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苹果与三星苹果与三星在12个法院发起了多达22起诉讼。今年4月在美国市场,苹果率先起诉三星,诉称三星Galaxy系列手机和平板电脑抄袭iPhone和iPad专利。随后,苹果先后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市场起诉三星。针对苹果的诉讼,三星提起系列反诉,称苹果侵犯其多项专利技术。两家在9个国家和地区针对20多项专利进行立案诉  相似文献   

2.
引言2011年4月15日,苹果公司以美国的三件发明专利和四件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商业外观(trade dress)对三星提起了知识产权诉讼,赔偿要求如下:2012年8月24日美国北加州地区法院(California Northern District Court)陪审团裁决三星侵犯苹果三件发明专利和三件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商业外观,判赔10.5亿美元。在这起诉讼中外观设计专利占据了重要  相似文献   

3.
案件聚焦     
ITC判决苹果侵犯三星专利6月5日,三星在一起与苹果公司的专利权诉讼中赢得了胜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苹果公司通过AT&T销售的部分旧款iPhone和iPad侵犯了三星的一项专利,因此针对这些产品发出了销售禁令。ITC此次发布禁令,禁止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24日,美国法庭的陪审团裁定三星侵犯苹果专利,并要求三星赔偿苹果10.49亿美元.同时,三星也提出上诉. 单从裁定的结果看,苹果无疑是大胜.但从围观的消费者来看,苹果似乎输掉了“民心”.  相似文献   

5.
2012年注定是智能手机专利战的舞台,而台上的主角非苹果和三星莫属.2012年8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法庭判决三星侵犯苹果三件发明专利和三件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商业外观,共需赔偿苹果10.5亿美元,这个判决结果将专利大戏推向了高潮,看客无不为之唏嘘.  相似文献   

6.
从2011年起,智能手机专利战的大戏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苹果和三星作为其中最为耀眼的主角,一直活跃在镁光灯的聚焦之下。2014年从年初开始,每个月的专利新闻要点中,都不乏苹果和三星的身影,不过,八月份头条中赫然出现“苹果三星局部休战”的重磅消息,两家巨头同意撤销在美国以外所有法院的专利诉讼,的确让人觉得意外却又饶有兴味。尽管双方表示还将继续在美国法庭的现有诉讼,但是八月之后,两位巨头转而低调行事,专利战争  相似文献   

7.
专利     
爱立信起诉三星专利侵权4月末,在爱立信诉三星专利侵权案中,爱立信增加了8项专利权。该案最初在美国田纳西地区法院提起,诉由是三星拒绝与爱立信续签12项专利权的许可协议,这12项专利权覆盖各类电信设备和相关多媒体器材。三星针对此诉讼提起反诉,称爱立信侵犯其12项专利权。爱立信否认三星的指控,并增加8项专利权。据爱立信说,三星最初在2001年相关技术的专利授权并于2007年续约。但最近,三星任由许可协议过期而拒绝向爱立信支付与他人相同的许可费比率,  相似文献   

8.
从2011年起,智能手机专利战的大戏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苹果和三星作为其中最为耀眼的主角,一直活跃在镁光灯的聚焦之下.2014年从年初开始,每个月的专利新闻要点中,都不乏苹果和三星的身影,不过,八月份头条中赫然出现“苹果三星局部休战”的重磅消息,两家巨头同意撤销在美国以外所有法院的专利诉讼,的确让人觉得意外却又饶有兴味.尽管双方表示还将继续在美国法庭的现有诉讼,但是八月之后,两位巨头转而低调行事,专利战争的新闻中几乎难觅这两位巨头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专利     
智臻在上海起诉苹果专利侵权6月21日,上海智臻网络技术公司将苹果公司和其子公司苹果电脑贸易公司诉至法院,智臻认为苹果在iPhone4S之中安装的Siri应用程序侵犯了其专利权,智臻公司的这项专利被称作"小i机器人",是一款即时聊天机器人信息系统,于2004年8月13日申请专利,并且在2006年2月15日获得该项专利。Siri就是iPhone4S上的语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苹果和三星的专利大战一直是专利新闻中占比重较大的内容。而最近几个月,"专利流氓"似乎超越了苹果和三星,占据了更多专利新闻的版面。笔者利用LexisNexis的全球新闻数据库做了一个有趣的统计。如果我们分析近两年来各种英文新闻中提到"Patent Troll"的数量会发现,从2013年4月起,"专利流氓"在各种新闻中提及的次数增长越来越快,近半年的"出镜次数"甚至与之前一年半的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11.
国际简讯     
《电子知识产权》2013,(Z1):6-13
专利苹果谷歌收购柯达专利1月11日,美国曼哈顿破产法院在听证庭上通过了苹果谷歌联手收购柯达专利案,此次收购协议的价格总计5.27亿美元。此次收购计划主要瞄准柯达电子图像采集、处理和共享等1,100项专利技术,作为柯达走出破产清算程序的重要一环,苹果谷歌联手开出的价格少于柯达所预估的20亿美元专利资产总额,柯达宣称以往授权三星、摩托罗拉和LG等企业使用这些专利技术的许可费用都超过30亿美元;然而苹果谷歌对柯达的意见有所保留,他们在最初的竞拍中提出的收购价格仅在1.5亿至2.5亿美元之间  相似文献   

