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误区一:“营养”越多越好今天,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营养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在安排孩子的饮食生活中也特别讲究“营养”。但是许多家长对于什么是“营养”、如何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等问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例如,许多家长认为鸡、鸭、鱼、肉很有“营养”,只要多吃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了;有的认为“营养”越多越好、越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的家长觉得,光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是不够的,因此,今天给孩子补点什么“灵”,明天喝点什么“液”。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是瘦得像“豆芽菜”,就是胖得可以当“相扑”…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多个法定节假日中,色彩最灿烂的要数成人节。一到这天,日本全国大街小巷就会出现成群结队的年轻女郎,身穿镶着雪白毛皮领口的宽袖和服,足蹬小巧玲珑的夹趾草屐,款步轻移,引来路人欣赏与祝福的目光。过士,成人节定在每年1月15日,从2000年开始,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和方便休假安排,把日期改到一月第二周的星期一、政府之所以要给人民放假,是为了让全体国民分享“新成人”的喜悦,也让家有年满20岁儿女的父母有精力操办家庭宴会。就连等级森严的相扑馆,过成人节这天下级力士也能得到和相扑师傅共进晚餐的殊荣。 忙忙碌…  相似文献   

3.
在远离日本东京几千公里的太平洋有块珊瑚礁,它在退潮时东西长0.5公里、南北宽0.7公里,在涨潮时,基本上都淹没在海水中,仅有几块露出水面的小礁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涨潮时连大相扑都施展不开的弹丸之地,日本人却说是岛屿,并称之为“冲之鸟岛”。为了防止这块“岛屿”因风化而消失,日本人在其四周建起了圆形钢筋水泥防护设施,同时还花费了8亿日元做了个钛合金的防护网。  相似文献   

4.
李德芳 《前进》2001,(6):28-28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就“德治”发表论述,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认真学习理解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强调“德治”和“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一种否定,是向“人治”的一种退步。无疑这是对“以德治国”的曲解。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谈到“以德治国”时是这样表述的:“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  相似文献   

5.
8月12日,奥运第4天.中国运动员仲满获得男子佩剑的冠军。很多媒体都对这枚金牌给予高度评价。击剑项目,有着欧洲的独特性。非欧洲国家的运动员要掌握这一比赛项目的精髓,难度比较大。就好比欧洲人同中国人比赛太极拳、其他国家的人同韩国人比赛跆拳道、同日本人比赛相扑一样,天生就有差距。因此,中国人获得击剑比赛的冠军,确实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华 《求索》2007,(3):206-211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曾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一方是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主张复兴农村的“以农立国”论者,另一方是以吴景超为代表的主张繁荣都市的“以工立国”论者,除此也有人主张“第三条路”和“先农后工”,“发展农业资本主叉”。就争论的问题来看,其焦点在于是促进农业以引发工业,还是发展工业以救济农业,抑或先农后工?亦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走“农化”的道路,还是走“工化”的道路,或者走先“农化”后“工化”的道路的问题。尽管论战各方都缺乏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也没有搞清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辩证关系,但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主张。因此,反思这场争论,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5日和6日,日本大相扑中国表演在北京隆重举行。社团法人日中友协代会长、日本前驻华大使佐藤嘉恭先生随同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作为代表团贵宾访问北京并观看了大相扑表演。佐藤先生十分关心中日关系,回国后在社团法人日中友协机关报《日本与中国》上发表了此文。现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作为方法”是一种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方法论。在建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时引入这一方法论,有助于明确和确立主体意识、丰富和拓展研究视角、反思和重构衡量标准。在此方法论观照下,可以发现中国行政学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以世界为中心”到“以中国为中心”的转变,即从学习、模仿、套用西方行政学理论,转向立足中国场景、突出中国问题;二是从“以中国为中心”到“以中国为方法”的转变,即越来越强调以中国为观照,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未来,我们要探讨一条“以中国为尺度”的中国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路径,让中国行政学讲“中国话”,也要努力使行政学的“中国话”变成行政学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9.
雷颐 《同舟共进》2012,(5):I0001-I0001,4-6
“繁荣文化”是时下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以大投入打造各种“文化工程”。不可否认,“文化工程热”迅速升温,与当年各地一轰而起的“开发区热”颇有类似之处,政府仍是以搞工业建设、发展经济的方法和习惯发展“文化产业”。当然,虽有种种不足和缺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输出通缩论” 的由来及依据 当前“中国威胁论”又有新版本,“中国输出通缩论”悄然兴起并开始蔓延。“中国输出通缩论”源于摩根斯坦利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2002年10月所作的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货紧缩转向全球,中国是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来源之一。此论一出,令各界震惊,并引发了一些对中国的抨击。对此,我们需要认真辨析,以明是非。所谓的“中国输出通缩论”的主要论据是:  相似文献   

