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封家书     
母亲托人来信说她很想我,天天等着我的信,信中问我:“怎么不给家里写信啦?是不是因为没有收到回信?妈妈不会写字你是知道的……”看信后,我心头不禁猛然一颤。是啊,又有半年多没给家里写信了,母亲怎能不挂念?我不能苛求母亲像当年父亲那样定期给我写信,而我心底深处却不能体谅母亲,以致母亲竟恳求那份本应属于她的亲情安慰。蓦地泪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母亲瘦弱的身影定格在村头大树下,夕阳西坠,余辉弥漫,笼罩了那棵大树和母亲…… 还记得那年远离家乡到外地上高中,涉世未深、人生地疏,异常  相似文献   

2.
我姐夫的前妻写信向我姐夫要女儿的学费我姐很苦恼怎么办?编辑同志:我姐姐结婚三年多了,生了一个男孩。姐夫是个离过婚的男人,姐夫和他前妻生下一个女孩,离婚时法院判给女方抚养。最近我姐发现姐夫的前妻给我姐夫通了一封信,信上说让我姐夫给她钱,让她七岁的女孩上...  相似文献   

3.
愧对妻心     
我与妻是老夫老妻了。但前段时日我常常感觉到妻子有点奇怪,她的脸上不时飞起两片红晕,眼谓里还放出少女似的光彩。更使我疑惑的是:那天我下班回家时发现妻子将一封信慌乱地揣进了衣兜里。那是谁给她写的信?难道……莫明其妙的信使我几个晚上没有睡好。那几天;我一直...  相似文献   

4.
徐然 《北京观察》2000,(11):46-47
母亲杨沫去世后,日子变得寂寞起来。此后,把看着她留下来的遗文、遗信,阅读着那些她对世事的洞察,儿女的关爱、友朋的亲情的文字,就有了一份特别沉静的体味。母亲平生写给我的信大约有三百余封,近20万字。还是在她生前的90年代初,某一日我告诉母亲,她写给我的数百封信大都保留着。听了这句话,母亲欢喜地眨了几下眼皮,对我说:“这辈子我光是看别人的信,我自己给人写了些什么,全记不得了,你把信拿给我看看!”于是,我把母亲那些写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使用不同纸张、不同笔墨,或是教诲、或是责备、或是  相似文献   

5.
2003年的冬季,我正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保安中队当保安员。一天,中队通讯员吴小平给我送来了十几封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信是深圳松岗碧头工业区一个叫朱杏华的打工女孩写来的信,她说:"我从小就崇拜军人,羡慕文人,三年前从老家湖北刚到广东时,经常在打  相似文献   

6.
一枚邮票     
九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雨渐渐沥沥地落着。邮局里,我正往发稿信上一张张地贴邮票,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在身边响起:“叔叔,能买您一张邮票吗?售邮票的阿姨不在!”小女孩戴着一顶红帽,大约八、九岁,脸蛋红红的,一只小手里捏着张一元的钱币递向我。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我不由自主地撕下一枚邮票:“小朋友,拿去吧,把钱收好。” 她很顺从地收起钱,接过邮票, 说了声:“谢谢叔叔!”便小心翼翼地 贴好邮票,把明信片投进了信箱。 “小朋友,给谁寄的呀?”我问,“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不对。”她认真地摇摇头,晶莹 的眸子扑闪着,…  相似文献   

7.
一张合影照     
王月旺 《中国保安》2004,(24):55-55
小刘和我是一起来京的打工仔,我俩都选择了保安工作。五年前的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信息,怀着试试看的想法,按刊登地址往广东发了函,很快得到回信,他又复了信,对方又回了信,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的情感逐渐升华到了极点。因相距太远,见上一面谈何容易,于是,双方都提出想要对方一张照片,越快越好。她先给小刘寄了一张照片,是张合影,她说是自己专门挑选了一张合影,想考验一下小刘的眼光,再者就是告诉小刘她有很多要好的“铁姐妹”。小刘回信告诉她,肯定是合影照片最中间的那一位,因为,那个姑娘最漂亮,大大的眼睛也一直盯着自己看。她回…  相似文献   

8.
“我要上学”马燕生活在中国最贫穷的地方———宁夏同心县张家树村,她学习非常刻苦。看着身边的小伙伴因贫困而辍学,马燕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她在日记里一再提到对读书的渴望和离开校园的担心。终于日益窘迫的家境使马燕到了退学的边缘。马燕不服气,开始和妈妈进行艰苦的谈判。她哭着哀求,一遍一遍地讲道理给妈妈听,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谈判不成,马燕并没有气馁。她把厚厚的4本日记塞给妈妈,又给妈妈写了封信,希望能打动母亲的心。她在信中说: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这一辈子的眼泪都流不干。”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我的心苦死了!我就是借钱也要…  相似文献   

9.
人是为未来而活着,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然而……,当看到某一个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时。我思绪万千。文章记叙了一个纯真的少女带着怨恨离开了这个充满七色阳光的世界。她,有悲伤,有痛恨,带着她那心灵上的创伤离开了人间。她的死,缘由令人吃惊。仅是为了一封信,一封来自朋友的求爱信。然而,当信被送到她所在的学校时,一位老师竟私自拆开信看,并把信传给其他人看。当那位女同学被叫到办公室时,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就遭到了连珠炮般地批评。女同学看到那封被  相似文献   

