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代中国的德治心态──兼析官本位在中国的法律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法律观主要有两家,即法家和儒家,把这两家的观点用法治与德治来概括是不准确的。法治是近代以后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法律观念,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中国法家有着木质不同。传统中国法治和西方法治不是法治之间的区别,而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废除官本位的根本在于法治建设。文章认为有必要将中国的传统法治改称为刑治,以区别于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而德治只不过是别治的一种特殊形式。德治的灵魂是官本位。民水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正象官本位是封建法律的灵魂一样。  相似文献   

2.
论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原则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当今世界正处在走向权利〔1〕的时代,其典型标志是以“确权、维权和护权”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并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其基本特征是以打压、扼杀、封堵或者限制个人权利的“权力本位”或者“官本位”、“国家本位”或者“义务本位”思潮已被法...  相似文献   

3.
“入世”对我国政治改革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是一场政治与法治革命 ,但这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改变我国的国体 ,而是使我国某些不适应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产生新的变革。WTO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要求 ,必将推动国内实现“阳光下的政府” ,变官本位、国家权力本位为市场本位、社会本位 ,提高公民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意识 ,成为国内政治变革的社会基础和推进政治改革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行政主体在管理观念、体制、程序、方式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其中观念的更新是所有转变的前提。这主要表现为 :破除封闭性、地方性、本土性观念 ,培育国际规则、国际平等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观念 ;破除狭隘性、特殊性、模糊性、垄断性观念 ,树立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等的全局性、整体性、明确性与统一性观念 ;破除“官本位”、强制观 ,树立“民本位”、服务观 ;破除软弱涣散、消极观 ,或无所不管的“全能”观 ,树立行政行为优化干预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的个人权利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一定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必将导致政治和法律的深刻变革。那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制度与之相适应?这种法律制度应以什么为本位?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以法的本体论、认识论为视角,论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法应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一、法的个人权利本位的本体论基础——个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个人在与自然、社会、国家和他人的关系中.具有独立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和力量,更进一步地说,人在…  相似文献   

6.
曹林林 《法制与社会》2013,(12):144-145
"官本位"思想经过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修炼,在中国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深厚的根基。它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已经纯粹变成不合时宜的消极腐朽的东西与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存在许多矛盾之处。如官本位与民本位的矛盾;随心所欲与民主法治的矛盾;僵化、冗繁、低效与灵活、精简、高效的矛盾;暗箱操作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矛盾等。为了清除"官本位"思想影响,构建服务型政府,我们要从官民关系的应然性教育,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意识的降低公务员职业群体的地位和吸引力,这几个途径来努力扫这一清封建残余思想。  相似文献   

7.
法律模式转换: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体制模式制约着法律模式,法律模式反映经济体制模式的内在要求。我国改革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固有优越性的最适宜的形式。由其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模式则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固有优越性的最适宜的法律模式。但由计划产品经济法律模式转换为市场经济法律模式绝非轻而易举,它将是由人治到法治、由权力至上到法律至上、由身份到契约、由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论依法执政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璋 《行政与法》2005,1(8):40-43
实现依法执政应从观念、法制、体制和机制四方面创新入手。观念创新即实现观念上的五大转变: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权力至上人情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从泛道德主义向德法并举转变、从国家本位观向人民本位观转变。法制创新:实现国家权力资源的配置法制化、党的执政权及其行使程序法制化、党执政活动的监督法制化以及完善宪法监督制度。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理顺和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和健全权力分离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以及道德推动机制、执政党社会双轨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法本位观体现了法的基本目的、作用和任务,属于法价值观范畴.不同类型的法本位观念既是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理论的映射,也是不同历史时期法律政治结构的再现.研究法本位观的历史演变,对于完善法治体制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府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吕 《行政与法》2003,(2):27-28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建设电子政府。建立电子政府的实质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一次深刻的政府管理变革和创新。建设电子政府,将使“民本位”的民主理念取代“官本位”的官僚思想,“平面化”的分权制取代“金字塔式”的集权制,以服务社会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取代以推行政令为重心政府管理职能,公众参与和专家辅助决策取代暗箱操作和领导拍板,精简机构和高素质公务员取代臃肿机构和低素质公务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模式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法律不承认私有财产,由国家安排经济领域的权利,“国家本位”、“义务本位”成为法律观的基础;而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自由、平等、权利是其基本精神。这种现代法治精神贯彻到民事诉讼法律检察监督方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该如何对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呢?笔者认为在这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对依法治国,完善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检…  相似文献   

12.
单向“集体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法的价值观。它经历了家族本位、国家本位、国家与家族本位、国家与社会本位、阶级本位等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和以人为本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国家·个人本位”的酝酿和形成创造了前提。双向的“国家·个人本位”法律价值观标志着现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13.
喻芳 《犯罪研究》2012,(1):46-51
当前中国反腐败的决心越来越大,所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大批的贪官落马群众拍手叫好;大案要案查处廉洁之风盛行;官本位思想逐渐由民本位思想取代。当一个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立时,腐朽之温床中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着,甚至孕育了“亚腐败”。“亚腐败”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让人们疏于防范,但是“亚腐败”一旦形成只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以确保反腐败道路的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4.
“政治标准”的提出为“私了”渎职案件提供了口舌,究其原因,主要是“官本位”为核心的封建等级制度、特权思想的影响;缺乏“治国当以奉洁为重”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以法治民;法价值失落;社会对渎职犯罪的监督不力。解决双重标准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执法与执行政策;改革整治吏治;实现法律平等。办案效果是社会评价的基础,社会评价是办案效果的具体体现。“依法治国”是政策法律化。必须统一执法标准。法律效果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5.
顾佳 《行政与法》2006,(12):149-151
对于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法学界历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旨在从利益本位出发,通过分析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进而认识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独立的部门法地位,促进经济法这一新兴部门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单向“集体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法的价值观.它经历了家族本位、国家本位、国家与家族本位、国家与社会本位、阶级本位等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和以人为本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国家·个人本位”的酝酿和形成创造了前提.双向的“国家·个人本位”法律价值观标志着现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晨报》2013年7月15日刊发佟彤文章: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如果把民众的利益充分考虑进去,将"官本位"换成"民本位",这个创新就不是空话,也就有很多可以创造的新意空间. 从9月份开始,北京的定制公交平台即将上线,届时,上班族可到平台提出自己的出行需求,公交部门将根据这些需求开行"居住区到工作地"一站地的商务班车,保证一人一坐地享用配备了空调的公交车,而且是上班族能承受的票价.  相似文献   

18.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2,24(5):63-70
本文对以国家本位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指导思想在法律规定上 ,诉讼体制上 ,以及司法观念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在对这一指导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体制 ,政治理论背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修改、完善民诉法应当采用的立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法制发展史,这六十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9)与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两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较为重视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对轻视法律的职能,可以称之为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而第二个阶段的法治发展既注重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又切实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既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又注重发展独具特色的判例制度,因此可以称之为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  相似文献   

20.
陶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0,(14):292-292
法律本位是对法律调整系统价值指向的一种比较通俗易懂和约定俗成的概括,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值目标中的侧重点,表明一个法律体系的终极关怀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现代法学应该是以权利为本位的人学,突出法中的权利本性和人文主义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权利本位价值体系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本位价值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