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服务很重要,金融服务须创新。金融服务创新,特别是金融法治服务创新,关键在于帮助“金融人”防范金融欺诈风险,而防范金融欺诈风险的关键又在于揭露经典金融骗术。经典金融骗术一般有“十二头”:金融来头诈骗、金融空头诈骗、金融改头诈骗、金融盼头诈骗、金融彩头诈骗、金融甜头诈骗、金融噱头诈骗、金融指头诈骗、金融撞头诈骗、金融搭头诈骗、金融磕头诈骗、金融床头诈骗等。经典金融诈骗之风险防范,可以围绕“六不”进行:不贪;不信;不傻;不独;不急;不弃。  相似文献   

2.
利用女性为饵,以结婚为名诈骗钱财,俗称“飞鸽”,是最常见的婚姻诈骗形式之一。 内蒙古武川县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跨省婚姻诈骗案,诈骗团伙主犯马俊标与其操控的“飞鸽”被擒。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治理难题。电信网络诈骗往往涉及有组织的跨国犯罪,呈现出集团化运作和新型技术支撑的特点,且正不断更新诈骗手段和运作模式。面对电信网络诈骗中持续变换的“黑化技术”,如何通过各类反诈“利器”来发现和阻断电信诈骗,无疑是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起》(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中帮助取款行为,实践中存在“罪名定性以诈骗罪共犯为主”“电信网络诈骗共犯无需具有犯意联络”“电信网络诈骗共犯都是从犯”三大归责误区。目前亟待匡正此类行为的诈骗共犯归责进路。具体而言,首先,应当确立此类行为的定性逻辑为独立犯罪认定优先,诈骗罪共犯认定居后。其次,在归责标准上,帮助取款人的主观明知是决定其行为定性的关键。应当基于功能性因果关系论,以取款人的犯罪参与规范时点及其身份类型、行为分工,判断其行为时是否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正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最后,通过取款人的组织身份及其主观认识,判断其是否为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员,亦或在实现诈骗犯罪中起到了重要或关键作用,以界定其在诈骗共犯中的主从犯地位。  相似文献   

6.
鞠靖  孔灵 《政府法制》2013,(13):28-29
2012年重庆“雷政富”艳照事件后,敲诈“生意”明显红火了起来,诈骗成功率大幅提高。诈骗人将敲诈信简化成一句话:“你想成为第二个雷政富吗?请把钱汇到xx账户。”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学意义上看,“欺诈”、“诈骗”、“诈欺”的概念是相同的,即采取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三个名词的词义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从法律意义上看“欺诈”、“诈骗”的法律概念也是相同的。我国《民法通则》和三部合同法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欺诈的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犯罪的解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上民事“欺诈”,刑事“诈骗”的法律解释基…  相似文献   

8.
屈学武 《法学研究》2008,(6):112-126
数字时代的诈骗犯罪多利用数字故障作案并可将数字终端“机器”作为诈骗的对象;其诈骗标的除“财物”外还包括财产性利益。在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上,数字失误多为“法可容许的风险”,并为危害结果的“条件”而非“原因”,因而它不能阻却特定的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个别场合,即便数字失误导致了“法不可容许的风险”,也属“多因一果”故意损害他人财产法益者仍应承担相应犯罪的刑事责任。考量诈骗犯罪的“占有目的”时,应以能够支配某标的物作为“占有”的构成要义;数字时代的诈骗犯多为“机会犯”,据此,在适用刑法分则相关法条对其量刑之际,应同时适用刑法总则的特殊减轻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9.
宋岩 《刑警与科技》2004,(12):55-56
现代社会的发展口新月异,各个行业的改变也成迅猛势头。商业银行的壮人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人的资金支持。但是,随着商业银行普遍推行“柜员制”的客广服务方式,各式各样的金融诈骗也应运而生,如钱币诈骗、外币诈骗、票据诈骗、存款诈骗、银行卡诈骗、借贷诈骗等等。其中很多的诈骗都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使得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到一  相似文献   

