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晚年曾经说过:"我有几个右派朋友"。此"右派"并非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而是特指从国民党那一边过来的那些知名民主人士,其中就有曾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长、总统府侍从室主任等要职的张治中。他与毛泽东不但是朋友,甚至堪称诤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上,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毛泽东既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奏者。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改善民生的重要着眼点,在毛泽东公平正义原则的指导下,不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为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有利环境。毛泽东"公平正义"的民生智慧给中国改革发展很多启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着重要在广泛进行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突出科学发展、城乡市场经济发展一体化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我们要抓好地级党校教育,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和实际相分离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思考如何继续推动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早在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有过一次著名的"窑洞对"。习近平重提"毛泽东历史周期律谈话",有两层深意:第一,共产党人必须高度警惕跳不出兴亡周期律;第二,共产党人必须高度自信能够跳出兴亡周期律。  相似文献   

5.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形成了关于民族团结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具有世界眼光的民族团结理论。毛泽东民族团结理论包括"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全民族团结"、中华民族"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等三个层次,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团结、为什么要搞民族团结、如何实现民族团结等有关民族团结的最基本问题,是观察和认识当代民族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后,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廉政建设,在其领导全党进行反官僚主义反腐败的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战略和策略,具有鲜明的特点。但由于毛泽东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迷误等原因,在反官僚主义实践中发生了"左"倾错误。反思建国后毛泽东反官僚主义思想及实践,对于新时期的民主建党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其"同志"观内涵丰富、定位准确。探讨毛泽东革命性的同志观,要注意区分党内同志与党外同志两种不同的内涵;在性质上要坚定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工作上要树立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态度上要坚持理想与信念相统一;在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上要坚持志同道合的政治性、上下级的民主性、同志间的平等性。研究毛泽东的"同志"观对当下纯洁党员间的关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开国前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反复思考如何防止出现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到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到1949年3月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发出了"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豪言。回顾当年的这段轶事,对我们今天继续保持"两个务必",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三反"运动进入高潮阶段后,毛泽东对全国的"打虎"斗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通过毛泽东对相关部门或单位"打虎"报告的批示,我们可以总结出毛泽东领导"打虎"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有虎必打、打虎务尽""寻虎有策、打虎有术""工作有序、打虎守纪"。"三反"运动中毛泽东领导"打虎"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当今的"打虎"斗争仍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的政治法律思想中,宪法思想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不仅在宪法理论上有突出贡献,而且在中国政治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在举国上下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仅就毛泽东的宪法思想略加论述,以同庆.一、毛泽东论宪法的概念宪法概念问题是宪法学基本理论问题,是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任何宪法学家都不能回避而必须首先回答宪法概念问题,毛泽东关于宪法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很典型,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关于宪法概念的论述,将宪法称为国家的“总章程”、国家的“根本大法”,从而使宪法与普通法律区别开来,赋予宪法以下法律特征:第(?)毛泽东说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根本大法”就意味着宪法是“(?)法”是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呈现出的"惊人的相似"性,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经验和规律:掌握"中国化"的武器,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吃透"中国化"的对象;紧紧依靠实践,构筑"中国化"的桥梁;实现"中国化"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国情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发展主要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中间地带"战略观点基础上提出"一边倒"战略方针;第二阶段,进一步深化"中间地带"战略观点;第三阶段,中苏关系恶化后对中国的国际战略实施调整;第四阶段,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实施"一条线"战略。"三个世界"理论标志着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系统形成。与美苏两极的战略互动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关键,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战友关系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特色充分体现在他对国际战略要素的应用逻辑上。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阐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保持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开座谈会,民主协商等合作的有效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提出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夺取城市的战略任务,并号召全党作好工作重心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思想准备。此后,毛泽东领导我党我军逐步完成了从游击战向正规战以及从减租减息向"耕者有其田"的转变,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为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准备条件。毛泽东强调全党要重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并领导全党制定系统而完善的接管城市政策,总结接管城市工作的经验教训,训练培养接管城市工作干部,为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奠定基础。毛泽东提出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去开展城市工作,要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城乡兼顾、工农兼顾,解决工作重心如何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在探索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先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了卓越贡献。纵观历史,毛泽东的实践对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的重要启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保持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与错误倾向的斗争中,王稼祥多次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宁都会议上支持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反对解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反对"左"倾军事路线,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抗战初期反对王明右倾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执政思想是一个有特定涵义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发展生产力、人民民主专政、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具有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辩证性和包容性。毛泽东执政思想对于当代的启示就是要坚持"执政为民",坚持"拒腐防变,保持本色",坚持"完善执政方式,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创作诗词往往是他政治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统一战线思想在其诗词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两首词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思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暗含着无产阶级必须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思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十分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不仅要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而且能够成为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判断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毛泽东在党和红军领导工作中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毛泽东的思想和主张是否在党和红军中居于指导地位。据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察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确立的历史轨迹:在通道、黎平、猴场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并被采纳;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战略战术被肯定;在决定党和红军战略方针、指挥重大战役战斗、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等方面,毛泽东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和奠基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毛泽东在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初期,做出了军队建设要实行"五统四性"的指示,并制定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论述了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要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推进中国国防科技事业;阐述了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为国防建设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只有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