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崔庆荣 《现代人事》2003,(12):23-2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要“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阶级基础是党的阶级根基和立党之本,没有党的阶级基础,就没有党的产生和发展,党就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群众基础也就无从谈起。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离开了党的群众基础,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就无法体现,党的阶级基础就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坍塌,党的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理想也就成了空由楼阁。  相似文献   

2.
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党作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客观需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注意处理好正确看待党的先进性与新社会阶层中先进分子入党、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强化对新阶层党员的思想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正确处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认真解决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问题,对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今后应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探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努力解决新的社会阶层中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组织,都存在一定的阶级、群众和社会基础,政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这些基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更是关系到执政安全的根本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就成为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乃至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党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就要在自己政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上 ,在组织建设和成立构成上 ,必须与时俱进 ,赋于新的涵义。现阶段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应包括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并为此做出贡献的阶层和集团 ,即应包括当今社会的全体劳动阶级和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6.
余思新 《理论月刊》2012,(4):166-170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状况体现了民众对政党的认同,体现着一个政党在社会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影响力和凝聚力。我党的历史是一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合法到最后执政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历史。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决定他们既是党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党不可或缺的阶级基础。农民工市民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我党的使命和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它有助于满足农民工的意愿和诉求,有助于对党执政意识形态、方式及能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子健 《新东方》2002,11(6):88-9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论党的先进性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进性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永葆党的先进性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弄清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问题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会不会影响和削弱党的先进性问题 ,如何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撰写专稿认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实际上是说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众所周知,在今天的条件下谈政治权威的合法性,通常是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这是决定政党兴衰的根本因素。因此,在构成党的执政基础的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民群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直接效果就是巩固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从多方面架构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文章说,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党的执政基础的结构具有明显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结构多元性。任何执政党的执政基础都不是平…  相似文献   

10.
陈为 《湖湘论坛》2003,16(5):32-33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基础牢固与否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事关 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 ,事关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此 ,全力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乃广大人民所望 ,乃宏伟事业所需。笔者认为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必须扎实筑好以下五大基础工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党的阶级基础体现党的性质 ,是党长期执政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集中反映了新时期理论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对党的先进性质和阶级基础作出全新概括,动态认识工人阶级的内涵与外延,从治党兴国高度阐述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增强"两个基础",体现"两个先锋队";核心是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明 《桂海论丛》2013,29(5):38-42
拥有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使命的依靠力量,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变动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促进执政目标的达成,就必须努力赢得最广大民众的情感支撑和执政认同,持续不断地拓展和扩大社会基础。而其中的影响或制约要素包涵了多个层级和维度,它们共同交织在一起,纳入到现代政党政治运作的指标体系当中。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要素,对于中国共产党有效实现社会整合、重塑政治权威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3.
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稳定的制度化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强化政治共识,事关多党合作发展的根基,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把强化政治共识作为根本任务,以思想建设坚定共识,以服务大局深化共识,以政治交接巩固共识,以自我教育增进共识,不断夯实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思想上建党” ,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原则。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既有其质的规定性 ,同时 ,又根据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所处的特殊环境而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和发展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从业人员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他们都构成了党在现阶段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于这一社会群体中的先进分子 ,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 ,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 ,勇于和善于把一切符合党章要求的先进分子吸收进党内 ,以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冯连杰 《桂海论丛》2008,24(6):71-73
政治良心不同于一般职业道德良心,它是国家立法的思想基础,是执政者和全社会的“善良刻度计”。在短期的政治斗争中,政治良心与经济、军事力量相较是弱势的,甚至在与阴谋诡计的相博中也多是靠不住的。但从历史的长过程看,它是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的最高动力。政治良心与民主政治是统一的。作为长期的执政党,必须具有培育和训练政治良心的强烈意识,同时更要主动承担起实现和弘扬政治良心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彰显,是对公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维护。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人类“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总图式以及作为西方管理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的人本管理是其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蒋瑛 《桂海论丛》2013,(4):54-57
新时期以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挑战。阶层利益的冲突、价值取向的多元、执政基础的流失、社会资源的配置考验着我们党的整合能力、领导能力和领导方式。正确认识这些挑战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新时期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政治基础,公民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统一,是被经验证明正确的党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互动过程即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两个层面。政治动员是群众路线实践的政治基础,政治整合是群众路实践的政治目标,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过程共同推动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实践。为推动群众路线实践的丰富发展,关键在于群众路线中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在党的执政水平、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实践的路径拓宽和道德规范及意识形态的构建这些方面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