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2012,(11):38-38
英模表彰制度,肇始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革命动员和表彰活动。在歌唱"劳工神圣",高呼"保卫苏维埃"的同时,褒扬的是参加"革命竞赛"、积极"优红拥军"的模范。党和苏维埃政权号召向英模学习,悼念、追思英烈,并以烈士姓名命名牺牲地或出生地,建纪念亭、纪念碑、纪念塔以及纪念馆等。自延安时期起,英模表彰运动广泛开展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具有代表性的是“吴满有运动”、“赵占魁运动”和“黄立德运动”。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中国劳动人民空前荣典”的大会,标志着英模表彰运动走向成熟。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英模表彰制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抹黑英雄、丑化英雄的逆流,严重误导了人们的价值观倾向。大学生思想活跃,期望值高,变动性大、可塑性强,同时他们又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极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英模面临的现状,阐释学习英模的必要性,营造大学生崇尚英模的社会场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11,(3):37-42
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留下了不同时代的闪光语言。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在北京这块热土上,为革命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了我们党思想宝库里的珍贵财富,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4.
《北京支部生活》2011,(7):50-61
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留下了不同时代的闪光语言。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在北京这块热土上,为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了我们党思想宝库里的珍贵财富,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11,(4):36-41
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留下了不同时代的闪光语言。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在北京这块热土上,为革命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了我们党思想宝库里的珍贵财富,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11,(2):40-45
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留下了不同时代的闪光语言。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在北京这块热土上,为革命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了我们党思想宝库里的珍贵财富,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11,(1):39-45
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留下了不同时代的闪光语言。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在北京这块热土上,为革命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典型模范人物或群体的表彰和树立以承担示范引领功能,这一英模表彰制度,主要地满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该制度在中华苏维埃时期初现雏形,延安时期蓬勃发展并逐步制度化,建国初期得到正式确立。英模概念,内容较为宽泛,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为革命牺牲的英烈;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的劳动模范(延安时期称之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延安时期还称为模范生产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是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角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雷锋精神的现实根基,科学的理论、各级党组织、英模的实践活动构成了雷锋精神永恒的活力。与此同时,雷锋精神本身也体现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格典范、改革开放时期的道德引领、新征程所彰显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理论导报》2012,(7):22-26
时势造英模,时代需要英模。英模以实际行动为其生命价值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英模事迹折射出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倡导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引导现代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宜春英模“井喷”现象为例,从生命的含义入手解读英模意蕴,并从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和现代人生命观之流变的角度,探寻影响英模生命价值实现的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夏昕 《新湘评论》2021,(5):40-40
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长河里,蕴藏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传诵着一部又一部催人奋进的惊世传奇,铸就了一座又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除了致敬、纪念、缅怀,更要从党史中汲取营养,传承党长期以来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辈、英模人物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12.
政治传播在中国革命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具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包括塑造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加革命、促进中央苏区时期的社会稳定等等。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实现的功能进行研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塑造、社会动员、维护社会稳定等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方永刚、丁晓兵、杨利伟等一个个英模的名字,在党的旗帜上烁烁生辉。他们的形象如璀璨的明星,照耀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功绩如不朽的丰碑,矗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史册上。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军经受住了国际风  相似文献   

14.
从“巴山红叶”王瑛到“雨中的树”李林森,从文建明到王家元,他们诠释的不仅是先进英模的风范,更浓缩和展现了四川当代党员干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所谓的"红"不单纯地指一种颜色,而是一种政治导向、政治选择和政治定位,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这一伟大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按照文化三层面的观点,红色文化也应包括物质、制度、心理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层面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建造或使用的遗址遗迹、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制度文化层面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的政治制度、政治机构、社会制度以及其他路线、方针和政策,而心理文化层面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群体及其领导下的各族人民的政治信仰、思维方式、生活和生产观念、审美情趣等。建国后的"三线建设"时期与建国前的几个时期一脉相承,是大别山红色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而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大别山红色文化具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等特质。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要坚持求真务实原则、综合考察原则和资料至上原则。  相似文献   

16.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漫长历史中,党的这项作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它最辉煌的时期,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它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党群关系还一度非常紧张,直到现在我们党还在努力探索着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新制度、新机制、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超 《学习月刊》2012,(2):114-115
大庆精神作为一种红色资源,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它具有红色资源所共有的优势,承担着多项社会功能,主要有:1、政治引导功能。政治引导功能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其理论形态的表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任务不同,政治思想一、  相似文献   

18.
正自豪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字眼,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对自豪的解释和理解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有的人认为自己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而自豪;有的人认为权倾万众一呼百应而自豪;也有的人认为有一身漂亮的时装,娇人的面孔而自豪;还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命能融入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自豪。我无意评判种种自豪观的正确与否,但我深深觉得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最自豪。我的童年时代是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的歌曲度过的,我的青年时代是听着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英模人物的故事成长的,我所经历的这些幸福生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经历了不同过程。选择和采取任何一种动员模式,都与当时所处的政治背景、社会条件以及广大民众的自觉意识等因素密切关联。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历史承接和角色递进的演变趋势,同时,在某一个时期也会出现几种动员模式同时并存、各司其职的格局。尽管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动员模式在整合民众、推动社会发展上都发挥了应有的历史功效。  相似文献   

20.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获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其成功地进行政治动员是不能被忽视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在不同的政治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完成不同的历史使命。文章立足于1921-1966年中国政治发展的视角,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