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企业法人的宪法权利研究宪法学一般认为,基本权利之本质在于盪细鎏逑碛忻馐芄腋稍ぶ?由领域,因此,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系以保障自然人为其初始之立法目的,申言之,基本权利的主体只有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不包括法人。然而,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2.
宋仕强 《法制与社会》2012,(24):131-132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法治环境下自然人的诉权主体资格备受争议.自然人虽然是商品社会中最小的组成单位,但从其社会属性出发,他应该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参与者.与此同时,自然人受诉讼法中的诉权主体资格的限制,往往难以参加环境公益诉讼当中.在这样的法律困惑下,有必要重新思考传统诉权资格理论.通过分析美国、英国的相关规定,对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自然人诉权资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雾里看花:自然人破产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兴权 《河北法学》2006,24(4):43-47
是否规定自然人破产,是破产立法过程中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支持论的各种观点缺乏社会性关注,带有很大程度的臆断性;批判论的分析思路值得肯定但缺乏充分性.自然人具有破产能力属于一个自然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现阶段有必要选择自然人制度.是否引进,是一个社会政策性的而不是一个法律技术性的问题.就目前社会经济文化法制条件看,我国还不适宜规定自然人破产特别是消费者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非法人的企业、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组织和自然人不具有破产能力,这对于我国破产立法来说是一个缺陷。目前,从债法立法的完整性和我国现阶段社会需求来看,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必要的。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商品经济的商事立法体系,协调债权债务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破产制度的基础和起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承认自然人的破产能力并且选择了适应本国的具体国情的立法模式。我国尚未承认自然人破产能力,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逐渐开始关注自然人破产制度的设立,相关的立法也正在酝酿。但是,我国现阶段仍缺乏设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法律环境。本文通过法理分析、国外经验的借鉴、我国现状的理性审视、具体案例的综合分析,指出我国在完善立法的过程应首先依托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确立商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世界各国的破产法律制度,尽管采用的是不同的破产主义立法,但商自然人都是其破产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目前的《企业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破产的程序都只规定了企业法人具有破产资格,而不承认不是法人的企业、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组织具有破产能力。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自然人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经济组织,且濒临“破产”的问题亦相当突出,目前全国人大授权有关部门起草的新的《破产法草案》虽已大胆写进这一内容,但仍存在激烈的争论。那么,这些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自然人真的不应该具有破产能力吗?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对商自然人破产立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编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破产法中没有自然人破产制度,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创建自然人破产制度可以借鉴先进立法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考虑确立自由财产制度、许可免责制度、复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控制权是遗留课题,有待后续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进一步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规定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的数据权,未做实质区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了个人信息决定权等若干权利.信息的人格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性质,属于区别不同自然人人格权的客体种类....  相似文献   

10.
引言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其保证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正常运行的破产制度也是当今世界最为发达和完善的。美国破产立法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破产立法吸收和借鉴。本文拟就美国破产法中自然人破产时适用的有关豁免财产的规定作一简要探析 ,以资对我国今后的破产立法能够有所启迪。一、豁免财产的概念界定美国传统意义上的破产是一种为一般债权人提供公平分配财产机会的程序。发展到今天 ,由于人权保障的发展 ,破产法已经由过去单独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变为为债权人和债务人提供双重保护。保护债务人利益的全新开始 (freshstart…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非自然人作品权利归属立法缺陷分析我国著作权法基于保障作者权益的立法目的和宗旨,对自然人作品、法人作品、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制度设计,为表达方便,本论文将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对法人作品进行了规定.对于由法人或者其他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传统的关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独立性地位。通过比较相关国家的立法例与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提出区分民事责任的形式、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判断标准的二元双重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许多已经或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均就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进行了专门立法。我国在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也通过颁布单行法的方式对奥林匹克标志给予特别保护。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立法并非屈从于外力运用国家强制力而强加于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异化物,而是将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基于本土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通过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活动,以法律手段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美国业余体育法的发展历史.并通过解析 SFAA 诉 USOC 案中法官对美国业余体育法的阐释分析和探究该法的价值取向与具体适用原则,从而厘清美国奥林匹克标志保护的立法逻辑和进路。这不仅对于反思我国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立法现状具有参照作用,对于理性选择规制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诚 《法学家》2007,1(2):18-22
一、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民主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六个原则之一,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六项措施之一,阐明了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法治不仅是工具、手段,而且是理念、目标.国外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说明,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存在密切联系,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如英国作为最早进行社会救济立法的国家、德国作为最早进行社会保险立法的国家、美国作为最早进行社会保障综合立法的国家,其立法无不源于社会矛盾的剧烈,其立法也都达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认为危害环境罪是自然人或法人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故意或过失地超标准排污或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像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或有造成严重后果危险的行为。对这种犯罪的违法性判断应采用“容忍性危险论”。鉴于危害环境罪的特性.作者认为在环境刑事立法过程中.应规定危害环境罪为危险犯。并且主张采用法典式立法形态,即规定危害环境罪专章。对实施危害环境罪的自然人可判短期自由刑和罚金;对法人可判罚金.没收非法所得。  相似文献   

