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胡为雄 《新视野》2006,3(6):8-10
通过对《国家与革命》的重新阅读,可以看出列宁既是暴力论者,又是非暴力论者。列宁在号召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时,又积极争取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在揭示资产阶级国家作为暴力机关的属性时,又看重国家的其他职能。列宁在探讨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时深信不需要任何暴力和服从的共产主义时代会到来。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也许是一场和平的政治革命。这正是《国家与革命》的现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对列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理解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列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的基石,努力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并且按照所掌握的规律治理国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第二,列宁不断把理论付诸实践,又从实践中重新检验和修正理论,使理论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三,在夺取政权之后,列宁带领俄国共产党人大力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后,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安全的相关思想,创立了国家安全理论,其内容主要有:把握时代特征,清醒认识国家面临的危险;及时结束战争,创造国家和平发展的环境;巧妙利用矛盾,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安全;打破经济藩篱,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安全。列宁的国家安全思想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以下重要启示: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推进国际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4.
国家职能结构的变迁问题,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全球化在当代的发展,使国家职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根本上打破了国家原有的职能模式,并为形成新的职能模式注入了诸多新的要素,促进了国家职能结构在国家与市场、社会之间以及国家主体与非国家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实践中实现国家职能结构关系的良性互动,需要依靠各种制度和规则来为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如何组织和管理经济?这是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对国家问题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对国家问题和经济问题研究的结合点。列宁着力通过理论研究去指导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管理经济方面树立了光辉的实践范例,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今天,在我国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重温列宁关于国家管理经济的思想,包括重新学习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正确有效地履行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进一步搞活经济,而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后,列宁面向西方国家,开展对外传播,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赢得了国际生存与发展空间。列宁的对外传播理念,包含坚定社会主义国家立场、维护和塑造国家形象、对接全球化趋势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四个主题。与之相适应,他提出了发展媒体技术、开展舆论引导、促进话语转型等对外传播策略。这些重要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对外传播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关于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是依据马、恩的有关论述,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十月革命前,列宁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主张建立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反对建立联邦制。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确定苏维埃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接受并采用了联邦制的国家形式,从而使民族自决权与国家统一两者得到兼顾。此外,列宁把自治问题与俄国多民族的实际联系起来,与民族自治相结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在国家和政权建设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关于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维护新生政权的安全与稳定是国家领导人列宁的首要任务。列宁在巩固政权安全、捍卫国土安全、维护社会安全、保障民生安全和争取国际安全环境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国家安全思想,对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建设与国家安全相适应的强大人民军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列宁时期,因为战争的需要,苏维埃国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官制,这种官制助长了苏维埃国家干部特权的滋长。领导干部高工资,住房特权化,国家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等等,官僚主义现象日益严重。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为此后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和考察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绍义 《奋斗》2014,(8):55-57
正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曾经为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所熟知,但这些年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被认为失去现实性而束之高阁。《国家与革命》是一本什么书?书中阐述了哪些主要原理?它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这是当今共产党人应当了解和掌握的问题。一、指导世界进行伟大革命的里程碑式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集中批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歪曲,并以俄国革命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尤其是发展了无产  相似文献   

11.
徐崇先 《唯实》2000,(6):48-50
1884年,恩格斯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文出自该书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起源》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必读的教科书(《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是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论述的主要问题。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资产阶级思想家千方百计地掩盖国家的实质。一些人把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另一些人把国家看成是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列宁首次提出了阶级定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社会主义观的成功运用和实践证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上曾经走过弯路,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掌握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伟大目标,实现国家消亡、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结果,国家本质上具有阶级和社会的二重属性,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决定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国家的发展会产生异化,无产阶级专政是走向国家消亡的过渡形式。未来的新型国家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职能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政府活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邓小平则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冷静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职能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国家职能理论为我国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对国家职能的科学定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这在党的文献中是首次出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变化。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中,对国家本质和职能的表述,出现过国家统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政策在苏俄只有几年的历史,但在人民的心目中,那是个商品充裕、有吃有穿、国泰民安、科学与艺术欣欣向荣的黄金时代.有关新经济政策及其经验、意义的文章数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可由于过去对新经济政策观点的演变缺乏研究,造成了各自摘取列宁语录为己所用的状况.从新经济政策出台前、新经济政策施行时期和列宁晚年三个阶段,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演变进行梳理,从而牢牢抓住列宁有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条思想主线,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顺利发展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旷日  相似文献   

18.
<正>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坚持用依法治国思想建设国家,明确指出:"假如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1](P188)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丰富,对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斯大林主义、苏联解体等诸多因素影响,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一直被误解。其实,以科学的态度完善和深层挖掘列宁的依法治国思想,就会明白其中的真谛,在赋予时代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列宁高度重视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围绕党的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的思想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最后的集中性思考,体现了列宁的赤胆忠心、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特别是正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借用"社会有机体"思想认识国家、市民社会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对国家的建构基础、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以及国家的消亡等哲学范畴进行了研究,其国家观在其社会有机体思想逐步成熟中趋于完善。充分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视域中国家概念的演进轨迹,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唯物史观,强化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