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不久,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出人预料地移交帅印,而更为轰动的却是比尔·盖茨辞职的消息公布后,微软的股票从当天的106美元上升到了周五收盘时的111.69美元。行家分析,个中原因主要是比尔·盖茨面对美国司法部要将微软一分为三时,主动收缩战线,放弃相对的弱项,潜心“软件”的看家本领,这是一种“舍得”谋略所起的作用。 “舍得”即有“舍”才有“得”。早在八十年代,我国海尔集团就有过类似的举措。当初海尔集团是最后一个国家定点的生产厂家,在此之前,全国已有40多家定点厂。1986年,正值海尔人开发系列产…  相似文献   

2.
焦点人物     
《瞭望》2004,(2)
张亚勤:盖茨钦定的副总裁 微软1月7日宣布,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在业内有“天才少年”美誉的张亚勤是盖茨钦定的人选。他将成为全球惟一一位从中国本土直升至全球任副总裁的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也是继前任研究院院长李开复之后进入微软核心层的又一位华人。看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在是一块升迁的好跳板。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心与腹地的相互作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它带来的影响正使人们感到一种十分严峻的挑战:美国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那个“微软”公司的实力就有几千亿美元。“微软”公司是当代信息技术的密集型产业,可以说,也是最新现代化技术的一个世界级“龙头”,它的作用已使城市...  相似文献   

4.
和一些动辄以气壮山河的名字 命名的公司不同,美国微软 公司的英文名字拆开来翻译是又小(micro)又软(soft)。然而,这个名字很“谦虚”的公司业绩却很不“谦虚”——从1975年创业以来,只用了短短25年时间,就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信息时代的巨无霸。而且身为全球信息界瞩目的反垄断案的被告,它似乎一点都不服软。软件业恐龙-可能面临肢解 1999年 11月 5日,负责微软一案的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公布关于微软公司垄断事实的调查报告,称微软公司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性销售行…  相似文献   

5.
宣称“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大抵是不错的。能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似乎还可以研究。但它确实揭示了一个现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即每一事物都拥有区别于它事物的自己独具的特征。这对于开阔人的思路,深化人的认识,促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青岛“海尔”总裁张瑞敏名列第26位。据悉,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有影响力的美誉。美国GE的威尔奇、微软的比尔·盖茨和IBM的卢·格斯特纳位居前三名。亚洲进入“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的共有3位,另外两位是日本索尼公司和丰田公司的领导人。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入选的国际大公司的领导人具备的共同特点是:“有坚定独到的经营策略,使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达到最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在行业领先,具备持续稳定的赢…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息化为世界经济提供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得益于社会信息化 美国思科(CISCO)公司,是有史以来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公司,1995年,它的年营业额还只有15亿美元,到去年已经达到170亿美元,而且,它的股票市值,也一度超过微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这些巨无霸而位居第一。 思科公司的快速发展来自并购,同样来自全面的网络经营战略,它是最先并且最充分运用网络的企业,是网络应用的最大得利者,今年上半年,思科销售的交换器、路由器、集线器等产品97%的定单都是通过互联网传递的。 思科对于互联网的运用几乎渗透到了企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无论身处世界何地…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月初,一封群众来信送到了邮电部部长和副部长们的办公室。 来信人是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的一位服务工程师。他在信中说:他所在的服务站,“每天都有大量国内的通信联系,还有大量的洲际长途(电话)”。可是,由于北京的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十分落后,  相似文献   

