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审判管理方式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是最高法院制定的改革重点。笔者从探讨现行审判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入手,叙述了审判管理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队伍素质不理想;法院管理与审判方式改革任重道远;审判的硬件基础与保障困难较多。工作目标:依法公正审判案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审判运行机制;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法官员额制改革催动着我国法院内设机构的优化调整,而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作为配套措施具有显著作用。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是构建以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的新型审判权运行模式。其不仅旨在解决层级管理制度影响审判独立性、案件呈报审批制度致使责任主体不明、传统审判庭不利于审判团体作用发挥的三大表征问题,还蕴含着内部去行政化、缓和人案矛盾和加快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价值取向。团队人员匮乏、基本定位与权责划分不清、现有法官考核模式不匹配是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的三重困境,可通过探索多层次的审判团队模式、拓宽审判辅助人员的来源渠道、完善法院绩效考核模式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4.
司法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安徽地区法院更多关注与研究的应该是司法权运行改革下的合议庭负责制如何更好地构建。笔者对当前合肥市法院审判权合议庭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当前合肥地区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法院审判资源配置不足,相对固定的合议庭审判团队组建困难;合议庭审判职权与审判管理权界定不明确;合议庭内部流程制度不健全职能弱化等突出问题。笔者进而结合实地对全国部分试点审判权运行改革法院的考察情况,提出了安徽地区法院司法权运行改革下的合议庭负责制的构建一些想法:要优化审判资源的配置,配齐组建新型的合议庭审判团队;要合理界定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充分发挥合议庭的审判职能;要理清合议庭提交审委会讨论案件范围与形式,真正实现"让审判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要明确合议庭负责制内部工作流程,确保合议庭内部运转正常;要健全对合议庭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调动合议庭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合议庭的工作责任心。  相似文献   

5.
王丹 《前沿》2004,(1):111-114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分析了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弊端 ,指出了弊端的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3):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璇 《前沿》2007,(6):104-105
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在于其本身在立法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这些弊端的症结是调审合一的“调解型”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弊端表现在:法官包揽调查,当事人基本上不负举证责任;开庭审判走过场,基本上是先定后审;庭审采取纠问式,当事人被动应答,较少主动行为,合议庭合而不议,审而不判,作用不显;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较大限制。在改革中,应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完善举证制度;强调公开审判,充分发挥庭审功能;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页的职责,实现“审”与“判”的统一;加强法院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吕娜娜 《前沿》2014,(21):99-103
我国人民法院内部审判权运行机制的改革遇到了所未有的机遇。消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是改革的核心。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合理有序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建议确立有限制的法官独立审判权、完善审判组织的运行规则、组建科学的审判团队、加强审判委员会的审判管理职能、重新定位并细化审判委员会的案件讨论职能、健全审判管理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正和效率是诉讼的基本价值取向。改革审判管理方式,就是力求审判程序的公正,提高审判效率。笔者从近几年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中,认为目前缺乏必要的审判管理机制,因而,提出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当务之二急。  相似文献   

11.
殷勇 《世纪行》2008,(2):41-41
为什么错案屡纠不止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从体制的角度看,法官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既是错案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错案得不到追究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法院没有实行法官个人负责制.实际上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来管理法院审判工作.实行案件“行政审批制”.一个判决,必须经过庭长、分管院长,甚至审判委员会决定才能签发.从而形成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不正常司法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指出,“强化合议庭和法官职责,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是“建立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审判组织形式”的首要任务。因此,推行审判长选任制成为法院贯彻以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迫切任务,同时这也对法院内部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周文斌 《理论月刊》2006,(2):107-109
法院体制是指国家宪法所规定的享有审判权能的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组织机构,即法院所构成的体系。法院体制关系到法院能否独立地履行自己的审判职责,法官能否独立判案。我国长期实行地方管理法院的人财物,这易于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尽早改革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人大建设》2007,(8):F0003-F0003
嵩县法院现有干警88人,内设12个部门和4个人民法庭。近年,嵩县法院以“公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重点,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法院改革稳步推进,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打造平安嵩县、构建和谐嵩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中级法院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在全市法院系统全面改革和完善审判方式。本文拟就改革和完善审判方式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改革和完善审判方式势在必行审判方式改革最初的尝试是从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任务繁重与审判力量不足的矛盾开始的。改革和完善审判方式是审判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局之所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提出了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严格的要求。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即把市场中一切经济关系、一切经济活动和市场主  相似文献   

16.
杨知文 《前沿》2014,(1):75-77
中国当代法院的审判管理认识逻辑上展现为混同管理、区别管理和特殊管理三种层次的形态。混同管理表征了审判管理在中国法院很长一段历史里的概念阙如与制度缺失,区别管理说明中国法院系统形成并确立了专门、独立的审判管理制度,特殊管理蕴含着法院审判管理的特殊属性和固有原理,建立真正符合规律的审判管理才是中国审判改革进程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徐振光 《青年论坛》2005,1(3):79-81
审判独立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法官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要实现审判独立,在外部必须保障法院独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在内部必须保障法官的独立,独立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8.
红桥法院坚持"规范流程、精细管理、加强监督"的审判管理工作思路,以常态化、规范化为着力点,将审判管理作为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高效的有力抓手,不断制定新措施,推出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以能动管理为特征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审判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审判工作的科学发展,2010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法院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相似文献   

19.
黎慈 《桂海论丛》2011,27(5):103-107
以河南、陕西法院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法院为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创新司法审判模式,吸纳公民参与司法,接连引发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阵阵争议。司法职业化是实现司法独立的有效保障,理所当然应当是司法审判模式创新的主导方向。但司法职业化固有的一些弊端阻碍司法改革进程也不容忽视,公民对司法审判的有序参与则正好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因此,改进公民参与模式,实现公民参与与司法职业化的辩证统一,应当成为中国司法审判模式创新乃至整个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院审判管理存在明显的弊病,从表象上看是管理不足,资源配置不当,管理"约束疲劳",从深层次上看是审判管理存在非人格化、非对称性及管理者示范效应欠佳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体制上的弊病,需要增强审判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意识,建立审判管理的双向评价制度,建立以审判管理效果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完善法官遴选及绩效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