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妇女问题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妇女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11月.该所系处级单位,研究人员均为兼职.研究所的活动主要采取学术沙龙的形式.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家庭暴力问题、双重角色紧张问题、农村妇女问题、性别意识问题、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种种妇女问题等.研究的成果多数在有关妇女研究的刊物上发表,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妇女的平等就业权是妇女劳动权的首要权利,是一项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我国当前对妇女就业的歧视现象相当严重,这已经成为阻碍妇女发展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妇女就业中的歧视现象,依照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依据,提出了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就业要求,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就业机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妇女就业权是妇女的基本人权,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美国妇女的失业率小于男性,但是就业状况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美国妇女的低失业率归因于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也与美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有关.美国妇女就业状况对我国妇女的就业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12月23日上午,山东省妇女研究状况及问题与未来展望座谈会在我校召开。座谈会由我校妇女研究所与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和我校的领导及部分教师等20余人出席了座谈。座谈会由宋兆静副院长主持。范素华院长首先致词,在座的部分学者分别作了发言。范院长首先对校外的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5.
论家政业发展对妇女就业与发展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政业的发展既能增加妇女就业机会,降低妇女失业率,又能缓解在业妇女家务劳动的压力,促进妇女发展.在当前,我国要发展家政业,一是必须解决妇女的择业观念问题;二是必须解决家政供需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妇女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已成为阻碍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者的社会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男女平等观,鼓励妇女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根本;其次,要致力于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使妇女有实力去竞争合适的岗位,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关键;最后,要健全保障妇女就业的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使侵犯妇女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能够受到严厉惩处,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10月14日,2017山东社枓论——农村妇女精准扶贫暨女性生存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女子学院隆重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入探讨农村妇女精准扶贫的政策与机制,客观分析妇女全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对策建议.学校党委书记郭翠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姜秀花、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孙淑娜、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处长徐文广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学校副校长刘正林主持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山东女子学院师生代表共2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由于观念,心理和法制上等的原因,民营企业在工作岗位上采取了招聘设防、职业设位、上岗设卡等对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措施,导致女性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不平等。为此,要采取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软环境,加强对妇女的文化教育,制定妇女平等就业的政策。实现妇女自身观念的转变等措施,使女性在民营企业中获得平等就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由石巧兰、李宝兰二位同志著的《中国当代农村妇女问题概观》一书,已经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石巧兰同志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执教已经近三十年,投身妇女教育也已近二十年,她现在是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副院长、副教授,兼妇女问题研究所所长。李宝兰同志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现在是山东省聊城市妇联副主任。这两位同志对妇女问题都颇有研究,成果较多。面对她们的大作,要让我作序,实在有些为难。但由于是朋友,加上身为女性,而且是一名妇女教育工作者,也就只好从命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妇女就业歧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有许多歧视来自政府部门。随着公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拿起法律的武器(例如行政诉讼)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宪政的视角解读此类诉讼的法理本质,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此类诉讼面临的困境,即受理难、审理难、处理难。笔者从社会意识层面、法制层面、行政诉讼层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在比较国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从宪法司法化、行政诉讼法和配套法律的修订等角度提出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女大学生择业与女性平等就业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择业难与女性就业中的不平等性尽管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近几年越来越引起妇女界的关注。就业的不平等问题实质上是性别歧视问题,它不仅会大大影响妇女群体的整体素质及其可持续发展,而且必将制约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市场转型时期,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采取有效的对策来缓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妇女的M型就业状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型就业是由于结婚生育而形成的妇女劳动力率的变化,是一些发达国家妇女就业的主要模式,其中以日本最为典型.M型就业模式强化了妇女在发展过程中的边缘化地位,不仅有悖于日本"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的基本理论,而且也不利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日本政府颁行了一系列促进妇女就业的法律政策,力求通过营造兼顾工作和家庭的良好社会环境来促进妇女就业,收到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农村贫困妇女的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正是由于性别分工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准则的角色定位、教育与农村就业的相脱离、就业制度的不够完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原因造成农村贫困妇女在就业上存在诸多障碍.因此,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妇联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扶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职业培训、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等措施来实现农村贫困妇女就业.  相似文献   

14.
与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双重角色一致,妇女权益包括社会权益和家庭权益两部分,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仅保障妇女的社会权益,将忽视妇女的家庭愿望和实际需求,显著降低妇女婚育意愿;仅保障妇女的家庭权益,将有更多妇女困于家庭,削弱妇女独立性,并使性别不平等状况恶化。只有将二者结合,借鉴国际经验,综合运用公法私法、政策措施等手段,通过保障妇女工作场所的安全、减少对妇女的就业歧视、保障妇女的劳动福利来提升妇女社会权益保障水平,通过增加家庭支持政策、在私法上肯认家务劳动价值来保障妇女的家庭权益,在社会领域促进两性实质性平等的社会参与,在家庭领域给予在无偿劳动上付出更多的妇女以补偿,才能使女性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获得双重实现,并改善妇女的人权状况,推进两性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5.
12月23日下午,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会,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丁娟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王毅平研究员分别作妇女研究学术报告。会议由宋兆静副院长主持,我校师生200余人聆听了精彩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一、妇女解放了吗?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各个方面对妇女解放作了很大的努力,从立法上规定男女平等,给妇女同工同酬等,妇女已经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地位.然而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认为就业的妇女就是已经解放了的妇女,而在家中做家务的女性就是有待解放的妇女,是旧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受害者.其实,这是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重大误解.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与中国妇女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入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妇女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既有妇女自身的因素 ,也有社会的因素。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促进妇女就业。  相似文献   

18.
从对20个西方和东欧国家照料孩子制度和妇女就业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照料孩子的福利制度对妇女就业确有影响,但它只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影响一个国家妇女就业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家的主流政治理念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等都会影响妇女的就业水平.研究表明,这20个国家的妇女就业水平有着聚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洪芳 《工会论坛》2006,12(4):24-25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是,现实中这种平等的就业权很难得到实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实现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措施应是:第一,树立正确的性别观,消除妇女实现平等就业权的主观障碍;第二,树立正确的生育价值观,完善妇女生育期间的保险制度,为妇女实现平等就业权提供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局势的巨变,李大钊与进步知识分子的交往和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关注催生了其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妇女的婚恋与家庭问题、妇女的教育与职业问题、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的关系问题。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先进性和实践性,这不仅表现在他剖析妇女问题科学的方式方法上,更表现在他切实地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亦为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和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颇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