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我看到那些人被强暴、谋杀、虐待和毁灭,我都明白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将继续伤害别人,他可能坐在什么地方回味自己的所作所为,仔细品尝它,并在细细把玩中获取快感。他是真实的人,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他的冲动会一次次地增强,任何时候我都无法预知将发生什么事情,但我确信:除非有人去阻止他,否则他会再次杀人,一次又一次地杀戮下去。  相似文献   

2.
某饭店老板到一个乡政府去讨要政府的人在饭店的吃饭钱,没想到,接待他的主要领导对他说:“乡里欠饭店的这些饭钱是前任领导留下的,与我无关,要钱找他去”。“新官不理旧账”,这只是一些领导干部只“接官”不“接班”的表现形式之一。有的地方前任领导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明确了一个思路,并按这一思路刚刚启动实施。谁知,后任领导接任后,不是根据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这个要求去对前任这个思路的可行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完善,而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好恶“另起炉灶重开张”。前任做的某些事明明是对的,后任总要“鸡蛋里面挑骨头”,硬要找出一…  相似文献   

3.
我自1961年从驻罗马尼亚使馆调回外交部苏欧司工作以后,逐步担任了中央领导的主要罗文翻译.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外交的掌舵人周总理,对具有特殊重要战略地位的罗马尼亚、对发展中罗关系赋予了特殊的关注,亲自做了大量工作.我因而经常有机会随同周总理工作,出入他的左右,聆听他的教诲,体察他的高尚风范.  相似文献   

4.
联邦社会法院的一位法官要审理一桩特别复杂的案件.在过去,为了找到必要的参考资料,他需要到法院图书馆去查卡片、翻阅各种书刊.现在,这一切都用不着了,他只用坐在电视屏前,给电子计算机输入一些概念,电子计算机很快就准确地回答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过类似的案例,他所提的那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处理这种案件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在哪些书刊中能找到这类案件的判决.如果法官还不满足的话,电子计算机还能向  相似文献   

5.
亦明 《政府法制》2013,(23):24-24
周恩来总理生前留下了许多照片,他的光辉形象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意大利摄影家洛蒂为周总理拍摄的一张照片堪称传世之作,其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个谎言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1973年1月6日,意大利外交部长朱塞佩·梅迪奇率团访华,作为《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焦尔焦·洛蒂也随团来访.这是洛蒂第一次来华,他特别想见到周总理,因为周恩来的伟大人格让他仰慕已久.  相似文献   

6.
段慧群 《政府法制》2013,(23):43-43
史晓风曾是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的秘书,自1954年10月起,他一直在叶圣陶身边工作.1966年史无前例的灾难一开始,周总理派人到教育部宣布:叶圣陶年事已高,免去副部长职务,工作另行安排. 1967年9月21日,73岁的叶圣陶由幼孙叶永和陪同到街上浴池洗澡,突然发病,长孙叶三午立即打电话向史晓风求助.已被打成"黑帮爪牙"的史晓风硬着头皮去找还没有"靠边站"的副部长刘皑风,希望他向周总理报告,很快就得到了"全力抢救"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三次抓捕     
我是院里惟一一位年轻的法警,每次执行抓捕任务,院领导都不会忘记我。时至今日,我已参加过无数次的抓捕活动,可其中的几次是那样的令人难以忘怀……刚刚从学校分配到检察院不久的一天晚上,领导让我配合余科长等人去乡下抓捕一个行贿嫌疑人伍某。临走时,领导再三叮嘱我们,此人已有警觉,可能会反抗,要讲究点策略。我在心里说:“我在学校学过二年的擒拿格斗,捉个行贿人,小菜一碟。”我和余科长一行四人带着法律手续,乘车来到伍某所在村庄,将车停在一棵大樟树下,然后悄悄来到他的屋前。经观察,伍某的房子前后均有一个大院,并各有一个院门,院门都…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地方给领导同志发“工作烟”.为减少这笔开支,某市出台的反腐措施规定,党政机关因工作需要,买“工作烟”可以到指定商店购买  相似文献   

