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边疆治理研究回应边疆安全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关切,日渐成为当前国内学界的热点议题之一,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于文献计量学及其可视化方法对样本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可更为立体地观察和理解边疆治理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认知谱系。在研究现状方面,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所展示的信息反映了边疆治理研究维度不一,议题的多样与问题的复杂。在认知谱系方面,从传统边疆治理到现代边疆治理,从边疆治理概念到情景模式发展,从族际主义、区域主义到族际——区域主义研究,这一研究趋势呈现出国内边疆治理研究的认知嬗变样态。这种认知嬗变背后的深层机理,应从国家治理的回应及范式转换,治理实践的情景内涵赋予认知嬗变的动力这两个层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合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新一轮改革的目标,因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公共管理、政治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基于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梳理,从区域治理的空间布局及其对府际关系的重塑、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要求以及区域治理模式的现实选择三个方面对区域治理研究进行概述。然后,从特定理论视角出发,对目前区域治理的实践与学术研究做出初步的评论,并对区域治理下的府际关系模式的发展趋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的重要实践,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党建国家的发展历程、解决当前紧迫的社会治理问题,以及政党的再社会化诉求,决定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层党建主要通过组织嵌入、资源整合、行动倡导、价值引领和体制协调等5个方面引领社会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也还存在着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性不够、“党政包办”有余而引领共治不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认同度还不高,以及制度供给过剩而有效约束不够等问题。已有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应从拓展研究内容和研究议题、平衡政党与社会的双重研究视角和更新和丰富研究方法等3个层面,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格化管理不仅是地方实践热点,也是我国学术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对既有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网格化管理实践逐渐走上了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发展轨道,并已成为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随着实践的发展,网格化管理研究主题不断被扩展与细化,研究话语逐渐从管理话语体系转向了治理话语体系,研究议题的设置深受地方实践与国家政策话语的影响;作为一种行政主导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网格化管理虽然在权力下沉、资源整合、清晰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强烈的技术化与行政化属性,不仅不利于社区自治力量的成长,而且还暗含着基层治理的"内卷化"风险;网格化治理与网络化治理是当前学界重点讨论的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综合运用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经验层面进行全方位学理分析,以期能够用丰富的经验材料与事实证据讲好中国基层治理故事,最终生产出能够指导社会发展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界有关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治理的研究可以主要从内涵、背景、内容、研究方法、评价五个方面加以把握,并形成了“国家-社会”研究范式,它在治理中的展开代表了学术的进步。无论是全球治理还是国家内治理,我们均需要在哲学认知、政治发展潮流、社会本质属性、文化心理意识及治理评估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6.
强调话语为中心的协商已经成为当前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多元而创新的实践正渗透到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学者多角度的研究也勾画了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城市社区探索形成的"公民论坛""议事会"等实践模式成为当前协商治理的具体形式,在增强居民参与、提高政策合法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协商治理建立在我国政治语境研究基础之上,是基层治理与协商民主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对协商治理提出的背景以及实践形态进行分析,以"协商"作为出发点解析协商治理的深刻内涵,当前城市社会协商治理的关键和重点研究议题主要包括协商性与合法性、监察化与制度化、协商程序与结果质量以及相互理解与公共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是对公共生活领域的治理描述。人类社会的治理结构,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用均呈现以理性嬗变为突出特征的治理与改革实践流变。展开对社会治理理性的当代审视与历史反思,既是对既往治理事实的客观描述与尊重,又是对未来治理模式的畅想与借鉴。审视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提炼治理理性的思维谱系对治理理性及其对应建构模式展开扬弃性评测,结合改革的时代背景,深化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提供理性化的理论声援。  相似文献   

8.
