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切创创缘10%福尔马林固定皮肤检材的白三烯B4(LTB4)含量,结果发现:大鼠生前切创检材中LTB4含量增加,在1小时内其含量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死后伤未检见LTB4。随着福尔马林固定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下降,但1周内仍可测出。  相似文献   

2.
案例资料1991年9月某基地战士张某突然失踪,经多次查找均未发现其人。1994年3月在该基地油库区的油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经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将P体打捞起来,并进行了p体检验。尸检男性,厂长168cm。身着草绿色训练眼。皮肤变薄,呈棕褐色,表皮脱落,真皮表面可见针尖大小的白色旗状物,质地较硬,用刀本易刮下.眼球内陷,面部软组织变薄,贴于面颇。腹部吴丹状。全身各大关节脱位;尸体柔软。在预部皮肤可见6XIcm的条形挫裂创,深达颅骨;右倾部皮肤有scm的弧形挫裂创,其弦长Z.4cm,相应部分颅骨可见相应形态大小的凹陷骨折;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皮肤损伤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方法,探讨其在法医学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皮肤切创和挫伤组,分别在大鼠背部制作皮肤切创和挫伤,各组分别在损伤后0h、4h、8h取皮肤组织及对侧无损伤部位皮肤,检测NMR一维1H谱,观察受创皮肤的分子代谢产物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挫伤组、切创组背部损伤处皮肤的1H-NMR图谱在损伤后4h和8h分别检测到较多NMR波峰,波峰的高度和总面积也发生了改变,与对照部位皮肤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组织代谢产物有望用于损伤经过时间的法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4.
1.1简要案情某县村民在村旁一山地发现一具白骨化尸体,县公安局提取尸体肝区部位泥土(检材泥土)及尸体旁泥土(空白泥土)各1份进行毒物分析。1.2样本预处理取检材泥土5g,用V(丙酮)∶V(水)=5∶1的混合液10mL浸泡1h,超声提取30min,滤出混合液,置60℃水浴挥发去丙酮,剩余水液以二氯甲烷5mL提取2次(振荡10min,离心5min),合并有机层用氮吹仪浓缩至干,100μL甲醇复溶待检。空白泥土使用同样方法平行操作。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县村民在村旁一山地发现一具白骨化尸体,县公安局提取尸体肝区部位泥土(检材泥土)及尸体旁泥土(空白泥土)各1份进行毒物分析。1.2样本预处理取检材泥土5 g,用V(丙酮)∶V(水)=5∶1的混合液10 mL浸泡1 h,超声提取30 min,滤出混合液,置60℃水浴挥发去丙酮,剩余水液以二氯甲烷5 mL提取2次(振荡10 min,离心5 min),合并有机层用氮吹仪浓缩至干,100μL甲醇复溶待检。空白泥土使用同  相似文献   

6.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前伤、死后伤、麻醉伤和正常对照四组,损伤时间为15min,取创缘皮肤为检材;IL-6引物为寡聚核着酸引物(27hP),内对照引物为Tx基因(20hP),用TRIZOLTMTotalRNA提取试剂盒抽据总RNA,AMV逆转录酶使mRNA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得出:在生前伤、麻醉伤以及正常皮肤中均能扩增出IL-6cDNA片段(590hp)和内对照Tx基因片段(188b),在死后伤组只能扩增出Tx基因片段;图像分析凝胶灰度扫描;生前损伤组与麻醉组无显著性差异,而二者与正常皮肤组有统计学差异。藉此,运用RT-PCR法可以准确区别大鼠实验性损伤的生前伤与死后伤。  相似文献   