9.
据说,在美国出现了一个学习比尔·盖茨的活动。学习他争当世界首富吗?不。是学习他身上的“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对自己吝啬。他平均每分钟挣6596美元,折合人民币五万多元,可对自己却十分吝啬。穿的,没有一件名牌。有一次,他参加世界顶级企业家聚会,穿的套装价格还不值歌星影星们一次洗衣服的钱。他的午餐,经常是不到两美元的汉堡包就打发了.他有次赴会,助理给他订了一套豪华房间,他气得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第二个亮点,是对社会慈善。他多次到贫民窟探访,关心弱势群体冷暖,为了解决他们的医疗、教育等问题,捐出79.762…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也出“产品”,它生产的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精神产品。它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载体促进客体主观世界的转变,进而作用于客观世界,来实现其思想价值。这种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书刊、音像等学习资料,也包括活动、教育等服务过程,大到开展一场教育活动、选树一个典型,小到一次谈心、一篇论文等等,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产品”,都值得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加以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代政府管理新范式:企业家政府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丁煌 《行政论坛》2000,(3):11-13
范 式(Paradigm)一词本是现代科学哲学中的术 语,196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库恩在其《科学革 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对“范式”的概念作了为学术界所共识的界定:一个科学的范式就是一套关于现实的假设,这套假设比其它的假设能更好地说明当今的世界,亦即每一个科学范式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则来说明它面对的一套事实。①后来,库恩的追随者对范式的内涵作了更为周详的揭示,即范式就是世界观、一般性的观点以及分析复杂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范式是一学科内范围最广的共识单位,它包括概念、样本、理论和方法,并将它们与所用工…  相似文献   

12.
4月 25日虽然是工作日,但山东某县卫生局从早到晚却没有一个人办公,因为该局一局长的公子结婚,都跑去帮忙贺喜了。 是日上午,鞭炮声、音乐声震耳欲聋,迎娶新娘的车是公车自不必说,卫生局工作人员则成了跑前跑后的“迎宾队”。办公楼只有局办公室有几个人在抽烟打牌。一位前去办事的同志问何时可以办公,被告知 3天后再来,因为婚事要忙3天。局长公子结婚,机关歇业三天,果然好不威风! 结婚是人生一件大事,但最大也不能“大”到叫一个县的卫生局停止办公三天,全机关人马全去操办婚事这一地步吧?一个卫生局局长竟然把一个县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从对一个命题的论争谈起科学研究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很长时间里被当作是常识的命题后来反而成为争论较多的问题。“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就是这样的命题。以前,大家把它看成是一清二楚的,但是现在人们对它的看法却不那么一致。一些人认为,所谓创造,当然就已内在地包含着“有目的、有计划”这一类东西。这些正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是自觉性的表现。因此,原有的命题就被理所当然地理解为:人民群众自觉地创造历史。但是,如果稍加推敲,疑问就出来了。“在世界经济中,每一个生产者都意识到自己给生产技术带来了某种变化,每一个所有者都意识到他在用一些产品交换另一些产品,但是这些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16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马里兰州出席美国空军协会年会时,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为加强美军的空中远程打击能力,他支持美国空军研发新式远程(战略)轰炸机。虽然对于这款新型轰炸机型号盖茨讳莫如深,但舆论普遍认为它应该叫“B-3”。  相似文献   

15.
胡羽 《侨园》2003,(4):36-37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难脱俗,先后与3位女性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瓜葛,一次次演绎出“英雄难过美人关”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的发展,一直受到传统布局的影响,难以在改革开放中施展“大手脚”。最近,长沙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把长沙建设成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战略,颇具新意。为此,我们走访了长沙市委书记秦光荣。 秦光荣认为,城市是敏感的经济部位,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经济的冲击,中国的城市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沿海、沿江及内陆的一部分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向国际化都市发展的战略。世界国际性都市,与一般性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它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辐射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区域和本国,而且是世界或世界的某一区域,它的功能是国际性的;每一个国际性城市都各有特色,但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凭借着机敏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四海为家的脚板这三样“法宝”致富的温州人,闯进了北京城,悄然在紫禁城下建起一个全新的村落——“温州村”。在任何一张地图上,都看不到“温州村”的名字,但你如果问起“温州村”,每一个北京人,每一个浙江人都会告诉你。“温州村”,早已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村子,它已超出了地名上的意义,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增长率让世界注目,两国的市场对外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对比两国一直是世界媒体的热门话题,人们热衷于对比两国的经济发展,一会是“龙象之争”,一会是“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之比。而印度经济学家、尼赫鲁大学副校长巴巴塔查亚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就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中国给印度提供的更多的是挑战和启示,如果说机遇,那也是主观造成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土地问题非常复杂,几乎每一块土地都有一个故事。”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相似文献   

20.
1月19日的《理论信息报》刊登了全国“世界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学术讨论会议对“现代化”的概念问题的几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和社会的综合概念,在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即向某一地区、某些社会部门所达到的先进水平看齐。更多的同志认为,“现代化”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总的动态的概念,它的核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它是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