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建程 《法制与经济》2009,(2):114-115,117
自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一些地方顺应基层民主建设的形势,开展改革试点,尝试进行乡镇长直接选举。在乡镇长直选过程中,通过民主选举保证了直接选举等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在公正、合法的程序下进行;直选改革也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主选举和选举民主互蕴其中,共同作用于基层民主,在现阶段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有全体选民共同投票选举乡镇长,即直选乡镇长是我国目前基层民主建设的经常性话题。本文指出在其试行中既有诸多有利因方面,但同时必须面对许多问题与挑战,为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有利的对策,推进乡镇直选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显 《法制与社会》2011,(15):216+220-216,220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改革和完善村民委员会制度上进行了多项探索,基层民主制度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改革以村民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在这个范围之内,如何扩大基层民主,取得民主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乡镇长的直接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改革的方向与突破点,简单探讨了在现行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障碍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村民委员会基本实现了民主直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取得的巨大进步,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释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09,(7):46-46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马宝成近日撰文指出,民主选举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基本前提。但民主选举不是民主的全部,选举仅仅是民主的必要前提,监督才是民主的要义所在,发展基层民主必须推进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童之伟 《法学家》2007,(4):93-102
十多年前遭遇过不少否定性评论的"违宪改革合理说"最近似乎又受到了某种程度的肯定.剖析违完安排选民直选乡镇长"试点"的个案表明,违宪改革远不如在宪法架构下改革有成效.当年地方公共机关完全没有必要付出违宪的代价将乡镇长由本级人大选举改为选民直选,而是应争取在宪法的框架内给选举过程注入竞争机制.违宪改革要么行不通,要么得不偿失.只要对具体过程做考察就不难看到,任何形式的违宪都违反民主精神、破坏法治,必然加剧地方公共机关侵害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倾向.尽管重提"违宪改革合理说"之立意值得肯定,但无奈此说理论上、逻辑上有太多的自相矛盾处,若付诸实践必然会对公民的权利、自由和中国的法治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同样,法律学者应认清时代潮流,站在放眼未来的高度看待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提出进步的建言.提倡违宪改革实际上是变相主张继续实行人治,否定法治.违宪改革是下策,重提"违宪改革合理说"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7.
发展党内民主,对于促进我党的科学执政和防止党员滥用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应该从规范选举程序、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改进选举人的提名方式、在党内选举中推行竞争机制、明确党代会的地位、设立党代会的常设机构等措施入手,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实行人大代表常任制等方式扩大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8.
金凌 《政法学刊》2012,(4):41-43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建设稳定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举措。建立完善的农村选举制度和村务管理制度是有效防止少数人为追求非法利益,采取一些违法手段破坏农村的换届选举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监督是为了保证一项程序合法、公平、公正的进行,通过对程序的监控和督导来实现实体正义。我国农村民主选举是一种群众自治性质的选举,关系着我国的基层民主治理,因此应当得到广泛关注。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包括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监督贯穿于民主自治的全过程。本文着眼于我国村民民主选举的现状,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农村民主选举监督主体定位的意义和角度,对农村民主选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珊  张婧 《法制与社会》2012,(4):158-159
建国以来,人大民主选举程序化建设随着我国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化而加强,在形式和内容上趋于统一,从等额选举程序到差额选举程序,直选范围扩大到县级等方面表现出来.人大民主选举程序化建设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人大代表候选人申请、确定和介绍程序结果的反馈程序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则体现为村民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制度,而其中村民选举制度最重要,村委会是否通过选举产生,是检验村民自治是否实现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完善村民自治就要解决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实现了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利。村民自治过程中,选举是重要的一环,而贿选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村民自治功能运行,困扰着村民选举。本文指出解决村庄选举的民主悖论需要一种公共治理,对此,文中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现行乡镇政权的运行机制已陷入困境,各种针对乡镇体制改革的方案在理论界被纷纷提出,其中以“强化乡镇体制”、“县政乡派”、“乡镇自治”三种为主要代表观点。本文通过对乡镇现存弊端评析、三种主要改革观点的比较分析,试图论证“乡镇有限自治”是最好的改革路径,并从法律分权制、乡镇长直选和民主合作制等方面对乡镇有限自治模式予以制度设计。通过新的制度构建,期望能为乡镇摆脱当前困境,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和谐合理的基层政权体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曙直选"是中国社区基层民主的一次成功尝试和突破."海曙直选"推动了社区直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它对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海曙直选"作为社区直选的典范,它已突破了社区直选本身的意义,已经成为中国社区基层民主进程的一大标志.同时,通过"海曙直选",我们看到社区直选制度的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关键就是党内民主选举。本文试从理论上进一步认清实行党内竞争性选举的重要性,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观点,并思考如何在制度建设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1979年选举法把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实行差额选举制度,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80年起,在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的指导思想下,我国扎扎实实地先后进行了三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此过程中,曾两次修改选举法,使之逐步完善。实践证明,选举法的基本原则是符合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它对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人民的法制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敏  杨玉华 《政府法制》2008,(10):22-23
村委会选举一直被视为村民民主自治的重要标志,安徽芜湖在全国率先捆绑试点村委会选举三项改革,即无候选人“一票直选”、观察员制和定岗选举制,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按照我国现行的村民组织法,村委会选举要实行有候选人的“两票选举”。“一票制”与“两票制”是否冲突?“一票直选”试点能走多远?一时成为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乡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制度创新及其宪政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针对乡村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立法的七条建议 ,并进一步探讨了乡村基层民主选举对中国宪政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是直接选举,实行的是村民自治。然而,这个被誉为最民主的基层选举制度在现实操作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试图以一个实际接触到的村委会选举案例来分析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直选中贿选的经济诱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直选过程中产生贿选的根本原因是贿选者为了获取非法经济利益。当贿选者认为预期收入大于成本时,贿选发生的几率就必然加大。要治理贿选,必须通过立法等措施来阻断贿选者对获取非法经济利益的预期,加大违规成本,净化选举环境,完善村级民主治理的各项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