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通讯技术为公共管理者和公民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网络为媒介的公民参与方式正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活动,对政府系统提供支持和施加压力,以促使政府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与要求.当然公民的网络参与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需要改进之处,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和理性化是我们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消防安全建设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消防安全建设的具体路径,为公民参与消防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是当前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力图从消防政策的制定与监督、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依托社会的消防教育三个方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民参与消防安全建设的路径,并为这些参与途径设计了以信息公开及法制建设为基础,以增强民间组织参与能力为目标,以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为支持的公众参与消防建设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3.
政府形象塑造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政府对公众的亲和力与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应对经常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必须重视政府形象的塑造,保持对公众较强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也就是说,只有继续深化行政改革,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加快公民社会建设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畅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化渠道,才能塑造良好的现代民主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震  张进 《行政与法》2009,(8):10-12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和效率、提升公众满意度、加强社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政府必须立足现实,分析影响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诸多因素,避免因非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明确不同危机管理阶段公民参与的重点和任务,建立有效的公民参与保障机制,从而有助于公共危机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媒体的广泛宣传.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生态文明的传播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现出了立体化、丰富化、大众化、及时化等传播特点.自媒体的应用调动了公众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接受度,同时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平台.但也显示出其在生态传播中的传播质量、人才缺失和缺乏媒介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应当在法定程序规则下进行.必须逐步扩大公众有序参与范围.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权的实现,既可以使公共利益最优化,又可以使决策获得正当性.公民参与增加了意见汇集,易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保证了将来政策执行的效果.公民参与的宪政意义就是利用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公民参与是限制规范公共权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世界城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特征或者要素。完善的法治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世界城市目标的城市治理途径。北京创建世界城市应该在重视国际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型的治理模式。在重视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同时,应重点加强政府与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制度、决策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和谐时代的公共政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是指公民直接介入管理和公共政策过程。保障公民的参与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政府治理创新路径,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水平,顺乎中国实际需要和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9.
根据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和法治建设的基本原理,可以从四个方面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制度:一是凸显价值引导,即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制度化,对接公众利益和日常行为;二是强化行政执法,即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明确政府的责任;三是健全司法体制,即大力发展公益诉讼,建立专门的生态审判机构;四是完善立法内容,即关注细微问题,并把公众参与扩大到一切生态法律制度中。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理念指导下,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构建起来的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管理及其绩效评估应该以公众是否满意作为标准。实施绩效评估就应该扩大公众的参与,确立公众的评估主体地位。本文就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的有关问题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公民本位 建设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只有从调整政民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实现公民本位,才能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实现公民本位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本文从公共政策制定要体现公民意志、公共政策执行要有公民参与以及把公民满意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等方面阐述了实现公民本位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燕 《行政与法》2014,(5):28-32
公众生态法治观念的培育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意义重大,生态法治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伦理基础,由于历史与文化等原因,目前,我国公众的生态法治观念还十分淡薄.本文认为,开展全民生态教育,确立公民环境权和完善生态立法与执法,是培育公众生态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着公众参与意识低下、参与主动性和自觉性低下、公众参与制度缺位、参与机制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就现有的经济发展条件,对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的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与公众参与能力和参与水平,树立政府官员的正确理念,健全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化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文化法的定位、原则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旨在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建立公民文化权利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联性,确立和维护产业文化与事业文化形态,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加强文化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应当遵循文化权利保障、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结合、市场化与政府规制协调以及综合效益原则,构建由宪法文化权利与宪法文化政策两块坚实基石、文化事业法制与文化产业法制两个基本侧面、中央文化立法与地方文化立法两个对应层面、文化政策与文化法律两个互动方面有机构成的文化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政府重大决策事先征集公民建议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啸天 《法学》2014,(3):26-34
征集公民建议是政府的义务。政府不应在民主不健全的状态下"负债经营",征集公民建议有利于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制度建设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障。征集公民建议的关键是理念更新和制度建设,征集公民建议不能搞"花拳绣腿",征集公民建议必须不怕引来公众对政府的批评。征集公民建议制度建设的要点:一是,征求公民建议是政府决策的"规定动作"而非"自选动作";二是,建立"可溯源、可追责"的政府重大决策信息公开制度;三是,政府在重大决策酝酿阶段应主动向社会公开决策意向;四是,针对决策意向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五是,政府重大决策必须召开决策听证会;六是,人大常委会应当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  相似文献   

16.
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06,24(1):12-16
社会主义的本义要求以"社会至上"为主义,公民、公民社会参与市政管理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宪法上的人具有"私人"与"公人"的双重身份和人的"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双重权利.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也可以分为"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公民权或公民的公权利,主要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政治防卫权.公民社会既参与、支持又监督、制约政府行使权力,是推进政府治理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参与对于县级政府而言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促进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本文以浙江温岭为例,阐述了民主恳谈会中公民与政府的互动情况,总结了公民参与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公民参与存在的制度化规范不足、代表性失衡、组织化程度不高和参与连续性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设计,合理选择公民代表,培育公民社会组织和强化公民后续监督等对策,以期为各地开展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是城市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城市治理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城市治理过程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紧密结合的内在保证,是平衡城市政府作用与市场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公众参与与城市治理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参与组织单一、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来扩大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公民踊跃的提高参与尺度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出现了公民参与与传统文化矛盾、公民参与机制不完善和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等困难,使公民参与不能够产生很好的实效。因此,本文为了有效提高公民参与实效的方式,从政府、制度和个体等三方面进行了不太成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公众参与度 完善公共政策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众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参与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众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的意识和要求也随之增强。因此,明确公众参与的意义,正确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成为现代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