的办公室上班",目的是为了"保护他"。  相似文献   

12.
阿宁 《法律与生活》2011,(10):24-26
4年前,在国家药监局"掌门人"的位置上,郑筱萸被撂倒。时隔4年的整顿吏治,今日,以副局长张敬礼为首的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伴随着张敬礼被"双开",国家药监局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3.
黄丽 《法制与社会》2011,(12):155-156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官员"在法治国语境中称谓"公务员",公务员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因此,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直接的影响力。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民主的发展,不断曝光的"官人雷话集"表明:中国公务员法律意识处于虚无状态的困境:权力至上,漠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减少官员雷话就得追本溯源,加强依法行政法律意识是当务之急,而且应该找到一个标本兼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8月8日多家媒体报道,由深圳新闻网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8成网友支持官员实名开微博,但与之相反的是,深圳政府官员实名开微博较少。69.49%的网友认为主因是"担心说错话、表错态",27.12%的网友认为是"担心微博影响政府官员的日常生活"。接受采访的几位政府官员均表示不会实名开微博。作为媒体、网络新事物的微博,不仅是个人倾诉、表达的工具,更是公共互动、公共监督、透明公开、尊重民意的最佳平台,比如明星姚晨的徽博,  相似文献   

15.
肖剑 《检察风云》2012,(15):30-32
腐败的容忍度问题,最近在国内成了热门话题,公众非常关注。其实,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待腐败始终态度鲜明,指出"与腐败水火不容","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就是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然而,也不必讳言,尽管"零容忍",但显然还没有真正做到对官员"芝麻小事"的"无情打击"。  相似文献   

16.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4,(11):29-29
自1987年国内首次提出"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至2014年,已经有27年了。这两年,"表哥""房叔"们不断被舆论曝光,而所谓的公布的"条件、时机"却仍旧好像还是树上的青苹果,涩涩的,永远成熟不了。这无疑为某些罪恶的苟延残喘争取了一些难得的氧气。国外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都比较厉害,据报道,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早已经于2007年1月26日公布了自己和夫人的财产状况。  相似文献   

17.
学诵 《检察风云》2010,(22):56-57
近日,重庆市江津区的区委书记王银峰博士身陷"风水门",因其震撼性的言论已成为多家媒体报道和评论的焦点话题。事件原委是:10月8日,财新网刊发《风水惹的祸?重庆开发商与官员博弈实录》。10月12日,该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声明称"该文报道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1,(27):8-8
不受制约的权力确实让男人变坏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对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较高的官员来说,往往不是这样,相反成了"饱暖思淫欲"。这里的区别就在于,"仓廪实"实际上是"知礼节"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假如没有公认的准则约束,那么自然会趋向"饱暖思淫欲"。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官员毫无疑问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一群人,而恰恰又是最不需要遵守准则的一群人。正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食色,性也,不受约束的权力确实能够让男人变坏。  相似文献   

19.
肖琴 《法制与社会》2010,(19):155-156
黑恶势力"保护伞"是阻挡铲除黑恶势力的关键屏障,其特点是拥有一定权力、保护形式多样、成员复杂。为了摧毁"保护伞",彻底扫除黑恶势力,清洁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的法治体制,从外部构筑一道坚固的围墙加以维护;加强对官员的反腐教育,从内部树立坚强的意志屏障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20.
张克 《检察风云》2014,(19):14-15
长期以来,人们将腐败行为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认为腐败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事实上,纵观全球各国的反腐败经验,在制度反腐之外,廉政文化建设对官员心理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各国廉政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经验尤其值得重视,如果说制度反腐是"治标",那么从文化层面对社会心理反腐就是"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