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随着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人日益成为物质世界中“物化的人”、“单向度的人”。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更易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迷失。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生命价值伦理观念。其贵人重生的生命价值观、爱身养生的生命修养观和修齐治平的生命责任观必将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产生极大的启  相似文献   

2.
从内涵方面说,儒家和谐观注重不同因素之间良性的交互感通,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从而使事物整体健康发展;从价值基础说,儒家和谐思想立足于生命的体认与感通,认为人要通过对自我生命本质的体认,感通了悟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生命本质,使个体生命积极地融入到群体生命、宇宙生命之中,展开的基本思路是由己及人,由内到外,从自身和谐做起,再推衍到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天地的和谐;从现代价值来说,源远流长的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今世界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偏重知识传授的教育体制使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高校必须树立生命关怀的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活挫折教育、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教育,深化生命教育理念,使其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生命观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观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生与死的本质,并激励人们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短暂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实施生命观教育是人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实现其目的功能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开展生命观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提高其生命质量,还可以为当前的德育注入活力,并引导青少年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6.
儒家生命哲学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内在联系。发掘儒家的生命哲学智慧,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丰富的养料,对于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合法化的生命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518名在校大学生关于安乐死认识的调查与分析,对安乐死与生命神圣,安乐死与生命价值、安乐死与生命权利、安乐死与科挚死亡观教育等诸方面作了认真思考,进而探讨了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待死亡的态度正是安乐死立法的价值核心,我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对安乐死的内在需求。儒家文化是一种乐生文化,而不是乐死文化,儒家所深切关怀的是人的现世的感性生活,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安乐死立法的价值内涵,我国目前在认识上还需要提高。家族意识是儒家传统生死观的支柱意识,其与安乐死立法核心相背离。中国传统文化不支持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生命观包括认知人的生命本质、拓展人的价值实现、呵护人的尊严需要三个方面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以初心践行使命,力证生命之真;中国青年以担当诠释责任,演绎生命之美;中国人民群众以行动展示团结,彰显生命之善,他们用实际付出深刻践行马克思生命观的原则理念。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亦要坚持马克思生命观不动摇,用仁爱构筑生命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追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个体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决定个体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在物质不断充裕的当代社会,其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生命意识的弱化、生命态度的消极、生命价值的功利等。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因此需要各界合力引导大学生生成生命观的合理价值取向。传统经典著作《论语》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符合现时代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大学生生命观的应然价值取向,即在生命意识中强调生命存在的平等性和生命消弭的必然性、在生命进程中强调生命规划的明确性和生命精神的坚韧性、在生命价值上强调对"仁道"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也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责任伦理视域分析,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要存在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高、联动机制不畅、伦理观念不深、责任伦理落地实施不实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基本成因,从而总结出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对接受生命教育的态度及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总体而言,大学生生命观呈积极态势,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生命观和生命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生命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传统的生死观是一种重生恶死的生死观,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生死观属于典型的“生命质量论”。儒家的这种生死观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念和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为当前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提供了意识基础和观念依托。  相似文献   

14.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大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大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以生命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重在落实,应根据大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特点,开辟有效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因为生命教育的目标符合公安工作的理念,生命教育能推动公安院校大学生人生观、职业信仰和忠诚观的正确形成,能清晰公安院校大学生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认定,是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公安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必要又亟需。公安院校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使学生在认识和认同生命过程的基础上,领会生死、尊重人伦、弘扬人性、完善人格、反思人生、实现生命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生死问题的关注是儒家伦理生活的主题之一。儒家以现世生活为中心,从生命的重要性、生活的意义、生命与道义的关系一直到生命的终结之处和死后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观点。首先是关于肉体生命的思考。肉体生命是人的存在基础,保全生命、爱惜生命也是任何健全、理性思想或宗教的基本前提。历史的来看,儒家重视现世的肉身存在,敬重生命,对肉体生命的存在抱有理性的珍惜。儒家对人的自然肉身存在具有敬畏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建立科学的生命观、人生观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从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到具体实践,阐释大学生生命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丰富的蕴涵,"和谐、节欲、爱物、崇尚自然"的生态价值观都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契合点,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爱物、尊重自然规律、节制过份物欲等。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于当今中国实际中加以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丰富与发展,处理当今中国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高危群体,罪犯中自杀、自残、自伤以及他杀、伤害等案件不时发生。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罪犯教育方面存在着重大缺失,才导致了服刑罪犯对生命的漠视。罪犯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为促进罪犯个人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及灵性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以建立自己与他人、环境等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的关系,协助罪犯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期养成健全的人格。生命教育的宗旨,是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强化罪犯的生命教育,提升罪犯的生命价值,拓展罪犯的生命意义,是控制和预防罪犯自杀、自残、自伤以及凶杀、伤害等案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识解读大学生极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大学生中不断出现自杀、弑父、弑母的极端行为,是儒家孝道思想生命意识的缺失的表现。就此,文章提出弘扬孝道以抑制大学生极端不孝行为的四项措施:将孝道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的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将孝文化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以培养大学生对孝的认识、将孝道纳入操行评定体系以强化大学生孝的意识、将孝纳入校园活动体系以培养大学生对孝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