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了2000年3月18日以来的第6次公开相会,会后双方签署了“共同书面声明”和“国亲两党政党联盟备忘录”。国、亲两党的“联姻”标志着泛蓝军团正式启动了2004年“总统”选举前的全面整合机制。当“连宋会”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备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1):79-80
国宗合作启动 绿营分化加剧 2005年12月,台湾政坛出现了“两大地震”:一是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同年12月12日、12月22日先后举行两次会谈,为国亲两党合并奠定了基础。并就组阁、军购、监委同意权等三项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7,(Z1)
1月22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山厅,与身在美国旧金山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通过卫星视讯会议的方式签署了《国亲联盟协议书》。国亲联盟协议内容有四大原则,一是“为整合在野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维护人民福祉,中国国民党与亲民党决定在既有之密切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之‘政党联盟’关系”。二是国亲政党联盟将在政策、“国会”及选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三是国亲两党同意在2007年底单一选区“国会”选举,透过提名机制推举最有胜选希望的候选人。两党并将针对重大议题,提出两党共同政策…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0,(2):21-22
台湾2000年“总统”大选竞选中,“中兴票据案”震惊台湾政坛。 杨吉雄抛出“兴票案” 去年12月9日上午,正当宋楚瑜在台北市仁爱路办公室会见前来台湾的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会主席卜睿哲的时候,国民党的不分区“立委”杨吉雄召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5,(3):6-6
第六届立法院2月1日上午十时三十分展开院长选举投票。在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带头誓师,国亲两党祭出党纪后,寻求连任的立法院长王金平最终以123:101胜出。  相似文献   

6.
孙升亮 《台声》2007,(1):72-72
1月22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卫星连线的方式正式签署“国亲联盟”协议书,决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并共推“最有胜选希望之候选人”参与年底“立委”选举,以发挥“温和理性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国、亲两党的正式结盟.不仅有助于强化双方合作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而且也给泛蓝整台乃至于最终的合并增加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上半年,中国台湾地区将举行领导人选举,孰胜孰败,将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3年2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现实政治规则面前,正式成立两党联盟,准备在胜选后联合执政。由此,提前拉开了选战序幕——  相似文献   

8.
新闻闪回     
<正>国亲两党签约联盟1月22日,为加强两党更加紧密的合作,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台北,与身在美国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通过卫星视频会议的方式,签署了两党联盟协议。两党联盟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为整合在野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维护人民福扯,两党决定在既有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两党将在政策、台湾地区最高立法机构及选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两党同意在2007年底台湾地区最高立法机构选举中,通过提名机制推举最有胜选希望的候选人,两党并将针对岛内重大议题提出政策主张,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刘红 《统一论坛》2003,(2):18-21
2003年2月14日,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亲民党总部会谈,签署了《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书面声明》与《国、亲两党共同推动国亲政党联盟备忘录》两份文件,宣布“政党联盟”成立。岛内普遍认为,从政治运作看,“国亲合”是要把目前台湾“二大一中二小的多党格局”,改写为“蓝、绿对决的两党政治”;从实力对比看,  相似文献   

10.
谢郁 《两岸关系》2003,(4):21-22
2003年2月14日,备受 各方注目的“连宋会” 如期举行,会后双方发表“共同声明”并签署“国亲合作备忘录”。国亲合作投入竞选大局已定,2004年“大选”的序幕也正式拉开。两年多来令民众大失所望的政绩,以及蓝绿两军势均力敌的情势,使得陈水扁的连任之路布满荆棘。  相似文献   

11.
1月22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卫星连线的方式正式签署“国亲联盟”协议书,决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并共推“最有胜选希望之候选人”参与年底“立委”选举,以发挥“温和理性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国、  相似文献   

