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警察职业人格特征结构与问卷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职业人格特征“结构”与“问卷”均由责任感、独立敢为、开放性、理智性、机警性五个维度组成。问卷共有111个项目,分属于16个二级因素和五大维度。对509份有效资料进行项目筛选和信度效度分析的同时,重点分析了“警察职业人格特征结构”与“警察职业人格特征问卷”在内容与结构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用心理测量的方法,探讨与公安职业特性相关的品德特征测验。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自编警校大学生品德特征测验,并以警校准警察以及不同经历的在职警察为被试,然后对测验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警校大学生品德特征结构的八维度模型。由此,警校大学生品德特征可以从八个维度描述,即忠诚、奉献、守纪、理想、正义、勤俭、协作、文明。  相似文献   

3.
警察职业人格是警察职业群体区别于其它职业群体的重要特征.江西省司晋督警衔晋升班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班民警的总体人格类型属A1型,他们(主要是男性民警)离警察的职业理想型人格尚有一定的距离.在不同岗位和部门工作的警察中,其职业人格类型并无实质性区别.年龄对警察职业人格的形成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闽南地区警察EPQ—RSC测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 6 4名泉州市警察进行测查 ,并对其人格特征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 :男女警察在E纬度和N纬度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职业角色规范和职业压力是形成警察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警察角色定位与警察言语行为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警察的角色定位,警察的言语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礼貌文明,满腔热情。二、掌握策略,谦让克己。三、遵纪守法,尊重人格。按照警察言语行为规范进行言语交际,能体现出警察的职业角色特征,树立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警察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做了调查,分别考察了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的内部群体特征,并对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比较重视各种职业价值,他们对各种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依次为:人际和谐性、社会贡献性、职业稳定性、个性吻合庹、工作安全性、社会交往性、工作舒适性、地位提升度、处遇公平性、家庭助益度;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对警察职业的价值评价总体偏低,认为警察职业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贡献性、个性吻合度、社会交往性、职业稳定性、处遇公平性、人际和谐性、工作安全性、地位提升度、家庭助益度、工作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警察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心理因素的总和,包括警察职业意识、警察职业人格、警察职业智能和职业技能。培养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对提高警察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警察的言语态度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礼貌文明,满腔热情,体现宗旨;二、掌握策略,谦让克己,化解矛盾;三、遵纪守法,尊重人格,有理有节。按照警察言语态度特征进行言语交际,能体现警察的职业角色特征,会得到较高的社会道德评价,有利于顺利完成《人民警察法》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警察心理素质测评逐渐兴起,向专业化、科学化趋势发展。我国警察心理素质测评是适应警察职业特点的需要,是提高警察队伍素质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警察心理测评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状况、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基础心理品质。积极应对警察心理测评应该重视心理培养,提高心理素质,坚定警察职业信念,加强警察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以基层人民警察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市警察进行抽样测验,目的在于鉴别警察公务活动中敏锐观察与清晰推理能力的水平,同时为警察的教育训练工作提供新的角度,测验结果为我们对不同警种,不同年龄段的公安人员的不同水平的智力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行为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犯罪从其行为的表现来分析是一种以暴力为表征的侵犯攻击行为。其原因有警察认知方面的错误 ,也有工作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宣泻。在“挫折———攻击”假说理论下 ,刑讯逼供犯罪是对讯问挫折的一种反应。遏制刑讯逼供行为 ,要从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 ,建立招警心理测试制度 ,调整警察的认知理念 ,减少警察工作的应激源 ,建立警察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警警察权与人权意识的形成,不仅依赖于这一职业群体对警察权与人权的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程度、对警察权功能的认识、对人权状况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正确意识的形成还深受来自生活环境、职业环境、职业素质等多种相关因素的深刻影响,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民警这一职业群体正确的警察权与人权意识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招录的人民警察的人格状况和心理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对某省新招录的基层公安民警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新民警的多数因子与常模存在明显差异;(2)男新警与女新警、山区新警与沿海新警在某些特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策:(1)了解新警的个性特征、合理分配新警的工作岗位;(2)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与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警察执法战斗是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过程。信息战已经成为一种作战样式应用于具体执法战斗中。研究警察执法战斗领域的信息战问题,首先必须弄清信息战的概念及其特征,其次要明确其在战斗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信息战作战能力的措施有:确立信息工作发展目标;明确信息内容,使警察作战指挥及文书规范化;建立信息工作系统;加强警员信息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5.
警察职业环境中存在着比常人更多的负向刺激物,警察在工作实践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压力事件,压力事件及压力情境构成警察的心理压力源,工作压力源成为警察心理压力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终身机制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组就警察职业忠诚教育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咨询和典型案件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向普通市民和在职公安民警进行了调查,主要从警察职业忠诚角度调查分析群众及在职公安民警双方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态度、公安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安队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对警察忠诚教育的看法等方面,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结合调查数据,得出结论,以期对人民警察职业忠诚教育终身机制的建立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警察社会化是指新警员或警察学员学习警察文化,养成警察职业群体的社会个性,内化警察职业群体的思想、行为、价值规范,获得并胜任警察社会角色的过程。其内容包括警察基本生存方式和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个性和生活目标社会化以及角色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8.
陈晋胜教授2010年出版的《行政事实行为研究》一书,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了理论阐释、学理分析和系统论证,探索出了行政事实行为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其阐释的"人本"理论,强化着警察人性化执法的基本思想;揭示的一般理论,修正着警察人性化执法的基本动因;阐释的专业理论,指导着警察人性化执法的基本实践;阐释的道德价值理论,增强着警察人性化执法的基本理念;阐释的公安理论,提升着警察人性化执法的文明举止。  相似文献   

19.
将拓展训练引入警察职业化教育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训练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对提高警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大有好处.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把拓展训练融入警察职业化教育课程中,以达到提升警察情商为目的.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公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