12.
苹果专利的威力在2012年苹果与三星的"世纪大战"中显露无遗。在我国智能手机厂商迅速崛起的同时,专利风险的预警与规避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挖掘分析苹果在图片浏览方面一件专利的撰写、布局等,可以一窥苹果在专利布局的战略安排和细节处理上的种种策略和技巧,为相关企业提供专利布局策略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专利     
"小i起诉苹果专利侵权案正式庭审——‘小i机器人’一案是苹果在中国遇到的连环诉讼之一,一旦法院判决苹果侵权行为成立,那么在中国区域具有Siri功能的产品或者去掉该项功能,或者停售,这对苹果在中国的经营会产生很大影响。"泡沫镍专利诉讼尘埃落定7月10日,因稀土而受热捧的科力远,与前矿业巨头淡水河谷旗下公司长达近5年的泡沫镍专利诉讼案划上了一个句号。科力远披  相似文献   

14.
专利     
正Bose指控苹果Beats降噪耳机专利侵权7月25日,高端音响系统及耳机厂商Bose在美国特拉华州对Beats提起诉讼,称Beats蓄意侵犯其5项耳机降噪技术专利,要求法院禁止Beats生产的降噪耳机进入美国市场,并赔偿其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Bose表示,自1978年以来,其一直致力于开发降噪技术,并于2000年正式推出采用自主研发的降噪技术的QuietComfort系列耳机,最新一代QuietComfort 20耳机采用的主动降噪技术,引入了第二代声源减少噪音,降噪效果明显;而Beats推出的拥有自动降噪  相似文献   

15.
专利诉讼中,当事人一般都会启动宣告专利无效程序。对于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专利诉讼期间针对涉案专利作出宣告部分专利要求项无效后,人民法院一般不宜再对该等权利要求项进行侵权判断。无论被控侵权产品侵犯了涉案专利的几项权利要求,均为侵权产品,侵权赔偿数额并不应因被控侵权产品所侵犯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数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最主要、最复杂的工作是判定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这项工作需要依据原告的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及附图的解释,公正地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分析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主要技术特征,比较两者的技术特征,运用等同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尤其是专利的问题逐渐成为新闻的焦点。不得不说,通信行业的几大巨擘之间的专利大战毫无疑问地起了关键作用。被称为“Rock star”的苹果与爱立信、微软、黑莓和索尼的联盟,与谷歌、三星、HTC、华为等公司的专利诉讼,使得专利问题变得更炙手可热。而2014年5月,苹果与谷歌达成的专利诉讼和解协议似乎传递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信号。苹果与谷歌的这项专利大战起源于2010年10月初。当时摩托罗拉向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指控苹果公司专利侵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山宝宝好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宝宝好公司)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好孩子公司)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为,好孩子公司涉案外观设计专利依法应受到法律保护:宝宝好公司生产、销售侵犯好孩子公司涉讼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一审法院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确定本案赔偿数额50万元并无不当。因此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的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德国联邦专利法院以缺乏创造性为由认定飞利浦的一项DVD专利的全部权利要求在德国范围内无效。在专利实体法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如果某一专利被某国法院判决无效,尤其是以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为由判决专利无效,那么很可能该专利的同族专利也无效。如果专利权人在明知这些专利事实上已无效甚至法律上已被宣告无效的情况下仍然把它们作为许可的标的,那么广大被许可人可以要求许可费的返还或者拒绝支付许可费。如果专利权人以侵犯这些专利为由起诉拒绝交纳许可费的DVD生产商或销售商,则可能构成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学》2015,(4):170-183
我国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存在明显的产业区分特征和多种赔偿计算方法并用倾向。从参考因素看,除权利类型和专利许可费用外,对于快速消费品案件,法院侧重于侵权人生产规模和侵权产品价格;对于耐用消费品案件,法院还会额外关注侵权人的销售范围和侵权行为;对于高新技术产品案件,法院则会参考原告的赔偿请求,并重点关注侵权人有无恶意行为或侵犯国外专利权人的情形。新《专利法》实施后,高新技术产品法定赔偿额有显著提升。在原告损失或侵权获利部分确定之前提下,法院应结合产品的行业特点对不确定因素进行法定赔偿,赔偿总额允许超过100万元限额,对于专利经济贡献难以量化的高新技术产品专利纠纷,应考虑引入技术分摊原则和差额利润法,减少法定赔偿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