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     
父亲□郎政如今的理解,有许多是从若干年前的不理解转化而来的。我对父亲就是这样。有件事我记得清楚,那是1961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做完功课,在门口不经意地看那远处的一群人,他们从建筑工地走出来,在我父亲面前排队,准备回大院(我们把高墙内的监狱习惯称大院...  相似文献   

2.
我和老公认识两年多了,我们的爱情是那种平淡而温馨的。因为我们相信,平平淡淡一生相伴的生活是我们最终向往的。我从小就在部队大院长大,对70年代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直想拍一组类似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种感觉的片子。当然老公也很喜欢喽!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安》2023,(4):38-39
<正>200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和早我一年来这里当老师的亚斌相识、相知、相爱。一年后,我和他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的生活甜蜜而宁静。2005年的一天,亚斌突然告诉我,沧州市公安系统公开招考民警,他想去报考,还说,他这辈子当不了兵了,那就当警察,同样是保家卫国!我知道亚斌有个军人梦,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在部队大院生活了13年,他就盼着像父亲和哥哥那样,穿上绿色的军装。遗憾的是高考期间突发疾病,原本是尖子生的他成绩不够理想,和军校擦肩而过,考入了河北经贸大学。  相似文献   

4.
人有信仰不低头曹正文我是1988年在上海加入九三学社的,但九三学社对我的影响,却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时代。我父亲有一位老朋友,那就是复旦大学笪移今教授,父亲在我懂事时,就给我讲了笪移今伯伯的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敢于直言,父亲希望我长大后也能如此。我便知...  相似文献   

5.
自古荆楚出新事,如今更是新事多。这不,又爆出了婚恋的一个“冷门”——-1993年2月14日,在美丽的借粮湖畔的一个村庄里,李家大院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声声。身为民兵连长的李军正高兴地为帅气十足的侄儿举行婚礼。这位新郎是在人民解放军某部服役、年方24岁的班长李成红,新娘则是曾与小李父亲一道开店,有过一段恋爱史但尚未圆房的23岁的小黄。说起这件婚事,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小李幼年丧母,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的。勤劳持家的父亲不仅让他念完了高中,还把他送到部队锻炼。小李入伍后,刚过不惑之年的父亲凭借自己…  相似文献   

6.
父亲永远离开我们了。在 195 1年夏天 14岁的大哥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干 (参加军事干部学校 )”离家以后的多数时间 ,我是父亲身边子女中最大的一个 ,所以对父亲的记忆可能比弟妹们要多一些、更细致一些。在悼念父亲的时候 ,我产生了把脑海中关于父亲的记忆一点一滴写下来的想法。虽然零零星星 ,仍希望对后人有所启迪。加入农工民主党  父亲参加农工民主党时 ,我才上小学二年级。长大后我曾好奇地问父亲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主党派 ,为什么要参加农工党 ?”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早年 ,父亲是一个抱定“科学救国”理想的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7.
<正>塘约村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我在那里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1992年,为了照顾家庭,我回乡创业,家里的日子慢慢变好。70多岁的父亲经常对我说:"你别老是想着挣钱,用你的精力为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一个村子就像一栋房子,要有几根柱子撑着。"父亲的话让我深深思考:把自家日子过好了是本分,团结大家一起把日子红火起来是使命。带着这一追求,2000年,我参加  相似文献   

8.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9.
职责     
父亲从工作到退休,在一个偏远小火车站整整干了42年。他从信号员、列车员,一直干到小站站长。 母亲去世很早,我从小是伏在父亲背上,听着火车汽笛声长大的。 父亲退休那年,我考上了省城的警察 学校,离家那天早晨,他要亲自送我上火车,虽然我从小在车站上长大,但真要离开那曾记 载我儿时梦想的铁路,的确有些舍不得。再看我身边的父亲,虽然离开小站刚几个月,但仿佛一下苍老了许多。父亲的话很少,基本没叮嘱我什么,只是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站在月台上的父亲仍然和从前一样立正敬礼。 当警察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三年的  相似文献   

10.
王玺 《中国保安》2001,(3):44-45
身高 1. 77米,容貌清丽,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蓝色保安制服、头戴贝雷帽的小伊,令人眼睛为之一亮。“我姓伊,伊拉克的伊,名晓辉 !”她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一丝俏皮漫漶在她轻快的笑靥里。   去年 8月中旬,我和团中央一位干部赴深圳进行全国十佳保安服务公司考察验收,最后一站来到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在那里,我认识了小伊。   来自山东泰安的小伊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父亲是泰安市公安学校校长,母亲也在国家单位。从小在公安局大院长大的小伊对军营生活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性格也如男孩子般的倔强好胜。 1995年夏,高中毕业的…  相似文献   

