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金兰 《党建文汇》2007,(10):21-21
即使工作到过劳死,也毫无怨言的人,在日本占大多数。大部分日本人见面时都是互吐苦水,强调日子多么不好过。即使收入再好、家庭生活再安定,也很少听到有人炫耀自己是多幸福的。平均年收入在世界名列前茅,满脸笑容,行礼如仪的日本人,真的如此不幸吗?人要确认幸福是很不容易的,但若问日本人:“你幸福吗?”即使事业蒸蒸日上的人,都无法断言自己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2.
季晶晶 《党课》2006,(3):73-75
称日本人是工作狂一点也不夸张。虽然日本法律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而且每个月都有一天以上的法定假日,但对大多数上班族来说,享受这些权利无异于天方夜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节假日不能休息对上班族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当然,这些只是对日本男人而言,多数日本女性结婚后不再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操持家务、伺候老公、抚育儿女。日本妻子不上班,一方面是由于男人收入高,有能力养活妻儿老小;另一方面是男人为了自己的面子,怕靠妻子养家被人耻笑。所以即使妻子有的是时间,丈夫也不会要求她找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在日本生活了20多年,在这里通过衣食住行和购物来对比一下两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首先说购物,说买高档品。日本的私家车是很普通的东西。日本人的月工资是35万-40万日元左右,在银行、IT和IT关联公司、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和自营业者的月收入更高。而日本一台普通家用车的价格不到200万日元,与中国同价,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2022年包括外国人在内的出生人数速报值为799728人,比上年减少5.1%。日本出生人数跌破80万是自189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第一次,且比国家的预测提前了11年。  相似文献   

5.
刘慧  王晓雄 《党建文汇》2014,(10):37-37
9月15日是日本的“敬老日”,而今,这个国家的高龄人口再创新高。日本官方新近公开的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去年上升了0,9%,增加了111万人,达到3296万人,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近代化的旅程中,“町人”(城市商人)对儒学的发展有着别样的意义。在武士阶级一统天下的德川时期,町人阶级在传统的儒教中找到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对传统的儒教思想大加阐发,论证出一种适宜于普通市民社会的伦理思想。町人思想对中国传统儒学的理解与其秉行的义利观使传统儒学在日本更趋现实化。作者认为,日本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儒学在近代日本不断得到整合,挖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4L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4L美元。  相似文献   

8.
芸芸 《党建文汇》2011,(4):38-38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仅在20世纪的100年里。日本造成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地震就高达10次,其中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不但分别造成了14万人和6400人死亡,更进而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00,(4):17-17
这是一位读者从网上转传来的日本留学生长谷川弘一的帖子,希望引起我们注意。深思之余,我们决定把这个帖子“立此存照”,让读者了解有些日本人到底是怎样想的。  相似文献   

10.
许佳 《党建文汇》2006,(8):21-21
日本:收入与民企职工差不多据 2003年统计,日本公务员工资比民营企业职工每月平均多4054日元(100日元相当干6.9元人民币).是民企职工的1.07%。如果差别太大.人事院就会下达公务员减薪的劝告。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日本公务员减薪已经有两三次了,不过每次都是每月减5000日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终结了日本半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迫使它将情报战的重点转向经济领域。在战后日本的情报活动中,有85%甚至90%直接用于振兴和繁荣经济。那么,今天的日本人究竟是怎样搜集经济与科技情报的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很早就由日本传入中国,日本渠道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使马克思主义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主要力量是留日学生,主要领导人物有李大钊、李达、陈望道等人。日本渠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从日本传入中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由日本传入的马克思主义有其自身特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生生 《共产党人》2008,(21):54-55
日本冲绳是世界闻名的长寿区,而大宜味村则是冲绳的“超长寿”胜地。这个人口约3500人的村子,90岁以上居民就00人,且个个身体硬朗,被视为日本第一健康长寿村。  相似文献   

14.
海天 《党建文汇》2007,(10):53-53
洗澡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洗澡间里都会放一个小凳,因为他们通常坐着洗澡。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5):126-126
所谓少子高龄化,是指出生率不断下降,而老人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这已发展成日本社会的严峻课题,甚至被人称为“国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未婚晚婚导致晚婚不育。日中创职协会会长久永英一指出,以前,日本女性不工作,因此不结婚就无法生活,但现在很多女性自己有工作,不必依赖男人也就不着急结婚。日本内阁府2005年的调查显示,还有56.3%的日本人不愿生孩子是因为育子和教育花费太高。日本文部科学省2010年度进行的“儿童学费调查”显示,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学费总额,即使全部上公立学校仍需504万日元(2010年100日元约合8元人民币)。义务教育结束以后,大学、研究生院的学费对父母来说负担更重。出于对少子老龄化的担忧,日本采取了多项措施。从1995年开始,日本建立育儿休假制度,普及对伤病儿童的护理休假制度,扩大托儿所等,并增强对婴幼儿和孕妇的保健服务;日本还制定多部与促进生育有关的法律,以建立能够安心生孩子和养育孩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星竹 《党建文汇》2009,(10):23-23
在日本人的生活里,最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是毛巾和浴巾,这和他们的礼俗及生活习惯有关。日本人生活很细致,在厨房、浴室乃至厕所,都有专门挂毛巾的地方,一般3天左右换洗一次。日本有一年两度的送礼习俗:年中的“中元礼”、年末的“岁末礼”,对于一般关系的人,多送毛巾、浴巾等家居用品。一些新店开业时,为聚人气和喜庆,  相似文献   

17.
历史总是喜欢给世人留下许多疑问。迄今为止,人们在审视与回顾当年日本战败时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时,显然忽视了一个人和一件事,而这个人和这件事却对日本的走向,甚至对远东的未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那就是东条英机与他非同寻常的“自杀”。  相似文献   

18.
近日,媒体曝光哈尔滨市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内,一座刻有日本“开拓团”亡者名字的石碑被立于“日本人公墓”旁一事,引起社会舆论轩然大波。“开拓团”是什么?是否如当地政府辩解的那样“不是日本军队,既是侵略者,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9.
雷音 《党员文摘》2007,(5):32-33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三菱公司以15亿美元购人了位于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被狂喜的日本人视为重登世界之巅的标志。然而几年之后.这幢大楼又以9亿美元的价格卖回给了美国人。在这桩奇怪的生意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相似文献   

20.
一家之言     
<正>"保密"并非令人望而生畏的潘多拉魔盒,它可以是润物无声的细雨,渗透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日常引导中,也可以是吹面不寒的微风,轻拂在保密形势、法律法规、意识常识的宣传教育中。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定保密信念,严守保密法纪,加强保密教育,长鸣保密警钟,用"保密"的基石筑起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