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3,(1):63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可以是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儿童的视角还未得到足够重视。为加强儿童青少年的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参与防灾减灾的能动性,引导公众,特别是儿童自身,关注儿童青少年群体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并倡导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儿童与灾害"这一主题,特举办"UNICEF-中国减灾杯"儿童青少年防灾减灾征文绘画大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合肥市对三十岗乡留守儿童的调查,阐述"留守"对当地儿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建议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优化社会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校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800名在校留守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涉及34项,5种类型。不同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有差异。留守大学生对于5种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以奋进品质最高,快乐品质最低。对各项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评价中,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强、自制力强、善于适应。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理论模型由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三者的两性互动循环构成。从积极引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分类指导与重点帮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河南为例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及评估,探讨了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模式及路径,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新兴的中国社会文化的衍生词。留守儿童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种群体,间接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状况。全世界仅此中国有如此之现象,归根结底离不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中国近四十年来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牵涉到经济、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复杂因素。要长效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除了专项行动,还应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帮扶计划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劳动力外出谋生形成亲子教育缺位,使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演变成社会问题。为构筑留守儿童"心灵港湾"、根治留守儿童问题,须多方协同治理,推行关爱留守儿童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家庭教育培养机制、构建"网格化陪伴、组团式服务"模式,共同把脉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留守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6,(4):60-61
正"留守儿童"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据统计,全国已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能否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人民网推出的"十问留守儿童"系列报道被各种媒体大量转载,得到舆论的高度关注。本文整理了此系列报道的部分精华内容和部分专家的精彩评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云梅 《传承》2012,(8):64-65
加强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理、心理、言行上存在诸多问题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应积极与留守父母或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给予留守儿童无私关爱和及时帮助,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魏博通  戴逢波 《人民论坛》2012,(36):154-155
随着"民工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的小学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性格、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父母亲和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依赖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张静 《人民论坛》2012,(8):82-83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增多,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焦点。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我们应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状况的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监护机制,为其安全成长提供法律保障,从而积极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王秋香 《湖湘论坛》2007,20(4):61-62
社会文化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作为既传统又现代,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农村集镇文化如一把双刃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在发挥着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十分消极的作用.家庭、社会和集镇政府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国内研究学界和传播媒介普遍持有的"问题范式"下的留守儿童评价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化"的发展势态下,文章梳理现存的研究观念和认知习惯,并建议以更加理性、合理的观念与模式引导他们健康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留守儿童群体顺利完成社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孤独无助、焦虑不安、人际敏感、自卑自闭、逆反敌对和早恋倾向等。造成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忽视。农村留守青少年最亟需的援助是心理援助:重塑留守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强化学校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关爱,整合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留守"导致的亲子分离造成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缺失,这种缺失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充分了解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用、留守对儿童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才能知道留守儿童内心的需求与渴望,进而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留守儿童是"问题儿童",打工父母"只生不养";留守老人年龄大、教育程度低、没有文化无法承担起监护责任,这是长期以来舆论及媒体主要的看法。由于对留守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效应,在健全及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过程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往往被描述成为处境艰难,需要外界同情、接受援助的群体。长期以来,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更多的是依赖外来的力量自上而下,从外而内的  相似文献   

17.
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留守儿童院舍服务机构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目前大多都面临着成长困境和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各方的积极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引起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为此,我们探讨将小组工作方法引入留守儿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试图从新的有效角度解决该群体的成长教育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这一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城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这里最大的区情。近年来,在民政部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儿童工作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创新模式,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一)健全制度机制,打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了自治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发生了多起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原籍的农村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焦虑。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十分关注。为更好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的发展目标。作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名人员,我也多次对此问题接受媒体的采访,提出了一些看法。就此,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数量庞  相似文献   

20.
正"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系列公益活动于2015年9月启动,由贵州省民政厅、贵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贵州省福彩中心承办。活动以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为宗旨,切实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成长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开展符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育,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活动以毕节市为起点,逐步在全省9个市(州)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小学设立了"留守儿童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