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2013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熊丙奇的文章,文中指出当各种宫斗剧、穿越剧、婆媳剧攻陷电视荧屏之时,用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的三百集系列情景剧《学堂故事》,让广大观众尤其学生家长眼前一亮。《学堂故事》是中国首个启蒙道德教育大型电视文化工程。这部取材于《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的情景剧,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了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传统文化出现了微弱的复苏迹象,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有家长、老师让孩子读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从教育内容多样化、中国文化重建这两个角度,这些努力都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时下,在中国内地所盛行的“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热,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家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国学,或说中国传统文化都包含在经、史、子、集之中。经,是儒家的经典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如《十三经》等。史,是指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佛教等方面的著作。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赋,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等。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前人的历史教训和生活经验等。在“两论”文本中,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出发,通过灵活运用典故,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选择、批判与继承。这就使得“两论”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转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两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传统文化也在毛泽东思想中焕发了生机。应该讲,毛泽东在“两论”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正确扬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格与国性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要了解欧洲文化,就不能不读《圣经》;要了解伊斯兰文化,就不能不读《古兰经》;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孟子》。经典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即价值体系问题。所以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相似文献   

6.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中国人无论到哪里,都讲究风水。谭恩美这个美国化了的华裔后代也不例外,她在其小说《喜福会》中很好地运用了风水文化,塑造了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第一代中国移民妇女的鲜活形象。风水文化因素的运用对《喜福会》的成功起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策》2010,(2):64-64
2009年,我省遵循“文化事业以政府为主、文化产业以市场为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齐头并进。湖北的传媒强省地位日益显现,《楚天都市报》、《特别关注》、《知音》等10种报刊,期发量超过100万份,为全国独有。  相似文献   

8.
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9.
孙有祖 《今日海南》2008,(11):46-46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有道云:古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  相似文献   

10.
车录彬 《求索》2010,(10):257-257
《文子》又称《通玄真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也是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必读之书。在唐天宝元年,《文子》与《庄子》、《列子》、《庚桑子》同列为道家四大经典。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     
《创造》2008,(9):17-17
2008年10月6日,为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内涵,让观众重温八十年前的峥嵘岁月,一场富有浓郁革命特征的红色经典歌舞《井冈山》在井冈山新城区拿山剧场实景试演。据介绍,《井冈山》共分为序幕《血》和《旗》、《灯》、《情》、《火》、《路》五幕。  相似文献   

12.
黄波粼 《求索》2008,(9):213-216
《独立评论》的现代化观是全面性的,文化现代化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讨论内容。《独立评论》关于文化现代化的论争主要有四个方面:固有文化是劣多优无还是优劣并提?读经是有用还是无用?国医是玄虚还是科学?西化是全盘还是部分?在《独立评论》知识分子的语境中,西化即现代化;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旧文化与新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二元对立。其实他们并不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是处,只是基于中国文化的惰性太大、暮气太深,必须矫枉过正,充分学习西方文化,才能使国家富强和现代化。这种文化取向一是与他们留学欧美的西方学术背景有关,二是五四新文化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高莉 《前沿》2010,(6):147-150
《世界人权宣言》是由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世界各国所组成的开放性的国际社会基于《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经过协商制定的主权平等的原则制定的。世界各种文化的人权理念均有合理部分进入《宣言》。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和人权观差异性使世界人权论坛充满生机与活力。起草班子努力寻找一套指导人类迈向繁荣、建设一个全球一家的人权规范,他们基本超越了各种差异。各种文明、文化和社会都对《宣言》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典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逐渐衰微,但传统尤其是文化传统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周礼的核心是礼乐文化,而《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人热衷于引诗、赋诗,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其作用一是诉诸权威,二是显示博学,三是修饰,这三种作用都带有维持文化连续性的功能。因此引诗、赋诗现象在春秋时期得以不断发展,这样的文化继承传统也为《诗》的传播和阐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诗、赋诗既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也反映了当时一种共同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国语》为了解先秦工匠文化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料。《国语》中的“工”具有职官统称、工官、手工业者、乐师等丰富意涵,揭示了当时工匠之亦工亦官的身份属性。而“工”之职官展示的工官种类的多样化面向,说明当时可能已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官管理系统。《国语》中亦展现了工匠身份的两种类别、匠技的世传属性、匠作的生态属性等微观的工匠生活。在此基础上,《国语》还呈现了工匠文化与礼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礼文化如同一个隐形指挥棒,驱动或者规约匠作活动,反过来匠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并影响礼文化。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汉语言文字、爱国主义和革命战争传统、文学艺术、历史人物和事件、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节庆等六方面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存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偏少、内容分配不合理、未达到相关标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新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的指导下修订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度追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增加爱国主义传统、仁爱和合的修身传统以及有代表性的艺术等内容;邀请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参与《语文》教材的修订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思想工作》2007,(4):27-27
邵龙宝在《学术界》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文化传统的所有复杂性来自于“新”、“老”传统复杂地纠葛在一起形成的难题。问题之根本在于,应将中西方文化传统置于现实中去考察:文化研究必须研究现状.由现状出发回到传统,再由传统回到我们的生命存在——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当你听到某家企业传出《弟子规》的朗朗诵念声时,请不要以为自己走进了小学课堂。目前很多企业正在从《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中寻求道德管理的真谛,寻求企业永续发展的真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光复初期台湾出现的《前锋》、《台湾文化》、《创作》等刊物以及《和平日报》、《新生报》等报纸副刊为主要考察对象,论述当时一度出现的争相介绍、研读鲁迅的热潮,其形成和消退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它显示中国新文学优良传统在台湾播迁和赓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上善若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道德经》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正是当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和借鉴的思想基础,“道”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挖掘《道德经》的管理思想,指导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