10.
我这土生土长的毛南族姑娘 ,离开岭南故乡多年 ,村中的往事 ,老一辈人的传说 ,就像山间的小溪 ,在我心中不停地流淌 ,那淳朴的民风 ,那女儿的情怀始终在我心头萦绕。棉岗和外婆的压箱子礼十几年前 ,弥留之际的外婆 ,在病榻前郑重地将她仅有的10元积蓄 ,悄悄地交给我的母亲 ,她说 ,我要走了 ,没有福气 ,等不到见淼(淼是外婆给我起的小名)出门的那一天了 ,这10块钱就算是我将来给她的出门礼吧 ,到那时候 ,你替我买样东西给她压箱子底。外婆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几十里外的县城上高中。按照我们的民俗习惯 ,姑娘出嫁的嫁妆里面 ,有一个“棉岗…  相似文献   

11.
爱与回忆     
《台声》2016,(19)
正回忆是珍贵的礼物。她藉着花与信,使妈妈重现生机。只要是气候爽朗,没有刮风、下雨的早晨,在住家附近的一处公园,总可以看到一幅极平凡又温馨的画面。中年妇女轻柔地挽着75岁的妈妈悠闲地散步。找一个凉亭吃早点、水果,之后是读报纸或是念手机上的讯息给妈妈听。这对母女姓陈。我和她们从彼此点头致意,到开口聊天。陈妈妈曾是上班族,也有自己热爱的兴趣,生活从不感到无聊。但因四年前丧夫,她无法承受巨变,太想念先生,而使得她无法振作、无法打  相似文献   

12.
寻根     
寻根□李佳那天回家,妈妈正在读表姨从香港寄来的信。妈妈不停地擦泪,她拉过我的手,慈爱地望着我说:“小佳,你看,表姨年近古稀的人了,还在香港天天念叨着故乡的亲人们。那把从故乡捧回的黄土,夜夜相伴在她的枕下。”我接过表姨的信,读着读着,眼前一层清雾弥漫,...  相似文献   

13.
那年5月10日,是母亲节。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跑到保安公司附近那个很小的邮电代办所。这里早已挤满了和我一样给家里打电话的打工族,好不容易轮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按下了号码。“喂!”那边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妈妈,您好!”我冲着电话欢呼。“虎儿,虎儿……是你……”电话拨错了?虎儿是谁?她又是谁?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妈妈呀!怎么才半年时间,就连妈妈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一直没收到你的信,可把妈妈想死了……”电话里传来轻轻的抽泣声,但她丝毫不容我插话,继续哽咽地说道:“虎儿,这半年你们保…  相似文献   

14.
喜欢异性不是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有人问我 ,什么样的话题最能同时引起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老师的关注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 :异性交往。由于职业的缘故 ,我经常能够听到来自双方不同的声音。“我发现近来有一个男生经常给我女儿打电话。见到我进来 ,女儿就立即把电话挂断。昨天 ,我在女儿的抽屉里发现了那个男孩给她的信。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不让他们发展下去。”一位妈妈为她上高二的女儿担心。“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交往过密 ,怎样才能阻止他们早恋呢 ?”一位非常敬业的班主任好象遇到了天大的难题。孩子们自己也为此发愁 ,不过 ,他们所想常常与师长的…  相似文献   

15.
有时候妻子靠近你,并不是因为欲望:有时候丈夫拒绝你,并不是因为情感。靠近一些,用彼此的体温和柔情,让感情升温,让心灵温暖……在一家心理治疗中心做客座老师的时候,一位叫陈亚莉的女性学员给我写了一封信,并说希望我能帮助她。她信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6.
一根菠菜     
一根菠菜张斌呕、呕、呕、呕......阿华把头和上半截身子探出炕沿,使劲儿干咳。肩膀和全身都在咳声中有节奏的颤动着。我不知所措。我给她端一茶缸子水,等她咳完了漱口。我知道她这是妊娠反应。她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了。开始她呕一声就有东西从嘴里朝外喷射。现在她...  相似文献   

17.
海伦·福斯特·斯诺于1997年1月11日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本刊发表她的6首诗和诗人朱子奇的介绍文章。这六首诗和这篇文章,首载于1993年1月的《诗刊》上。海伦从陆璀给她的信上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地来信感谢陆璀和朱子奇。她说,这是她的诗第一次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并且也是第一次从中国得到福费。陆璀用《诗刊》给海伦的稿费买了两件丝绸上衣,托朋友带给了她,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课上,我发现瘦小单薄的田梅神情倦怠,懒洋洋地伏在桌上,像是病了。于是我边讲解课文边走过去弯下腰轻轻地问“:要不要去看医生“?她赶紧摇摇头:“老师没事,我能坚持。”见她态度坚决,我没有强求。课后,我放心不下,还是带她看了校医,校医说她可能得了肺炎,建议去医院治疗,于是我便送她回家。三天以后,田梅到校了,还给了我一封信,信上有这样的话“:老师,能得到您的关心、呵护,我万分感激,其实在学校里,要么你学习成绩特别优异,要么你多才多艺而又善于表现,要么你成绩特别差又特别调皮,你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而我什么也不是。我成绩一般,性格内…  相似文献   

19.
李默庵  高建中 《黄埔》2015,(2):20-22
照片的来历1993年3月4日,我忽然收到李公朴的女儿张国男寄来的信,信中附有两张旧照片,她称,这是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照片的背后,写有"2月15日于赵城与李军长合照"字样。经她考证,认为"李军长"是我,便寄给了我,一是要求确认,二是希望能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机关动态》2002,(10):17-18
当残疾当事人走进法庭时,她亲切地关照一声“当心”;庭审结束时,她不忘道一声“再见”……一位姓王的老太到法院开庭,步履蹒跚进电梯时,一位陌生的女法官扶了她一把。真巧,这位法官就是主审此案的审判长。那位老太太输了官司还给法官送来锦旗一老太太说:“一位素不相识的法官在我上电梯时搀扶我,我认定她是个好人。我相信法官的裁决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