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研读《论语》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仁人”、“士”而是“君子”。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指出了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君子人格的品质特征,认为孔子所设计的君子人格是集“知”、“仁”、“礼”、“勇”为一体的道德伦理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经济和制度层面的保障,还需要道德伦理层面的考量,因此,作为道德伦理人格的君子人格就对我们针砭时弊,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性之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中庸观及其运用。其字里行间渗透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以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适当处理社会人生的各种关系,致力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本文试从《论语》文本入手,着力展示孔子中庸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总是以完美的人的理想,完美人格的理想召唤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完美人格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孔子就把人格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好坏;人格的修炼,是治国的关键;人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可以说人格思想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圣人则是孔子最高的理想人格,即完美人格.这种完美人格能与天地合德,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格理论关注个体;中国儒释道的理想人格是圣贤仙佛,是社会理想与集体价值的体现;马克思追求的理想人格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强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借鉴这些理想人格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在当代青年理想人格的培育过程申,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应体现真善美的统一,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应注重自愿与自觉、自律与他律、德育与才育和重义与趋利等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是孔子的人格教养之道。孔子在修养自身崇高人格的同时,为世人设计了多样化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中庸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尚中而贵和,度于仁义礼,权变而时中。基于中庸至德,孔子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价值、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人格内涵,致力于探讨实现理想人格之路。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论取得了多方面认识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提供了丰富的人格理论,荀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荀子的理想人格体系分为士、君子和圣人三个层次,在总体人格特征上他强调重智求全,在品质上倡导遵循礼仪。在荣辱观和役物观上,荀子也发展出了自己的见解。荀子的理论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作了全面剖析,指出“君子”在孔了学说中占枢纽地位,从道德自觉性、品德情操、修已治人等角度探讨了“君子”的本质,并正确的揭示了“君子”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教不发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格,在心理学中也称个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它包含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子关于理想人格模式塑造的学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愤立志 ,笃行实践 ;二、仁智并进 ,全面发展 ;三、敢于负责 ,乐于奉献 ;四、拒绝平庸 ,追求不朽。这些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 ,值得我们在塑造现代理想人格模式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等方面加以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司人格本质及其人格否认制度在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有过种种讨论,但并没有完全形成共识。本文在考察西方学者公司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将公司人格本质理解为经济价值、自然形态和社会规范的错综物。虽然现代公司人格理论与实践都承认股东的有限责任,但是各国法律也肯定,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对公司独立人格进行否认,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多次提到“忧”和“乐”,形成了其独成体系的忧乐观。孔子的所忧所乐既有同于常人的一面,也有异于常人的一面,其经历了一个升华的过程,将常人的忧乐最终上升为对“道”的忧乐,并成为孔子的最高追求。孔子的忧乐观充分体现出孔子在追寻“道”的过程中,舍弃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致力于奉献社会的可贵精神,其所忧的是“道”,其所乐的也是“道”。孔子的忧乐观不仅塑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精神,在传统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个人只有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格,在心理学中也称个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它包含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在孔子的主要言论集《论语》中,“君子”一词是出现最多的词之一。共出现107次(仅次于“仁”的次数,109次)。在《论语》中,“君子”的涵义有两种:一种是指世袭贵族阶级,有地位的统治者;一种是指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以第二种涵义居多数。这种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君子形象,是孔子宣扬的理想人格的形象。下面我们粗略  相似文献   

14.
古今"德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广 《理论前沿》2001,(10):17-17
1 .“德”的涵义。无论外延还是内延 ,古今之“德”都有差异。从外延上看 ,古代“德”的内容极其广泛 ,周公和儒家所提倡的“德”包括了一切美好的东西 ,使“德”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融宗教、信仰、道德、行政、政策为一体。孔子在《阳货》中比较集中地提出了“德”的内涵 ,即仁、知 (智 )、信、直、勇、刚。之后 ,历代统治者根据社会的发展都提出了“德”的概念 ,但与孔子所提之“德”大同小异。不难看出 ,古代之“德”深深地打着封建社会的烙印 ,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等。但其中也包含着合理成分 ,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八荣八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继承和发扬。“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现阶段,要用“八荣八耻”作为塑造社会主义社会理想人格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孔子仁爱思想与大学生的做人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教育承载着确立学生一生道德人格的神圣使命。人性是有丰富层次的体系,其中人自身所具有的未完成性,是做人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孔子所说的“仁”是指综合了人类的各种美德而形成的一种完美人格,是对大学生进行做人教育的最好内容。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礼乐相依的“德政”,是一位非常注重“礼”的思想家,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尖锐的冲突。本文从孔子与子路非同寻常的关系中探究了孔子晚年急于投身于现实政治的思想背景。孟子的“变置”理论是对孔子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学说因为有性善论、自由论和民本思想作为基础,因而,在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上孟子就必然要提出何以面对“独夫民贼”的问题。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孟子的理论中明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人格是人的个性所表现的做人的基本格调,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迫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并通过这种表现,形成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它强调的是一种现实性与理想性统一的人格。理想的人格是一种完善的人格,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体现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所谓“人格力量”,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在实践中产生的效应,也就是宣传者、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人格的力量是思想道德建设中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号召力。其  相似文献   

19.
试论儒家学说的精髓——人格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干,而其中的人格思想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的人格思想起于孔孟,成于程朱.在被历代文人奉为政治经典的《大学》篇中,孔子就把人格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好坏;人格的修炼,是治国的关键;人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可以说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内涵是人格思想,人格思想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论语》中,包含了孔子丰富的言语道德思想。孔子不仅注意到了言语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且把它提高到了治国安邦的道德高度,提出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著名论断。而“吉德”、“言礼”、“言仁”、“言忠”、“言信”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孔子言语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言德”是总纲,“言礼”、“言仁”、“言忠”、“言信”是言语行为的道德准则,是“言德”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