11.
高亚梓 《群众》2012,(1):72-72
近日,认真拜读了张维为教授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书,心灵受到一次极大“震撼”。作者以清醒的自信、清楚的事实、清晰的逻辑,阐明了中国崛起的事实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中国模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传统话语体系中,“边疆”与“中国”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词语,今人从不同的角度又赋予了更多不同的含义,但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有具体的指称对象。历代王朝虽然自称“中国”,但也应该动态地认识“边疆”和“中国”含义的变化,同时即便在全球的视野下审视“边疆”与“中国”的交融也需要有一个基点,这是“历史上中国”大讨论出现的价值所在。这一基点应该是将“中国边疆”的“中国”界定为以1689年中俄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为开端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清代中国,其疆域属性由传统王朝国家开始转变为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14.
刘伟 《今日海南》2011,(2):21-21
过年了,“养生”二字在中国大地上又火了一把,人们走亲访友送的是“养生”、团圆聚餐吃的是“养生”,无论何事何物粘上“养生”就备受欢迎、遇上“养生”就身价百倍。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责生”的传统,“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甚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群众物质生活得以极大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养生的需求。加之现阶段看病难、看病责的问题仍然严峻,养生祛病、健体强身成为百姓典识。  相似文献   

15.
谢小卫 《湖湘论坛》2002,15(1):41-41,65
“以德治国”,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那么,“以德治国”应该从何入手?其着力点在哪里?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一、要“治法”,也要“治人”“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德治国”究竟从哪里着手,还是颇有争议,尚无定论。战国时期的荀子强调“治人”,他认为,法是人制定的,更是要通过人来执行,因此,治国的根本应该是“治人”。如果有好的当政者、执法者,即使法律不很完善,也可以弥补其不足;没有好的当政…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过以“诗史”来评述一位诗人,因为该诗人以诗的形式描绘了历史。审视吴理人先生的运河风俗画,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画史”来誉其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经过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探索和实践。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努力探索和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形成了“一纲四目”思想,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使之成为得到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积极推动和正确领导下,香港、澳门回归问题顺利解决,台湾问题也在积极运筹之中。“一国两制”方针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可行性并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13,(10):10-14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的有机统一,而保障包括女性在内的每个公民平等地拥有参与、促进并享受社会发展的机会,以及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权利,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从这一视角出发,以199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的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为依据,透视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迪。一、实现“中国梦”:妇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过去百余年间“中国梦”的每一次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提及梦,会想到“南柯一梦”、“白日做梦”等词汇,虚无缥渺。我却很认同古希腊一位哲人所讲的:“梦是创造的源泉”。天空有梦,所以有神舟飞天;大海有梦,所以有蛟龙击水。梦是一种希望,梦是一种实践过程。当今,街头巷尾热议的是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际上中国梦就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整体的,也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20.
论“一个中国”的原则胡公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把握这一方针,有四项基本点,即: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中国的统一,必须统一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之上。“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