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情况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形式。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联合劳动仍然是主要的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劳动是大多数人取得消费品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马克思的设想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关于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3,3(3):44-47
讨论分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一些基本原理.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平,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社会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都按其提供的劳动进行分配,这就是按劳分配。它是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它的主体地位,就会改变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要素优先分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符合我国实际及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必须长期坚持。要坚持这一根本分配制度,就必须真正弄清它的内涵和本质。为此,研究和确立劳动力要素优先分配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和有意义的。笔者在此谈几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同仁。一、经济和分配的市场化过程,与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首要获利能力,成为劳动者参与收益分配的第一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重要理论基础,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新形势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使作为创造价值源泉的"活劳动"与其他要素相比能获得较高收入,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中也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者在再分配中能获得一定的公平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的"按需分配"理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诸如马克思"按需分配"理论只是一种空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为理想的分配制度,不需要研究按需分配理论;按需分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平均主义思想;按需分配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推动社会发展等,澄清这几个误区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推动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对计划经济时期收入分配理论和分配模式进行了长期深入的反思。他认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必须考虑我国现有经济发展阶段水平。随着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改革方向,确立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目标,为完善分配理论和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扫除了思想障碍,构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框架与不平衡发展的分阶段战略设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基础。在这一理论与改革目标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8,(1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  相似文献   

10.
刘绵勇  毛日清 《求实》2003,42(10):31-33
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平等地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共同劳动。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质上都是国有 ,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应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国有制只是公有制的一种特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陈夷茁 《探索》2002,(2):95-97
当前,我国社会中分配存在着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的地方,突出表现是收入差距悬殊和过于平均化的问题。解决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的思想,坚持和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分配方式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基本特征,也为分配方式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若干认识。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此进行了科学的论述。他指出,在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条件下,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实行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肯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内在机制。分析和研究这种分配制度及其内在机制的特点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在分配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现行分配制度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 ,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是分配主体多元化。即由单一的劳动参与分配转变为多种要素参与分配。首先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克服…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从范畴学角度而言,公有制概念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概念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属概念,后是是前者的种概念,两者具有不同的内涵;过渡时期的公有制概念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概念同属公有制概念的平行种概念,它们不能划等号。我国处于过渡时期,而且是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公有制不但不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也不同于过渡时期高级阶段的公有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有制也有根本的区别。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方面要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必须贯彻落实《宪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参与国有企业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理论,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针。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正确结合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完善和发展农业生产责任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指出的“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的精神,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际,对引起财产变化的决定因素、客观因素、政策因素、思想理论因素进行了剖析,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时期内,只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把所得的财产主要用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就应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不能以财产多少作为判定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关于收入分配思想的核心内容。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至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转变,中国的分配政策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平等平均的分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我国农村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两次较大变动。从土地改革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不同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不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分配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与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合理的社会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分配制度进行一些不成熟的探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人分配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坚持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原则 在个人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原  相似文献   

20.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公平分配”理念的批判,系统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前提、对象、原则和实现形式,进一步指认了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是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根本前提,明确了分配在本质上由生产所决定,提出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的设想。透过《哥达纲领批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理论,启示我们在看待分配的问题上要认识到实现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渐进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尊重生产决定分配的社会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