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 《当代贵州》2011,(28):61-61
1907年10月,自治学社的建立,标志贵州省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团体诞生,成为日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的总机构,而张百麟是其威望最高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五卯时期,中国人民接受了世界革命的影响,初步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阵线说来,则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①这样,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会受到世界革命形势的影响。本文仅就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对这一问题予以论证。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是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势力展开斗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需要。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3):35-35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为什么会应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而产生?这是由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历史重任需要一个新型的政党来承担。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于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都对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这两次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4.
革命领袖和党的领导人对辛亥革命有过很多评价。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 列宁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民主革命,为“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它是“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毛泽东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澳门是孙中山最早走向社会,从事宣传革命、组织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里孙中山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主要革命活动有:一、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二、组织武装斗争,进行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三、孙中山在澳门的革命活动鼓舞和激励澳门同胞为推翻封建王朝进行积极而英勇的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败,中国蒙受了《马关条约》的奇耻大辱,宜告了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而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洋务事业的破产,从而酿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社会各阶层都从各自的角度来思考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并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共同呼声。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逐步形成了学外国,行维新,达救国的共识,并在1898年掀起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它打破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对于封建统治者的幻想,更加坚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非革命不能救亡图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16世纪,葡萄牙人入据澳门后,澳门成了中国最早的接纳西方科学文化的商贸港埠。长期以来,澳门不仅有着维护祖国主权、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光荣传统,而且由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成为中国近代社会酝酿变法图强、传播维新思想的一个策源之地。像林则徐、郑观应、康有为等不同时期的维新派人士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澳门都进行了各种考察研究及革命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波及影响到中国的政界和思想界,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先驱者在这里开眼看世界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与“鸦片”这个污垢的词汇…  相似文献   

8.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林芊 《当代贵州》2011,(18):67-67
教育与知识分子的天然联系,使教育为贵州辛亥革命创造了干部条件;学校则是向社会传播和灌输现代民主思想的一个策源地,为贵州辛亥革命创造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党史文苑》2008,(5):16-19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贵州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杜君 《理论学刊》2004,(4):77-79
“五四”以后30年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如下特点和规律: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社会性质虽然仍属于旧民主主义,但是,革命的部分内容和目标及它同世界革命的关系比旧时期发展了;其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完全是进步的,推动历史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比旧时期复杂多了;再次,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及它的新归宿,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没有,而为新时期所特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林芊 《当代贵州》2011,(2):62-62
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在贵州传播新学。使贵州新学思想有了明晰的理论高度。因而堪称偏远闭塞的贵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又一次大启蒙。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末马克思之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初具规模,马克思及《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诠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播主体看,经历了从自由派传教士、维新改良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变化;从传播路径看,理论层面的译介主要是假道日本而来,实践层面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从诠释旨趣看,历经了用马克思主义佐证进化改良之必须,到证明暴力革命尤其是三民主义的合法性,最后成为支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理据。这一传播和诠释历程,一方面展示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6,(9)
从洋务运动的"自强梦"、戊戌变法的"维新梦"、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梦",到共产党人的"中国梦",这是一条艰难的寻梦历程。  相似文献   

15.
张明 《当代贵州》2011,(29):62-62
1911年11月4日贵州军政府成立,贵州辛亥革命宣告成功,铁肩和尚被聘请到军营,担任起义士兵的武术教练,为革命培养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周军 《党史纵览》2013,(3):43-46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名震中外.成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名城。对于每一个到了贵州的人来说.不来遵义,将会终生遗憾。遵义这个地方,和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崛起却在遵义.湖南的湘江孕育了他.遵义的湘江河则托起了他.  相似文献   

17.
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既是其后期哲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其哲学的最终归宿。仁学凝聚了谭嗣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是救亡之路,又是启蒙之方。谭嗣同的仁学集中体现在《仁学》中,而《仁学》则是他的“以心挽劫”之作。这意味着仁学与心密切相关,通过阐发仁学之所以能够达到“以心挽劫”的目的,是因为谭嗣同在仁学建构中彰显心学意趣。在对仁的推崇和论证中,谭嗣同宣布作为“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故唯心,故唯识”,通过将仁与慈悲相提并论,建构了仁、心、识的三位一体;在对仁的界定和诠释中,通过将通说成是仁之“第一义”,沿着仁—通—平等的致思方向,将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于慈悲之心的相互感化。  相似文献   

18.
胡为雄 《新视野》2006,3(6):8-10
通过对《国家与革命》的重新阅读,可以看出列宁既是暴力论者,又是非暴力论者。列宁在号召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时,又积极争取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在揭示资产阶级国家作为暴力机关的属性时,又看重国家的其他职能。列宁在探讨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时深信不需要任何暴力和服从的共产主义时代会到来。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也许是一场和平的政治革命。这正是《国家与革命》的现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1915年到1921年是陈独秀寻求救国方案的重要转折时刻。以法美为师是其最初的结论,十月革命后,他开始转向走俄国人之路的新阶段。 以法美为师 陈独秀最早接受的是康梁的维新思想和主张,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康、梁的变法维新失败后,他东渡日本,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自由平等学说,特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学说,如卢梭的《民约论》、穆勒的《自由原理》、斯宾塞的《代议政体》等等。陈独秀深受其影响,思想逐渐由原来的改良主义转向革命的民主主义。陈独秀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的行动和著作中。1915年前,他投身过辛亥革命,参与组织和参加过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3,(32):57-57
1935年11月,身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开始突围远征,重入贵州,向石阡、镇远、黄平方向实施战略转移。此时的贵州已不再是小军阀的独立王国,而是蒋氏新军阀版图中的一省,仅正规部队就有40多个团,从兵力上讲远远超过王家烈时代的贵州,红二、红六军团进入贵州必然会碰到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红二、红六军团于1936年1月10日进入石阡境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