12.
“公投法”的要害是从法律上确立台湾为“主权国家” 2003年11月28日,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公民投票法”(以下简称“公投法”)。虽然这个“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以国亲两党提出的版本为主体,打掉了一系列含有“台独公投”内容的蔡同荣版本以及民进党版有关“公投制宪”的条文,但在国亲两党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8,(2):19-19
台湾“立委”选举被认为是3月22日“大选”的前哨战。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崩败。有国民党人认为,这是台湾民众对陈水扁投下不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两个多月后的“大选”,虽然有一定指标作用,给国民党打强心针,但是选“总统”和选“立委”有很大不同,两党胜负的悬殊比例,未必会在“大选”中重现,因此现在就说马英九可以当选,言之尚早。  相似文献   

14.
肖杨 《两岸关系》2011,(10):37-38
赶在联署登记期限的最后一天,9月20日上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宣布角逐2012“大选”的副手人选——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林瑞雄,随后两人携手前往台湾选务机构缴交连署保证金100万元新台币现金,成为第2组完成登记的“大选”被连署人。由于林瑞雄之前从未涉足政坛,首次便以“宋楚瑜副手”的身份进入公众视线,引发了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0,(2):98-99
3月18日晚,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39.3%的得票率险胜,独立参选的候选人宋楚瑜得票为36.8%,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得票率为23.1%。此次大选结果,宣告国民党在台湾50多年统治的结束。在台湾民众的反对和抗议声浪中,李登辉被迫于3月24日提前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16.
据香港媒体报道,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大陆访问团5月13日上午结束访问,离开北京飞回台湾。连宋一行半个多月的接踵而至行程,在大陆高潮迭起,在岛内,港澳、甚至海外都是持续的焦点。《香港商报》5月13日刊发的评论指出,连宋两位先生的大陆之行,已被公认为两岸关系史上的大事,一是因为国亲两党在岛内政治  相似文献   

17.
李非 《两岸关系》2005,(7):10-11
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识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5月12日,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会谈公报”中提出“促进两岸恢复协商后,就建立两岸贸易便利和自由化(两岸自由贸易区)等长期、稳定的相关机制问题进行磋商”。这些共识明确指明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杨立宪 《台声》2005,(6):24-25
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行刚过,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又展开为期九天八夜的大陆访问行程。这是宋楚瑜56年来首次的故乡之行,所到之处受到祖国大陆同胞的热烈欢迎和高规格礼遇,令宋楚瑜一行人十分感动。大陆的巨大变化和民众的精神面貌更令他们兴奋和备受鼓舞,为宋楚瑜此行增添了信心。同样,宋楚瑜在岛内排除万难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并展开大陆行的举动也令大陆民众感动,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宋楚瑜大陆行首站选择西安祭拜黄帝陵进行“认祖归宗”、“追根溯源”来看,从宋此行一再旗帜鲜明地表达亲民党反对“台独”、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2020年"大选"的党内初选,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与赖清德大打出手,明争暗斗;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属意政治明星韩国瑜,需摆平参选人朱立伦和王金平。如此一来,蓝绿两党都面临参选人难产的问题。无奈之下,蓝绿两党几乎是"步调一致"地作出延长党内初选的决定,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过,日前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参加国民党内初选,似乎为国民党内初选解套;而民进党的解套现在还看不明朗。  相似文献   

20.
令岛内外高度关注的国民党党主席补选,吴伯雄高票当选国民党百年历史上的第十任党主席。4月7日国民党进行党主席补选投票,吴伯雄获得156499张选票,压倒性取得党魁位置,接棒马英九留下的2年零4个月任期,洪秀柱则以23447票的极大差距宣告败选。当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致电吴伯雄,祝贺他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则在8日回电感谢胡锦涛,并表示“将循贵我两党五点共同愿景,持续推动,以促海峡两岸之和平与发展”。4月11日吴伯雄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就职,任期至2009年8月。其间,他必须一肩挑起国民党争取打赢年底“立委”选战,以及明年“总统”大选的大任。吴伯雄发表胜选感言表示,他当选党主席,没有喜悦,只有“千斤重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