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刑事技术》2008,(1):80-80
《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法庭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与其相关的新技术、新观点、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涉及的专业有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包括DNA检验),毒物毒品分析、痕迹检验(包括枪弹、爆炸、足迹、工具痕迹等)、指纹识别、文字检验、微量物证理化检验、视听技术检验和电子物证等等。1栏目及稿件要求本刊栏目主要设有论著、技术交流、综述、经验交流、论坛、案例分析、讲座等。来稿内容应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和科技化。刑事犯罪的新特点对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等,是新时期下刑事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应对刑事犯罪新特点和服务于刑事侦查实践的有效举措,也是提高刑事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刑事技术证据是刑事技术人员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通过收集、获取、检验、鉴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痕迹、物品、物质、文书,为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检察起诉、法庭审判提供的一种科学的司法证明,即科学证明。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评价刑事技术证据的价值并选择其价值取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1刑事技术证据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也称价值系统(valuesystem)。刑事技术证据的价值体系表征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反映刑事技术人员对外界客体(如现场痕迹)的关系,揭示刑事技术人员司法活动的动机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因其自身技术手段应用的结果被理论与实践模糊与混用而衍生弊害,影响了"侦查的科学化"、制约了"审判的科学化",甚至阻碍了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深化。对其模糊而混用的成因与流变进行追溯、考察发现,对它们在技术涉及的范围、可靠程度及其结果的功能上的差距,应当予以区分。在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过程中,除应对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在理论上作出初步界分外,还需要建立司法鉴定技术准入制度及淘汰制度、刑事技术鉴定向司法鉴定的转化机制以与之调适。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现行的刑事技术办案管理方法,结合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先进的Foxpro2.5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制成包括刑事技术所内办案、现场办案、会诊案件、回函案件、来信来访、回执登记。收费统计、模糊查询、统计报告、人员管理、帮助等11个功能模块的软件,大大提高了刑事技术办案的档案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效率及水平,为管理决策更科学、有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刑事程序中的技术侦查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世界各国均重视科学技术手段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我国立法也规定了技术侦查。本文就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技术侦查 ,即测谎检查和秘密录音录象等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并就其适用范围、条件、程序及所获得的材料的使用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粒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及其在物证检验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它的前景,为我们进行气态物质分析、对界面的分析、珍贵文物的无损鉴定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刑事技术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警察群体,其警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承受的心理压力比一般群体要大。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本身的工作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对警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长期从事刑事技术的警察尤为明显,本文对公安刑事技术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及对策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昌市东湖区刑事犯罪特点、规律发生明显变化,刑事犯罪的暴力化、组织化和隐蔽化趋于突出,各种犯罪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对刑事执法力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新观念、认识新形势下犯罪的规律、特点,改革侦查破案方式,建立起一个新型高效的现代化的刑侦工作模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刑侦破案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和拓展刑事科学技术,提高运用刑事科技手段破案能力,开拓侦查破案的新途径,有力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刑事技术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武器。刑事技术是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0.
传真纸显现手印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12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某公司办公大楼发生一起特大盗窃案件,现场发现许多散乱传真纸。技术员采取多种方法对传真纸进行手印显现,意外发现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传真纸上能够显现出灰黑色手印,且显现的手印完整、清晰。为了弄清传真纸显现手印的原理及条件,我们进行了探讨性实验。1实验材料“Panasonic”松下传真记录纸、大烧杯、液体温度计。2实验步骤在传真记录纸上捺下手印;将一定温度的水注入大烧杯中,测量水温;将留有无色汗液指印的传真纸置于烧杯壁贴靠加热;经一定时间后取下传真纸观察。3实验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数码影像技术是通过对计算机设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使用,来将图像转化成为数码信息,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相应的储存、加工与处理。较之于传统的摄影技术,数码影像技术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优越性,同时它也更加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公安局自 1999年以来 ,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宜昌会议”精神 ,始终坚持“科教强警”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 ,扎扎实实地作好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室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介绍如下 :1 周密部署抓住机遇我们为了推动我市基层刑事技术工作的发展 ,确保完成公安部三年达标的任务 ,保证首次刑事科学技术室等级评定工作的圆满完成。我们从强化规范化管理入手 ,夯实刑事技术基础工作 ,科学管理 ,健全机制 ,强化建设 ,来促进基层刑事技术等级评定工作 ,真正实现科技破案的目标。例…  相似文献   

13.
物证鉴定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科技支撑,是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笔者对目前我国物证鉴定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物证鉴定技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加快提高我国物证检验鉴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刑事物证检验、鉴定又称犯罪鉴别,其性质是一种侦查犯罪的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发现和保全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结果)的证据资料。从事刑事侦查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技术人员与一般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并不一样,他们既是识别、发现和保全犯罪证据原始特征、向法院提供他们勘验、检查后作出判断意见的证人,也是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检验犯罪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而,对于从事刑事侦查检验鉴定的技术人员有着更加特殊的要求,他们具有不可取代的特点。1刑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敲诈、恐吓、攻讦、诽谤等为主要目的的匿名信案件逐年增多,而且敲诈金额更高,目标性更强,恐吓性质更恶劣。这些满天飞的匿名信,不仅严重扰乱了一些优秀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还严重滋扰了当地某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医院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还殃及到少数省、市主要领导人的日常工作。因此,“在匿名信案件中,如何有效介入快速破案”是我们每一位文检技术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1匿名信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1·1数量明显增多一是案件起数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至2000年,本市匿名信案…  相似文献   

16.
监控录像作为一种视听资料,由于能够客观、真实地再现案件的发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技防意识的提高,监控设备成本的不断下降,社会上的监控设备越来越多。本文旨在通过一起盗抢儿童案的成功破获,探讨如何在办案过程中充分利用监控录像进行侦查。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犯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生物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专用心理测试系统,通过微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参数,以此推断被测人心理上与案件事实相关对应的记忆痕迹,进而判明被测人是否“无辜”或为犯罪嫌疑人。这项技术是通过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编制测试题目,经过测前访谈、实际操作测试和图谱评判,探查把握被测人情绪记忆心理痕迹的相关程度,以此准确地将无辜者和涉案人员区分开来。我局自购置了SPS型心理测试仪以来,不断地将这项高科技手段运用于侦查破案,相继破获…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刑事技术研究大多着眼于具体技术应用,而对刑事技术本质、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视角对刑事技术进行分析,在简要阐述科学、技术与社会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了刑事技术与这三者的双向互动关系,并进一步从宏观上揭示了刑事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本文旨在为刑事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思路,为宏观管理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缪伟辉 《法制与社会》2010,(28):19-20,22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刑事执法理念以及制度均发生了改变,刑事和解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本文以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就刑事和解的价值提取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