7.
经10例食用白蘑菇中毒死亡尸体法医学检验,中毒死亡由1天到8天,尸体中毒一般特点是:外部皮肤和粘膜发黄,肠、心、肝粘膜多处出血,胃粘膜及肾上腺皮质层出血,肝、肾出现营养不良。对中毒尸体进行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在肝组织和胃粘膜中出现坏死病灶,肝组织出现明显粒状营养不良,弯小管上皮坏死,心肌和大脑实质出现营养不良。从尸体肝脏和肾脏不同部位割下5-7块检材,总量5-6克,然后烘干,在马弗炉中400-450℃高温灰化。将得到的灰和炭粉按1∶1混合,取20毫克混合物放入碳电极喷火口。测定条件仪器:ИСЛ-28石英光谱仪电弧电流:10A 分析间隔:2mm 狭缝:0.010mm 曝光:60秒。在尸体肝、肾检材中检出银,分析线为328.01nm和338.29nm。尸体测定结果发现,早期死亡(1-2昼夜死亡)尸体中肝脏银含量较高,肾脏银含量较低,晚期死亡(7-8昼夜死亡)尸体中肾脏银含量较高,肝脏银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致伤物 ,其所形成损伤形态各不相同。即便同一钝器 ,因接触面不同、作用方式不同、作用力量不等 ,所形成损伤形态亦不相同。笔者在日常检案中遇 1例同一螺纹钢棒致多种形态损伤的案件 ,现予报告。案 例某男 ,5 4岁 ,个体批发商。某日被人杀死在其租住房内。尸检情况 :男性尸体 ,尸长 16 3cm ;顶枕部见一斜形头皮裂创 ,呈左低右高位 ,创缘不整 ,创缘两侧见有等间距斜向平行皮肤挫裂 ,相应颅骨检见线形骨折 ;左侧颞顶部 11cm× 12cm范围内检见多条交叉重叠裂创 ,部分头皮挫灭 ,局部创缘两侧检见等间距斜向挫裂创 ,相应颅骨大面积粉碎性…  相似文献   

9.
1案情简介某女,31岁,农民,因与其丈夫发生争吵,被其夫用拳头击中头部,当即倒地,口吐白沫,不能言语,送医院抢救,不久死亡。2检验情况尸体于死后冷藏两天进行检验:头面部外表未检见明显损伤,左背及双手见散在小面积皮下出血。剖验见头顶正中及帽状腱膜下出血,大小为6.0cm×5.0cm,颅骨无骨折,脑室内充满凝血块。脑组织及相关检材的病检记录:脑重1200g,除表面淤血外,未见明显脑挫伤改变,剖开见脑室系统较多凝血块。右侧尾状核头部有0.3cm×0.1cm大小腔隙,内有出血。右侧丘脑近中脑多发性绿豆大小出血。…  相似文献   

10.
1案例资料2006年4月10日凌晨2时27分,山西省忻州原平市某公司职工医院1栋二层家属楼车库内发生爆炸。清理现场时发现32具尸体,其中男性16具,女性16具,年龄最大约74岁,最小出生95天。除1具尸体(小女孩)头颅缺损外,余31具尸体容貌尚可辨认,现场还清理出尸块12块。检验编号按先后发现顺序,将12块尸块依次编为1~12号检材。其中1、9号为上肢残端,4、5、6、11为下肢残端,2、3、8为躯干残块,7、10、12各为头皮1块;同时送检的还有两名失踪者母亲的血液纱布各1块,分别编为13、14号检材。DNA检验将1~12号尸块编号拍照,分别取较深层未粘灰尘的组织少…  相似文献   

11.
谈谈徒手伤     
徒手伤是指用手、足、头等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损伤,常见的作用方式为拳击、掌击、手指掐压、足踢、牙咬、头撞及肘顶等。徒手伤轻者可致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和浅表的挫裂创,重者可致骨折、内脏破裂,甚至死亡。在法医学活体检查中,徒手伤所占比重极大。由于行为人对被害人致伤部位、作用力大小和方位的不同,徒手伤除典型的新月形表皮剥脱及  相似文献   

