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低欲望"与"躺平"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近年来以"丧文化""佛系文化"为代表的"颓废型"青年文化的延续。它是青年面临社会难题而群体性焦虑的文化反映,也是青年主体的代际特质与亚文化表征,本质上是所谓社会"内卷"后青年的自我贬损。一些青年选择"低欲望"和"躺平"有其现实缘由,但任其发展下去,会走向消极宿命论、价值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当代青年的需求世界多元复杂,不应夸大青年"躺平"现象并将其绝对化、标签化,而要整体把握并关切青年多元需求,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形成青年个人奋斗与国家蓬勃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王东 《求索》2010,(12):215-216,186
传奇作为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始终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方式的生成和发展。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创作,在上海这一"传奇"时空的映照下,自觉适应大众消费的通俗文学需求,努力采用通俗而传统的传奇写作和叙事策略,在超越日常的"浪漫想像"中营造出一种奇异的"欲望化叙说",以其对传奇叙事传统的成功承袭,形成了具有深刻"中国经验"的现代都市传奇。  相似文献   

3.
图书推介     
正《身体·性别·欲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杨秀芝、田美丽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该书对身体女性欲望、男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女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未来女性身体叙事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其研究对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并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的叙事文本,主要关注女性身体在当代文学中被叙述的情况,关注那些描绘女性身体,把它嵌合在叙述之中从而使它体现某些意义的小说创作,对女性身体在文化场域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处境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女性身体写作伦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姜春 《求索》2013,(9):162-164
莫言小说在叙事姿态、叙事视角、叙事伦理等三个方面都有其独特选择。这直接影响着小说文本风貌与意蕴的生成以及道德立场和美学意图的表达。莫言的小说叙事采取“作为老百姓”的叙事姿态、“无知”的叙事视角、“稚拙”的叙事伦理,摆脱了以往知识分子“大叙事”中的俯视姿态,突破了“权威”话语的束缚,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在善恶伦理里贯彻着一种慈悲,在苦难叙事中透着人性的亮色。将底层老百姓的原生状态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躺平"是青年面对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低欲望"表达。从历史时态看,"躺平"本质为"犬儒主义"的一种现代化裂变;从当代时态看,占据网络话语权的"白领式躺平",并非真正的"躺平",而是一种青年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表达,其当代表现是不反对"奋斗"本身,反对"无脑奋斗",追求个体人文关怀。"躺平"是青年对高强度市场雇佣劳动制、资本逻辑"无序"和消费主义"过盛"等社会问题的拒斥。青年并非真想"躺平",而是想"躺一会"放松。消解"躺平"不能仅靠抨击以"堵住"青年的嘴,需要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保障青年发展利益诉求、为青年提供可上升的平台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种田文”是在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由后宫叙事向家宅叙事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其核心特点是在家长里短的世情叙事中突出“勤劳致富”主线。种田文重启了劳动的尊严叙事,接续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爱劳动”的叙事主题,不过它更强调劳动的消费性。在其中,勤劳被看作个人致富的唯一手段。为达成这一“异托邦”想象,同时由于女性向设定所默认的主体行动力与所在生活空间的有限性,女性劳动被具体化为大众日常的消费品生产,且劳动过程的艰辛以及生产与消费间的障碍被完全取消。种田文的主要矛盾也被放置在消费与分配领域,围绕着劳动所产生的勤/惰、公/私、善/恶则是“不吃亏”的女主与“极品”亲戚进行“宅斗”的具体矛盾所在。这不仅赋予劳动强烈的伦理内涵以及对欲望性消费的有限抵抗色彩,而且女主只追求过小日子的底线伦理,既指向日益“个体化”的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与女性的自我呈现,也由于其不扩张性而带有妥协性。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立足消费文化语境的欲望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毓 《求索》2010,(3):184-186
目前对福克纳《圣殿》的研究基本从人性善恶的视角展开,立足当代文化语境,消费主义为重读文本提供了阐释的视角。作家通过欲望叙事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的根本特点,消费主义崇拜欲望、享乐至上的人生观导致虚无主义横行和罪恶的滋生;传统的清教伦理被彻底颠覆,南方人失去了精神的圣殿并沦为单向度的人。面对消费文化所产生的社会罪恶与伦理危机,是恐惧退缩还是勇敢直面,这是小说提出的对当今世界仍有启示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们要有为幸福而奋斗,在奋斗中谋幸福的"奋斗幸福观"。"奋斗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为谁奋斗、谁去奋斗以及如何奋斗,这不仅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奋斗史,也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史一脉相承。新时代弘扬"奋斗幸福观"对于推动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青年亚文化,"内卷与躺平"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形成了冲击。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特征,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因此,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树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以共青团为纽带培养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以"学校-单位-社区"为渠道回应中国青年奋斗者的现实利益诉求,以网络主阵地为媒介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奋斗正能量,成为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不仅有助于回应"内卷与躺平",同时也能增强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相似文献   