9.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有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作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作法律所许可的事。  相似文献   

10.
讲一段我丢儿子的亲身经历。 我儿子5岁那年,有一天我带他到公园。到公园后,我对他说:“儿子,我在这儿背单词,你去跑步,跑一圈你就过来向我报一次到。”儿子答应了。最初跑了两圈他都过来报到,可是他去跑第三圊后迟迟没来报到。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儿子可能走丢了。  相似文献   

11.
“一支笔”作为一种财会术语,其含义是:由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依照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对核定预算及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查和批准,避免多头领导及预算失控现象的发生,这对严格财务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某些地方和单位“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呈上升趋势,与“一支笔”制度有密切关系,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总有新的东西值得发现,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比如"淘书". 英国的新书很贵,基本上都要20英镑到40英镑,便宜的也要十几英镑.尤其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比如剑桥,书价居高不下,而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到基层去! 2002年12月5日,曹兴魏同志按照咸阳市委要求如期到兴平任职,担任市委书记,在和全体党政领导见面后,有关同志就问曹兴魏如何安排,他二话没说,大手一挥:"到基层去!."同志们都劝他:"休息一下再说."他说:"兴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本厚重的书,我要早日读懂弄通."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不用召集,不用邀请,曾经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的秘书、警卫人员、医务人员相聚在周恩来纪念馆,缅怀这位人民的好总理,不禁思念万千,感慨万端。事关人民利益,不能马虎周总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周总理审批文件特别细致:一字一句,圈圈点点,连文字、标点都反复推敲,红笔改过,蓝笔又改。许多文件都留下了他那刚劲、浑厚的墨迹,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周总理有一个好习惯,凡是他起草或批阅的文件,在写完后,他至少再看一遍才送出去。在涉及人名、地名时,他更是认真细致,…  相似文献   

15.
巴顿将军选拔军官的方法十分特别,有一次,他命令几个候选人去挖一个长3米、宽2米、深1米的坑.几个人一声不吭地去了.到了目的地后,有人抱怨,挖这么个坑能干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中,要说贪赃数额最大的当数清朝乾隆时期的和珅。乾隆晚年,大兴土木,靡费银两亿两之巨。这些开支均由和珅筹办,和珅乘机中饱私囊。地方上的总督,巡抚等都是他勒索的对象。地方大员因惮于和珅借故陷害,无不对他俯首听命,竭力奉献。两淮盐政征瑞一人,就先后送和珅贿  相似文献   

17.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同志,生前到各地视察都明确宣布“四不准”:一不准迎送;二不准请客搞铺张浪费;三不准收受别人礼品;四不准搞前呼后拥的陪同.少奇同志说到做到,身体力行,下基层调研很少住宾馆和招待所,他宁肯住在专列上.地方领导送上一些土特产,他都立即叫随行人员退回.  相似文献   

18.
小男孩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普通农家:6岁那年,他随父亲下地干活,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发愣。父亲问他想什么,小男孩说:“长大了,我要坐飞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父亲一巴掌打在他屁股上:“别想好事了,你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了。我们时刻怀念这位人民的好总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有幸在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工作过一段时间,今天,想起一段往事,心情很不平静。开国之初,我们国家搞的是计划经济。制订五年计划和每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国家计委最重头的工作。周总理常常对作计划经济工作的同志说,做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强调制订计划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实事求是地稳步前进。能做到的事情,不努力奋斗去做,就是保守。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却要超越条件去做,就是蛮干,就是急躁冒进,他总是说,…  相似文献   

20.
大海 《政府法制》2006,(20):30-32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归”打工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像有钱人那样骄奢淫逸,他打3份工,包养了两名“二奶”。两名“二奶”的巨大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没日没夜地干活,在城市里东奔西走,舍不得买一份超过4块钱的盒饭……终于,在两个“二奶”的围困下,他的积蓄彻底耗尽,骗取工友的巨款后也无济于事。眼看“二奶”、“三奶”都要离他而去,他决定杀掉“二奶”,用“二奶”的钱养“三奶”……2006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李明河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