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雷邦贵 《政策》2003,(4):36-36
端正用人导向,营造用人清风,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领导干部权力运作过程中,不同的用人行为使人们在社会和团体内的思想或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这种用人行为就是用人导向。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的"六艺"之名,学术界多有讨论,但其解释并不全面,亦没有揭示出"六艺"与"六经"之间的内在联系。"六艺"的词义经历了"六种技能—六经之术—六经或六经经传"的发展过程,就实质而言,则体现出技能—学术—文本的演进;"六艺略"中的"六艺"包括"六经"、"六经之传"以及"六经之术"等内涵;"六艺略"中的《论语》《孝经》在汉代属于"六经之传";"六艺"以礼乐为核心,孔子继承这一点,开设《诗》《书》《礼》《乐》四门课程,在这之后扩大了教学内容,增设《易》《春秋》两门,因而有与"六艺"之名相仿的"六经"之称。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汉儒常用"六艺"指代"六经之术"、"六经"或者"六经"经传。刘歆采用"六艺"之名,不仅可以全面概括六经及其传注,又能凸显当时儒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必备的“八种本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八种本领",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八种本领"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和丰富的内涵,是当前领导干部贯彻部署、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相似文献   

4.
李虎群 《人民论坛》2013,(28):29-30
礼排名:第8位得票数:5256得票率:48.1%精华阐释:礼的本义,是敬奉天地、事神致福的意思。礼之本为仁,礼之质则为敬。一切礼节若没有恭敬之心,都是虚礼;一切仪式若缺乏敬畏之意,都是俗套。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礼可分为个人之礼、人际之礼、制度之礼和民俗之礼四个层次,无论哪种形态的礼,都是对天地和人心本然状态的洞察和遵循。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度广西民政系统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社会管理与民政创新"专题研修班47名学员,于2012年9月8日至14日赴清华大学学习培训,感受"学在清华"的幸福,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感悟一: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校训,做奋发向上的领导干部。这八字校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语境里,"几把刷子"是本事和能力的象征,所谓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几把刷子",即试图探讨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从历史维度来看,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几把刷子",包括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持之以恒的服务意识、坚持不懈的学习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正>孔子说,"君子不器",言简意赅,表达了孔子心目中对君子的核心定位。这一定位如此直截了当,以至于不再需要《论语》中反复出现的礼、孝、仁、和、道等正面价值来加以附丽。  相似文献   

8.
张国祥 《群众》2014,(10):61-61
<正>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各地不断有领导干部因严重违纪被调查。纵观这些领导干部堕落腐化之路,无不是从当初对于"小"礼的来者不拒开始,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酿成大错。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些领导干部认为逢年过节互送土特产等"小礼"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礼尚往来,是生活小节,算不上收受贿赂,来而不拒,收而不惧,甚至觉得心安理得。久而久之,淡忘了为官之名节,松懈了廉洁自律之要求,目无法纪禁令,最终陷入"礼尚往来"的"包围"之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要强之"心"是公心,要健之"德"是品德。所谓强"心"健"德",就是领导干部要秉持公心、提高品德,这一直是党和国家对干部的要求,也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品质。领导干部若要强"心"健"德",就要加强学习、植根基层、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王京凯 《前进》2014,(7):57-57
<正>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形势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映着一个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体现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勤于发现问题、乐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是摆在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必需解答的现实课题,是判断一个领导干部能否有效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1.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并呼唤诚信文化。作为礼仪之邦,我国很早就把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居于精神统治地位的儒家将"信"作为仁学的"仁、义、礼、智、信"五端之一,要求全社会成员加以奉守,不仅把"信守诺言"作为君子的良好操守,也把"取信于民"作为国家统治的民本根基。在当代中国,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坚持诚实信用这一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1)
正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在老百姓心目中,领导干部应该是豁达大度、心阔如海的坦荡君子。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雅量,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就不可能有成群的追随者,也不可能成就大事业。纵览古今,但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者,莫不具有宽阔胸怀与非凡气度;而那些专横跋扈、鼠肚鸡肠的人,往往使权弄势,打压异己,睚眦必报,最终无不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有一则历史故事很好地诠释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充分说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顺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趋势"、适应改革发展稳定"大背景"、破解依法行政"大课题"的客观要求,是当代各级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周子平  詹原 《传承》2009,(16):156-157
汉初政治家、思想家贾谊通过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德教治国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尊儒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以礼教民,重视儒家思想对治国的作用,成为后来汉武帝重用儒术的先导,并且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日常着装中,除了衣服还少不了佩饰,而佩饰中有很多是直接接触肌肤的,如耳环、手镯、项链,弄好了绝对有利于养生,弄不好就会损害健康。中国人佩饰有许多讲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佩玉。儒家学说中有"君子以玉比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为什么这么喜欢玉呢?因为中国人认为"玉温润而泽,仁也;缜栗  相似文献   

16.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初政治家、思想家贾谊通过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德教治国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尊儒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以礼教民,重视儒家思想对治国的作用,成为后来汉武帝重用儒术的先导,并且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袁浩 《政策瞭望》2011,(7):56-56
"自律"一词,源自希腊语,其原始含义为"法则由自己决定"。《辞海》中解释为自我约束力。也就是说,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认知,是在没有外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主动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把自律看作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一个人能否自律,被看成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水岭。《论语》中记载,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得是一个君子?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自律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价值尺度,而且是一个行为规范、政治底线。自律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和灵魂,它与依法治国有着契合性和关联性。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之下,具备法治思维能力成为领导干部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当前,要从党的建设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意义,多渠道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促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从古至今始终影响着中国外交,中国千年外交也反过来影响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情怀,"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理藩大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事原则,至今对中国外交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