1956年至1978年,中华民族在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历程中历经了嬗变的阵阵巨痛,各种社会关系,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家治理到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失衡与变异,由此引发对社会关系的整合理论与实践,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巨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作为对新时代中国政治领域现代转型的概念表达,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成为有效诠释自主性现代政治建设的重要知识框架,是对当前中国政治建设经验的全新总结与提炼。由于政治现代化建设本身是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围绕着重塑国家、国家建设、民主政治与国家治理等议题展开了不同阶段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尤其是“国家治理”命题的提出,不仅旨在实现人民民主形态的成熟与稳固,而且在理念、主体、结构与方式等层面发生了重大转型,为今后政治领域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为“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发展空间提供制度靶向。通过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国式政治现代化道路的时代特征、主题嬗变及发展空间,对政治现代化标准与理论扩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明 《党史文苑》2005,(8):8-9,18
1956年至1978年,中华民族在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历程中历经了嬗变的阵阵巨痛,各种社会关系,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家治理到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失衡与变异,由此引发对社会关系的整合理论与实践,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巨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7,(6)
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领域和学科,作为探究人脑与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它已经引起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的结合,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一是贫困治理领域中的认知机制研究,二是认知科学视域中的贫困治理机制研究。关于前者,是将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式和成果应用到贫困治理中,即把贫困治理问题还原为贫困主体个人层面的认知,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探讨贫困治理的动机、过程和效果,此研究路径的核心议题是贫困心理、内生动力与贫困文化;关于后者,将以贫困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为基础,根据认知的层级和内容,研究贫困治理中的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激励机制、思维机制和合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郑吉峰 《探索》2023,(2):14-27
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主题。利用CiteSpace分析1998—2022年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在研究重点方面,主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生逻辑、发展阶段、深刻内涵、实践价值、独特优势与历史经验等。在研究热点方面,主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色、目标使命、治理功能、价值意蕴等内容而展开。在研究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考察现代化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且越来越关注现实、研究主题上呈现重视经济发展到重视制度建设的转型、研究范围上存在从整体性现代化到区域性现代化与领域性现代化的转变、研究视野上存在重视中国自身现代化到重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变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重点、热点与特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前实践及其未来发展来看,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能需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学科宽度和理论深度、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价值意蕴、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从而从学理的层面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旅游治理是多元化主体在运行机制和治理模式上形成的一种动态的权力依赖与合作互动,是旅游从“管理”到“治理”的体制改革。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治理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比较分析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文献,探究旅游治理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准确定位我国旅游治理方向,完善旅游治理的基础理论框架,为我国旅游治理实践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在全球治理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非传统安全治理成为负责任大国展现大国担当的新看点。2015年以来,中国在推进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三大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取得了多项新成就,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胸襟与担当。颁布法律,为国家反恐战略建章立制尽管2015年中国本土并未发生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但发生在其他地区的恐怖主义袭击正越来越多地威胁到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发展催生了全球治理,同时又不断地推动各类治理机制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全球治理机制呈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不平衡性、治理对象的多样化与跨国性、治理规制的规范性与"柔"性、治理效果的有限性与滞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理解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从目前来看,全球治理机制已显现出治理议题广泛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机制民主化等发展趋势,把握其特点及发展趋势有利于引导治理机制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提出"国家治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马克思国家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马克思国家理论属于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解析,虽然马克思没有一本阐述国家理论的专著,但是他在著作中的许多关于国家的重要观点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其相关研究文献非常肺腑,本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国化研究和国外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国化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立足于当前实际,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全球治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概况,其次描述了当前研究的问题,最后对国内"全球治理"理论研究进行展望。"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研究范围和领域的拓宽,研究视角和方法的突破,这些都是今后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学界关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也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海外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起点及其动因的讨论;对分权时期央地财政关系性质的模式化研究;分税制前围绕国家能力的辩论以及分税制之后的争论。文章主要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有关央地财政关系研究的海外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介绍并评价这些文献中的主要议题与争论,以期能够对国内的央地财政关系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正本书着眼于新时期基层治理转型中的群众路线实践机制,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后群众路线的嬗变,来理解基层治理转型的基本逻辑。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工作形成了简约治理、中心工作和综合治理三大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本书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以冷静、扎实、饱含学理性的笔触,并结合真实的中国经验,例如"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乡村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应该勇于承担起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为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本文主要从"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转变的原因,中国在参与全球和平与安全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几个领域展开的活动以及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