12.
电伤微量金属简易检出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为寻求一种检出电流损伤中微量金属的简易方法,作了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1.离体皮肤取自五具尸体的胸、腹及背部,其大小各约20×1cm。2.5‰2-亚硝基-1-萘酚/丙酮液;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学者在利用长骨,牙齿等推断尸体的年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成果。但在碎尸案,爆炸案,交通事故及飞机失事案件中,利用仅有的残留皮肤推断年龄,只在日本有所报道[1]。本文就164例尸体胸部皮肤的组织切片观察测量,建立回归方程,其计算结果对年龄的推断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与制备收集收集吉林地区命案尸体及非正常死尸体的皮肤标本164例。取材于胸部正中线右侧第2~3助间皮肤,纵行切取约4cmX2cm且带有少许皮下组织并标记姓名,年龄、性别、死因、死亡时间及提取时间。放入IO%甲醛溶液中固定一周…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1.1案情摘要陈某,男,30岁。某日自4m高处跳楼,立即送医院抢救1h无效死亡。1.2尸体检验死后2d尸体检验。尸长170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僵分布于四肢大关节,尸斑淡红色,位于腰背未受压部位,指压后不褪色。左顶部至左耳后头皮青紫,大小12cm×10cm,左眼上下睑皮下青紫,大小8cm×6cm,双眼球结膜未见出血,  相似文献   

15.
在钝器损伤中,一个致伤物体与人体接触一次,可以形成两个、三个、乃至更多个损伤。这种损伤,自于其数目较多,而且常常是分散孤立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稍一疏忽,会将多个损伤,看成是一个致伤物体多次打击形成或者是多个致伤物体形成的多数的损伤,从而导致鉴定的错误。只有真正地认识和掌握了这种损伤的特点,并在检验损伤时,注意观察和识别它的特征,不仅可以作出致伤凶器的推断,而且通过与嫌疑凶器的比对检验,也能够准确地认定致伤凶器。例如,某市倪某被杀案,尸体检验时,发现其左顶结节的前方有两个并列的“L”形头皮挫裂创,…  相似文献   

16.
1案例资料王某,男,72岁。2006年11月5日被人发现死于山林中,尸体周围见70cm×60cm面积血泊。经查:王某当日上山种田,追打1头受伤野猪过程中被其撞翻在地后死亡。尸体检验主要所见上衣前侧上腹部见2处相距2.5cm的破口,长度分别为0.5cm、1.Ocm,破口边缘不齐;下身内、外裤呈多条撕裂状,上述衣着均被血迹浸染。右上腹及上腹正中见“八”字形挫裂创及自右下向左上的条形表皮剥脱,  相似文献   

17.
电击致人死伤是法医常规检案工作中十分常见的一类案件,法医在检案工作中,必须仔细在尸体上寻找有无电流斑,并提取相应或疑似电流斑的皮肤检材行组织病理学检验确诊,这类案件在时间上往往比较紧迫。  相似文献   

18.
案情冯XX,女,50岁。1991年6月2日曾与邻居发生纠葛。6月4日下午3时冯在家门前突然尖叫一声“救命啊”,邻居赶到时见已昏倒在地,随即送往某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诊断为脑出血。家属对死因有怀疑,要作法医学尸体创验。尸检腹部膨隆。除右足背皮肤两处挫伤,大小分别是2.5cm×1.5cm,2.5cm×1cm。体表皮肤未见损伤或异常。解剖见左侧胸腔内积留咖啡色样液约300ml,混杂食物碎屑。左隔中央部分缺损,缺口17cm×cm,边缘光滑,周围无脓肿及出血。部分网膜、胃体及左侧结肠曲部经此缺损移入左胸腔内。胃体部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皮肤挫伤后NF-κB mRNA时序性表达规律,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皮肤挫伤模型,于伤后0.5,1,6,12,18,24,30h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按照0.4μg总RNA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以rlp32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正常皮肤组织NF-κB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皮肤挫伤组织中NF-κB mRNA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5),6h出现高峰,12h降至正常水平,随后略有回升。结论大鼠皮肤挫伤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楼旭鹏  冯琼  龚志强  许小明  郑剑  凌思群 《法医学杂志》2007,23(3):177-180,184,F0003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以寻找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5例不同损伤时间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TLR2、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3例正常小鼠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阳性细胞比率(单核-巨噬细胞阳性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三种阳性细胞总数之比率)与损伤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3.8099 0.9572x-0.0077x2 1.5×10-5x3(R2=0.872);y=25.2256 0.7893x-0.0059x2 1.0×10-5x3(R2=0.879)。结论TLR2、TLR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内单核-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比率与损伤时间相关;检测损伤区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的表达可望成为推断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