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说起社区矫正工作,黑龙江省海伦市光华司法所所长温博翰感触很深,在与社区矫正人员的近距离接触中,他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除了严格执法,还需要人性关怀,在法、理、情之间找到结合点,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2009年,温博翰任光华司法所所长时,辖区里8个社区矫正人员曾经让他倍感压力。但是,他不讲代价不畏困难,全情投入社区矫正工作,用爱心和正义呼唤失足者回归阳光地带。  相似文献   

2.
冲动学生的灰色童年 王成龙(化名)被带进司法所时,眼里满是警惕和紧张.一头凌乱的头发、一张干瘦的脸,还不满18周岁的他没有了少年人应有的活力. 作为司法所的矫正干警,我像往常一样,对王成龙正式宣告接收,并告知他社区矫正规定.同时,我还向他说明,司法所会注重保护他的隐私,将他区别于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管理,不要求他同成年人一起参加集中学习教育、集中谈话和集中公益劳动,而是让他单独完成这些任务.  相似文献   

3.
矫正工作并不当然产生积极的效果,矫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有效益。30年来西方学者关于矫正有效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危险原则、矫正需要原则、对应原则等。他们还提出了矫正无效、矫正低效的概念。他们的研究使矫正理论有了整体性的提升。他们的研究需要我们密切跟踪。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1日,是一个令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的矫正对象刘某某难以忘怀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他领到了横林镇民政办发放给他的特别救助款2000元,女儿上大学的学费终于有着落了。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是一个源自英美法系国家的舶来概念,是在我国起步不久的一项新的司法处置措施。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制度由于受政治、经济和法制发展水平的制约,有些方面、环节还比较薄弱,无论是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还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良好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晶 《人民调解》2006,(9):23-23
今年4月24日刚刚出狱的王某某来到北京市崇文区龙潭街道矫正办,神情沮丧地向矫正办工作人员诉说了自己的处境。他曾经因犯票据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出狱后发现原住房已拆除,无处居住,也不知道怎样找工作。因为他的犯罪导致离婚、儿子被判给了女方,老父亲因失去了唯一的孙子而对他十分痛恨,拒绝接纳他回家。现在他感觉生活没有希望了,说:“还不如再被关起来好”。  相似文献   

7.
因为交通肇事.家住安徽省巢湖市东风社区的吴军(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在社区接受矫正。父亲、妻子没有工作,常年从事运输业的吴军驾照又被吊销.事业、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悲观消沉。居巢区司法局凤凰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他量身定制矫正方案.解开了他的心结,如今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吴军说,“社区矫正让我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8.
张恒  徐臻  王宁 《法治纵横》2011,(19):42-44
6月27日凌晨1点多,28岁的刘亚楠驱车来到首都机场。 他是来接机的,可接的人不是亲朋好友,甚至5天之前,他还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他来,是想亲眼目睹一个互联网奇迹,是怎样延伸到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禁刑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遇方式,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社区矫正是在行刑过程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使罪犯能重新复归社会,修复其缺失的人格,塑造其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在我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过程中,除了如何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利外,还必须加强对社会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样才能调动社会资源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朝着规范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即在社区中对罪犯进行矫正,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从国外成功引进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的引进,是中国移植外国先进制度并实现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加拿大作为在矫正领域同中国开展技术合作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对社区矫正的成功移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在引进社区矫正后必须根据国情加以改造创新,而不可能照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制度。总体上看,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发展尚未完全定型,社区矫正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多数机构的定位还不够明确,人员和经费保障机制还有待改进,工作程序规范还在形成之中。从中国目前的试点情况看,综合性的社区矫正立法的时机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1.
孽缘     
一 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炸响 之后,又一家公司宣告成 立。这家公司的总经理陈太轩满面春风,在一彪人马的簇拥下,高高举起了“朗州大世界工贸公司”的牌子,面对频频闪动的镁光灯和摄象机,他开怀大笑。这是他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 公司一成立,陈太轩口里还透着酒气,就带着他的一帮兄弟马不停蹄地赴上海、江浙一带去做生意了。 来上海已5天了,生意还没开张,陈太轩有点心灰意懒。一天,已是上午9点钟,他还没起床,一双无神的眼睛盯着天花板上的吊灯出  相似文献   

12.
李建中 《法制与社会》2013,(26):212-213
社区矫正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了解和认识还不够,实践中,由于诸多原因社区矫正对象脱离监管的现象常有发生,文章从加强矫正适用的审前调查评估、规范交接环节、严格监管执行、脱逃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等四方面工作入手,对如何降低脱管风险,防止矫正对象再犯做了一些探索,有利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沈某因违法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在他服刑期间,父亲因病去世,继母离家而去,唯一的房子也因父亲治病卖掉。今年1月23日,离春节只剩下6天,沈某由于在狱中表现较好,提前两年出狱被纳入社区矫正对象。回到家乡的沈某等待他的不是高兴和希望,而是惆怅和迷茫。  相似文献   

14.
魔鬼之恋     
在他的狂乱冲动中,我任他摆布,我节节渍退,我一败涂地,我又心甘情愿……说实话,甚至我还真有点如饥如渴如颠如狂,恨不能撕碎了自己送出去呢! 我看到他来就觉得浑身轻软,以前那种莫名的烦恼。全被他的到来一扫而光。 这一天本来说好我要到妈妈家去的,都与姐姐姐夫早早就约好了。但是,他来了,他早就习惯不约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和义务。社区矫正中的检察监督涵盖了对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但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还不够成熟。社区矫正工作还应包括设立社区矫正决定前的人格调查制度、享有社区矫正建议权、提出纠正意见权、抗诉权以及追诉职务犯罪权、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日常奖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董野 《法制与社会》2013,(23):122-123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与义务,目前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不够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应从立法上进行完善社区矫正,保障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有法可依,从制度上健全社区矫正机构,强化检察机关职能,从职能上拓宽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06,(5):20-20
今年1月20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将罪犯朱某的刑罚减为有期徒刑两年十一个月二十天,缓刑四年六个月。当朱某收到“减刑执行通知书”及“刑事裁定书”,在“送达回证”上端端正正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时,激动地再三对矫正办的人员说:“谢谢,谢谢,感谢领导和大家的关怀,感谢矫正工作者对我的帮教,是你们使我获得了新生。”朱某的话确实是发自肺腑之言,如果没有领导和大家的关怀,没有矫正工作者的耐心帮教,朱某也许至今还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消极地生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司法适用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犯罪人实行社区矫正,这是我国首次将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写入刑法。刑法规定的社区矫正与我国2003年试点施行以来的社区矫正相比较,在社区矫正适用范围与对象上存在不同,现行的社区矫正在适用中,还存在管理机构、矫正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协调与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林艳丽 《法制与社会》2012,(34):140-141
社区矫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的实践。在社区矫正发展过程中,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法律监督,有力推动了作进程,但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一些制度机制还不健全,导致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以社区矫正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主线,分析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政法学刊》2008,25(1):98-102
广州市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根据试点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矫正人员素质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矫正措施的单一、矫正对象的狭窄以及矫正方案的粗糙等。正确分析当前试点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通过扩大矫正对象范围、丰富矫正手段、细化矫正工作可以有效的完善和发展广州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