10.
王雪颖 《求索》2013,(2):148-150
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其独到之处在于以不同于政治伦理规训的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对欲望及其内蕴进行评判,同时对僭越式的欲求冲动所蕴含的争天抗俗的潜质做出本体性揭橥。这与巴塔耶“异质”哲学中反抗世俗社会规约的“在外面思考”的价值论思考范式.以及巴塔耶的欲望哲学中注重“邪恶”欲望的违逆力量的“异质”本体诉求两者暗合。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与巴塔耶的“异质”哲学互为互文性的揭示.绽现了莫言小说经由欲望书写唤醒人内在超越力量的独特思想光泽。  相似文献   

11.
曾娟 《求索》2013,(6):172-174
从叙事伦理的角度考察,“重述神话·中国卷”的四部作品蕴含着深广的叙事伦理内涵。小说通过神话重述呈现的故事伦理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达了作家对人类自身困境的现代性反思。在叙述伦理上则以多元化的叙事视角及丰美的意象彰显狂欢化的诗学建构。反映作家注目民间的伦理诉求及对个体生命伦理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取得票房和艺术口碑的双重丰收,其艺术成功喻示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它的主题内核与框架以成长题材为主要内容,隐喻着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为特征的社会集群性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其古典叙事题材的借用以及表达阴阳善恶、天道命运的终极思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当代呈现;其借助于狂欢话语及大众流行艺术的叙事手段并与传统绘画美学的融合可为传播传统智慧、达致当代青年的国族文化认同开创独特新路。  相似文献   

13.
曹洁萍 《求索》2014,(10):132-136
对日常现实的密切关注和对小说艺术的诗性思考是毕飞宇近年来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对现实的关注与情怀是毕飞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起点,以现实之心去体验与思考,为毕飞宇小说把现实精神与诗性意蕴的统一、融合提供基础,并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与强烈的现实关照。介入现实成为1990年代中期以来毕飞宇小说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叙事伦理,而具备诗性特质的叙事表达是其小说具备高度鉴别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虞江芙 《理论月刊》2008,(6):122-125
元杂剧家庭伦理叙事的一个特点是在叙事文本中运用一系列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来表达和强调家庭伦理观念以及家庭观念的变化,这些关键词主要有"嫡亲"与"一家儿"、"孝"、与"贤"、"家私"与"合同"、"团圆"与"完聚"等等,由此来表述有关家庭伦理叙事的主体对象、伦理标准、家财纠葛与家庭伦理的理想趋向.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引导他们将"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推动新时代青年接力奋斗、永久奋斗,是新时代对青年的客观要求,也是青年健康成长的主观需要。为此,应以党史、新中国史宣传教育涵养青年奋斗精神;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激发青年奋斗精神;以干事创业伟大实践砥砺青年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读书时空     
正《奋斗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张占斌薛伟江主编学习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彰显百年大党奋斗前行的根本动力与成功密码本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的基础上,采用"以故事讲政治"的独特方式,从理论武装、党性修养、优良作风、自我革命等维度,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无往不胜、永葆青春的13个方面独特而强大的优势,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重大课题从事实上作出科学解答,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刻内涵和成功密码;在宏大叙事的基础上,穿插了历史的细节,  相似文献   

17.
优绩主义价值观将勤奋伦理与社会分配相对应,许诺了努力就有回报的美好愿景。但在现实情境中,可观可感的即时回报并非必然。由此,部分青年产生相对剥夺感,以话语实践对优绩主义勤奋伦理与勤奋规训展开反抗,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以自身话语重新阐释勤奋伦理。以“反内卷”为名,青年群体反抗绩效导向,呼吁意义与主体性的回归;反抗付出与回报失衡,呼吁带来适足收益的体面劳动。基于青年群体的上述诉求,社会多元主体应从立志教育、自我探索、理性归因三个方面着手对青年群体进行价值引导,助其树立正确的勤奋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是关爱青少年群体、助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江苏省丰县团县委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丰县青少年群体服务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未来,丰县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抓手进一步加强其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人才工作会议。它向全国青年再一次发出了最强烈的信息:当今时代,正是青年将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同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结合起来的最佳时期,也是青年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有用人才的最佳时期。近年来,党和国家将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实施人才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强调人才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这一切,…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奋斗的重要意义。4月30日,习总书记在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时,再次以"奋斗"为关键词,对青年提出期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奋斗方向。当代青年应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