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目前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依据江泽民总书记的"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理论,为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种种误解和模糊认识。坚定劳动价值一元论,坚持价值源泉唯一论等六个基本问题,对于准确把握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劳动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财富论 与价值论的关系。指出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下,要深化对劳动理论和劳动 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及有关劳动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与劳动价值 ,出现了许多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情况有很大不同 ,有了新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并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而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首先要深化对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劳动的认识,应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体力劳动价值论;其次要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再次要辩证认识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正确对待私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不但有利于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而且有利于在继承的基础上 ,促进理论的创新。同时 ,要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现形式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收入分配体制 ,增强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功能 ,稳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7.
卢得志 《理论前沿》2002,(11):19-20
一、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不是通常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其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今天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这就迫切要求在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中去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 ,使人们对一些不解和争论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 :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 ;要把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 ;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一种劳动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 ,私营企业不是国有经济的对手 ,而是助手和帮手 ;第三产业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劳动所具有的新特点也更加显著。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尊重客观实际,摒弃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主体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理论,在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中,确立起知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 ,如何认识商品价值的决定问题 ,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经济学界已经有人提出在知识经济社会“劳动时间不再决定商品价值” ,“劳动时间不再是判断商品价值的尺度”。如果真是如此 ,那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便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将会失去合理的基础。劳动、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如果否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也就否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同时 ,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怎样创造价值和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要想“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首先必须对劳动价值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是深化研究和深化认识的关键。本文试对这两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生产要素中,劳动是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非劳动要素是价值产生的重要条件。劳动要想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于非劳动要素。非劳动要素不仅影响价值创造,而且影响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重新认识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理论前沿》2001,(23):16-18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 ,应该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当前 ,有两个命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是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使用价值对商品的质和量也有决定性作用。生产劳动不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只要对社会有用、有效益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第三产业同样创造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4.
从严格意义上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论,它是马克思价值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核是生产劳动价值一元论。今天我们在研究和认识它时一方面应将其置于它创立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中并根据新的变化了的实际去发展和丰富它,另一方面还应考察它与马克思价值论的其它部分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它与价值形成、价值分配等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由于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因此科学界定生产劳动的内涵就成为深化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依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和当代的经济现实,衡量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不是其物质的规定性而是其社会形式的规定性。所以今天一切旨在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富裕与幸福所付出的被市场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劳动,都应该被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理论.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理论界对如何深化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上.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尊重马克思的原意,也要尊重实践,与实践逻辑保持一致是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关怀的最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社会关怀的理论。本文以弱势群体关怀为视角,审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认为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是弱势群体关怀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借鉴和创新,是对时代问题的呼应和解答。习近平劳动观蕴含着劳动价值论、劳动幸福论、劳动精神论等内容,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是劳动情怀、人民情怀、家国情怀的高度统一,是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劳动观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与时俱进品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仍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江泽民提出: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同时还提出了“三看标准”。它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既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突破和发展,也是创新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体现。这不仅对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也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劳动是指运用智能发明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劳动手段和新的制度、方法等 ,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活动。它与非创新劳动相比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即原创性、不可拟性、生产周期的不确定性和高弹性、高风险性、价值的叠加性等 ,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定安 《工会论坛》2002,8(1):55-56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充分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的时代条件与当今有了很大的不同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实际 ,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有关精神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劳动和经济管理劳动等劳动新形式及充分肯定私有企业主的劳动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