11.
漫画与幽默     
父与子   “长大后,我要当一名警察,追随我父亲的足迹。”   “我还不知道你爸爸是一名警察呢!”   “不,他不是,他是一名惯偷。” 鲜于光明   从前,有一个案子的被告复姓鲜于,名光明。法官看了看状纸,不知鲜于是复姓,就喊道:“鲜于光!鲜于光!”不见人答应,又改口叫道:“被告!被告!”   这时,鲜于光明站了起来,法官很恼火,叫道:“你就是被告人吗?”   鲜于光明回答道:“是!”   “我一看状词,就知你不是良民,你今年 39岁就写 39岁有什么不好,偏偏要写明年 40岁。来人,给我拉下去打!”   原来,…  相似文献   

12.
我和祖国同年生。俗说“同庚易生情”,我最爱写“祖国万岁”。 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天,正逢家乡全境解放。两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母亲为此特高兴,逢人便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街坊邻里都称我是“建国号”。襁褓中,母亲就常在耳边念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宝长大了要好好读书报国家,并摇着我的小手说:学写字哦,就写“祖国万岁”。开始咿呀学语了,母亲就要大哥教我用笔写“祖国万岁”,每天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有大学文化、对女儿疼爱有加的父亲,曾多次对亲生女儿进行性侵害。在遭到女儿强烈反抗后,自恃有文化的父亲竟然给女儿写起了“情书”,妄图“感化”女儿。不堪忍受父亲玷污的女儿,万般无奈之下告发了父亲,从而揭开了长达17年的家庭性骚扰内幕……一1971年5月,朱晓冰出生在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个普通的军人家庭。父亲朱元申在部队当教官,母亲李梅是一家商店的营业员。由于部队离家较远,朱元申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每望着回到家的父亲一身戎装、英姿焕发的样子,朱晓冰心里对父亲溢满了崇拜之情。朱元申十分宠爱女儿。每次从部队回家,他都要…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1)
正"我是台湾本省的闽南人,但是我从小是在外省人群里长大。可能因为从小生活在眷村的经历使然,我对于大陆的印象,对于祖国的形象,一直很‘有感’。后来更是因为学习研究清史与满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传承完全了解。""我父亲原在嘉义,母亲原来在宜兰。父亲到新竹清华大学念书后,就在新竹开门立户了。我从小在新竹长大,上大学、读研究生都是在台北,之后就来北京了,之间没有服兵役,原因是我太过于瘦小。我有个大我三  相似文献   

15.
我是农工党北京市丰台区工委第二支部的一名党员。从我懂事起,我的父亲就教导我:“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所以从小我就常做助人为乐的事情,同志们知道我做过一些好事,督促我报道出来,我就写一点在这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从报刊对名人的访谈中,我看到,几乎每一个男孩子都曾有过当警察的梦想,这让我感到惭愧。小时候,因为住在部队大院,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英姿飒爽的军人,心里向往的也就是穿上挺括的军装;上学后,知道了老师在同学面前至高无上的权威,就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孩子王”;小学三年级时,认了几个字儿,连蒙带猜地读过了几本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小说,就蠢蠢欲动,做起了“作家”梦。这一梦就是30多年,中途无论是当知青,还是在工科院校念书,都从来没有改变过。真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当警察,更没有想到会写出这么多公安题材的作品。几乎每个记者都会…  相似文献   

17.
云疆之恋     
“我从小生活在军营,我长大以后,决心接过父辈的枪,当一名光荣的边防军人……”这是他还在云南边陲小镇芒市念小学时就道出的心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就是解放军驻滇某部政委郭云疆同志。一郭云疆常说:“部队与群众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的高低……”一次,部队在马关县执行任务,离营房不远的朝阳寨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孩子,一个瘫痪、一个生病躺在床上,家里的粮已尽缺,两口子一愁莫展。郭云疆知道后,帮他们买了一百斤粮食,并找了些衣物及药品送给他们,使这家农户渡过了难关。“在人民群…  相似文献   

18.
刘春 《黄埔》2023,(1):67-68
<正>我的父亲刘华民,1922年9月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在那个军阀混战、国家风雨飘摇的年代,读书识字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奶奶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但很有远见,省吃俭用地供我父亲读书,想让他出人头地,不再给地主当佃户。于是,父亲在本村小学堂接受了启蒙教育。13岁那年,幸运降临到父亲头上。当时,宋哲元在他的部队办了一所军官子弟学校,名叫育德中学。由于父亲的二舅父在29军宋哲元部任连长,作为军官子弟,父亲得以进入育德中学学习。  相似文献   

19.
袁梦来 《人民公安》2012,(15):39-39
刚做社区民警没多久,一有时间我总喜欢到这家跑跑、那家聊聊,有个小孩,每每见我着警服经过.总会对我大声嚷嚷:“长大了。我要像你一样当警察。”我笑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想起了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15)
<正>父亲节与建党节不期而至。我的父亲是一名部队的老党员,也是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每逢此双节,我的思绪总会飘回11年前父亲离开的前一天。我的丈夫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到医院替换我,正当我要离开时,脑海中突然有个声音告诉我,今天是父亲节!于是我寻遍医院附近的花店,就是为了给父亲送上一束红玫瑰!父亲爱玫瑰,是因为祖母爱种玫瑰。父亲曾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