10.
福建男青年陈某在网上自称“女大学生”,通过网聊认识肖先生并表示愿做他的情人,诈骗百万元“诚意资金”后却销声匿迹。2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11.
白丁  陈佳  关芳 《法庭内外》2006,(3):29-31
一对长期在京城房地产界屡骗不爽的“情侣”,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骗子”一下子骗走了45万元“好处费”。被骗的北京广厦通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陈健民和情妇张馨茗为出这口恶气.设计将诈骗他们的“骗子”自某挟持到某星级酒店,在勒令白某返还欠款的同时向警方报案。但是。陈健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白某供出这起诈骗的幕后指使者竟然是和自己联手诈骗别人的情妇张馨茗和自己的手下李浩刚,陈健民更没有想到,正是这次报案,引出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诈骗奇案,也把自己和情妇一同送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12.
徐冰  张旭东 《政府法制》2009,(20):20-20
传统的电话欠费诈骗近期出现“升级版”,过去骗子谎称“电信公司”,现在市民接通的却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在这类诈骗中,骗子通常和当事人一直保持通话,不让当事人有冷静下来思考的空隙,并以政法机关正在调查案件为由,不允许其与家里人通话。当事人在银行柜台转账时,为避免银行职员发现后劝阻汇款,  相似文献   

13.
仁民 《政府法制》2009,(1):48-49
关于“天价短信”的报道无不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他们在讲述不堪各种诈骗短信侵扰的痛苦之余提出一连串问题:既然这些诈骗短信无论经何人之手以何种方式发送,最终都需通过电信运营商,那么,诈骗短信是否真的难以治理?广大手机用户在遭受损失后,如何才能将骗子绳之以法?笔者为您讲述“天价短信”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马颖文 《法制与社会》2013,(33):246-247
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使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效、快捷的方式,金融交易的“去现金化”使信用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近年来,信用卡使用渠道不断增多,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不断渗透,以及征信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其风险也随之俱增。信用卡诈骗犯罪逐渐增多,其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增长尤为明显。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惩治逐渐成为银行系统、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关注。本文拟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为解决法院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11,(14):59-59
浙江温岭市太平派出所结合近期电信诈骗、“三电”盗窃案发案形势和往年夏季“两抢”发案规律,专门制作了10块防电信诈骗内容流动宣传板,印制2万余份防“两抢”、防盗窃内容宣传单,在商场、公园、公交车站点等人流量大的地段向群众开展宣传。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年初,北京警方破获一乞讨诈骗团伙,10名成员涉嫌诈骗被刑事拘留。这些乞讨诈骗者,在三里屯等地的繁华路段,假扮身处痛苦残疾中的“重病患者”,互相之间还轮换角色,进行“更班”。更恶劣的是,他们利用一些年幼的儿童,命令其躺地装重病,在医院、街道路口和行人众多的公众场所进行乞讨。  相似文献   

17.
孟亚生 《法庭内外》2011,(11):20-22
老年再婚,是一个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话题。然而,老年人找老伴要多长个心眼儿,要“馅饼”更要提防“陷阱”。最近,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利用征婚信息专骗单身老人的特大诈骗案件,一个巧舌如簧、风韵犹存的半老女子,诈骗8个“男友”的金额高达近200万元,个中教训,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王宁 《法庭内外》2006,(6):55-55
“错版”人民币是印刷的错误,由于比较稀少,一旦出现可能在社会上“炒出”天价。有人就打起了变造“错版”人民币进行诈骗的主意。日前,北京市丰台区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一起用“错版”人民币5角钱诈骗的案件,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杨某、姜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和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诈骗的理论形式 我国刑事立法对金融诈骗限定的前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从理论上讲,金融诈骗应包括“非法占有”和“虚假陈述”两种形式。 “非法占有”的金融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在金融业务活动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以非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普陀区检察院”)深入宣传贯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深入参与“净网”“断卡”“断流”“拔钉”专项行动,聚焦质效导向,提升效率精度,依托上海检察机关智联检察研究中心长风基地建设,分类分层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推动上下游犯罪全链条打击、境内外犯罪一体化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