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高范  杨高斐  张超阳 《前沿》2010,(24):125-127
巡回审判以贯彻"两便原则"、充分化解矛盾为宗旨,受到群众的欢迎。当前农村地区的审判情况成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难点。巡回审判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并对巡回审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笔者的建议,以期使这一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特别是农村法制环境的审判制度能够更加契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适应我国司法改革的需要,在农村审判活动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目标是要在我国建立公正的现代刑事审判制度。但具体的程序技术规范离不开价值论的指导。从原理上分析,刑事审判价值涵盖了目的价值与形式价值两个价值系统,并构成协调互动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只有正确的把握刑事审判价值体系及其内在要素,才能为构建公正的现代刑事审判制度提供功利标准。  相似文献   

3.
该书所载范忠信、尤陈俊撰《那思陆先生与中国审判制度史研究》中介绍:“《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一书,由‘绪论’、‘州县衙门’、‘刑事审判程序’、‘民事审判程序’和‘结论’等五章组成。其中,篇幅最大的是第三章‘刑事审判程序’,占全书篇幅的2/3有余。”  相似文献   

4.
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法制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的少年刑事审判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阻碍着少年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对少年刑事审判发展现状的透视分析,提出完善少年刑事审判制度设计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正和效率是诉讼的基本价值取向。改革审判管理方式,就是力求审判程序的公正,提高审判效率。笔者从近几年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中,认为目前缺乏必要的审判管理机制,因而,提出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当务之二急。  相似文献   

6.
肖沛权 《时事报告》2013,(11):30-30
近期,国人高度关注的薄熙来案和李某某强奸案陆续作出了一审判决。两个案件的审判严格遵循刑事诉讼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罚当其罪。两案的公正的审判程序不仅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重大进步,更是我国刑事司法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  相似文献   

7.
《人权》2002,(6):3-8
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推进审判制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等等,有效地维护了司法公正,促进了人权保障。为积极对外介绍中国在人权的司法保障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我们就人民法院维护和促进人权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同志。  相似文献   

8.
刘朝阳 《求索》2011,(12):155-157
现时相关司法案件在民众的“判例”舆论之下,出现了判例倾向,对这种现象的审视,折射着现时中国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二元困境,现时司法审判的案件舆情表明,中国司法审判正处于传统性“公正”要求的诸多中国因素与司法国际化趋势的压力与困境之间。中国司法审判既要考虑我国司法的社会主义法制特点与社会心理传统,又要兼顾国际司法通行模式的影响,并逐步稳妥地和司法审判的国际化接轨,这对中国司法界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静 《西部社会》2002,(12):42-43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从总体上讲,就是通过改革法院的内部体制和外部环境,实现法院独立审判,维护司法公正。内部运行体制的改革包括法院领导的体制的改革、审判方式的改革、法官队伍的管理、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等内容。审判流程管理改革则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其他改革一样,审判流程管理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原有的模式与新情况、新形势发生了矛盾,出现了弊端,原有的模式已经成为新需要的阻滞因素,必须予以改进和完善。原有审判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的司法改革(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一)完善司法体制。包括司法机关的合理设置、领导隶属、司法权限等。(二)改进司法方式。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方式应进一步改进,探索适应司法现代化的审判方式。(三)优化司法环境。包括党对司法工作的正确领导,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关系合理,社会舆论健康正常,公民的参与意识普遍增强等。(四)落实司法保障。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不独立,严重依附于同级行政机关,缺乏必要的保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五)强化司法监督。一方面要保证其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另一方面要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使其在独立行使司法权时,真正能够做到依法司法。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监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媒体监督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诸多原因,网络媒体监督冲击了审判独立原则,背离了程序正义理念,侵犯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网络媒体监督与司法审判并非水火不容,二者之间存在很多契合点。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推动新闻立法、加强网络媒体自律等可使得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自去年6月份以来,按照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和市高院的具体要求,以强化司法责任、提高司法能力、培育司法素养、完善司法管理为重点,不断深化认识、细化措施、强化落实。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审判工作长足发展,司法行为更为规范。去年1至12月,受理各类案件15944件,审结15977件,结案率为100.21%,存案1177件,同比下降2.73%。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收结存案的良性运转,审判质量和效率又有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抗日根据地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判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大特点是着重调解。在当下"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下,对马锡五调解的借鉴,要充分认识其发生、发展所在的社会背景与当今截然不同。马锡五调解中的便民理念和亲民精神应当得到彰显。对马锡五调解的运用不宜盲目,应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一、深化审判公开的视角切入审判公开在历次司法改革中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被一再强调。仅就制度层面而言,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完善,已形成了审判公开在原则、意义、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基本框架。但制度的实施状况还不够理想,"纸面上法律"所遭遇的"实施困境"似乎在不停地演示和印证着"尺蠖效应",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审判公开不需加强,依法就够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审判公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并非仅仅是"些微困难",而是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以往对审判公开制度所作  相似文献   

15.
李喜莲 《求索》2010,(5):129-131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陕甘宁边区司法便民理念的集大成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司法为民"和边区司法便民理念在内容上具有重合性,成为当前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主要原因。但是,当前社会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生成的背景已经时过境迁,导致回归后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举步维艰。囿于其自身特点,现今,马锡五审判方式难以成为一种普适性的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作为司法审判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对司法审判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因其各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对司法审判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甚至形成"舆论审判",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司法困境",笔者从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侧重分析其与司法审判的内在机理,提出通过对网络舆论的"聆听"把握二者的本质规律,进一步思考能够促进司法审判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二者的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17.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由于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以及对近年来司法"西化"现象的反思等原因,"马锡五审判方式"被重提。该审判方式重提启示:应当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正确理解重提,一要尊重司法规律,二要重视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广泛运用的时代,审判公开也与时俱进,拥有了新的内涵,各级法院积极创新庭审公开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方式适时公开庭审过程。由于自媒体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故而在利用它进行审判公开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权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舆论监督权与独立审判权。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自媒体审判公开的技术尚未成熟,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公开不及时、不主动;公开有侧重,选择性公开;等等。在自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它对审判公开提出的挑战,把握基本定位,坚守一项原则,尝试创新变革,完善审判公开。  相似文献   

19.
<正>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础,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不涉及到证据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于改变传统审判方式和观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国证据制度至今仍作为诉讼法的附庸,过于粗疏,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认为,现阶段证据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各项证据规则,即“取证规则、举证规则、质证规则、认  相似文献   

20.
故意伤害与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的区分,根据现有理论,难以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本文通过分析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认定的困境主要在于司法解释对该种类型寻衅滋事罪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模糊,从而保护的法益、客观行为和主要要素三个方面分析产生这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困境的路径,即跳出过分强调二者区别的思维定式。以二者所保护的法益为指导,运用想象竞合犯的理论进行执法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