16.
《民法通则》中以“公民 (自然人 )”来表述民事主体 ,引起作者的研究兴趣。本文认为在西方语境中 ,民法上的民事主体的现实基础是市民社会中的市民。西方社会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认识市民 :自然状态中自然人享有自然权利 ,自然人带着这些权利步入市民社会 ,国家只是为了保障个人权利而存在。所以 ,在民法用“自然人”表述民事主体蕴涵着天赋人权的价值理念。我国清末以来 ,移植西方民法 ,曾使用自然人一词。但是 1 949年建国以后 ,中国民法以“公民”来表述民事主体 ,直至《民法通则》中再次出现自然人。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我国民法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笔者将借鉴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观点     
《法人》2004,(5)
要把产权清晰到自然人学者文宗瑜日前指出,研究对比中国、美国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可以发现,美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大部分是自然人,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而中国是国有法人.美国37个州要求工商注册登记后必须是自然人持股.香港本地发起设立的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必须有3个自然人股东. 与法人股东相比,自然人股东是直接的利益主体,股东所持股份与产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清晰.自然人股东关心自己所有权产生的收益,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在自然人股东身上得到最充分体现,只有把产权清晰到自然人,才能建立与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才能塑造出现代公司.  相似文献   

18.
席涛 《政法论坛》2012,(5):59-75
立法前评估,主要评估立法的必要性、合法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评估立法要设计的重要制度和规则的约束条件,评估立法预期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达到立法配置资源的公平与效率。立法后评估,重在评估立法实践,评估法律法规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实际影响,评估社会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具体问题。立法评估运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方法,衡量法律法规的公正和效率。减少法律法规的试错成本,解决制约设计的制度和规则的约束条件,应当重视立法前评估。  相似文献   

19.
环境赔偿法——以荷兰为例的社会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擘 《科技与法律》2005,(1):104-110,122
本文对环境民事责任立法进行分析,以图有益于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环境责任立法的讨论.主要分成两大部分.首先运用比较法分析,介绍荷兰的环境民事责任成文法与相关判例法,①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希望能为中国的立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有效途径.然后,主要采用社会法学观点进行分析,讨论荷兰判例法的相关规范移植到中国的可能性和效果,并从公平正义、法律意识等角度,对中国的新立法做出预测.社会法学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强调判例法对于环境责任立法的重要性.在环境法这样一个复杂领域,法律规范应当来自于现实而非抽象的原则性规定.通过对一些已经被欧洲各国承认的判例的介绍,论证法学与社会经济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于立法的重要意义.环境民事立法应当具有环境个体保护的立法价值,还必须体现公平正义积极有利于法律意识的提高.同时,要配之以相当的执行力度,这主要有赖于法律有关规定和诉讼成本以及胜诉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姝卉 《法学》2024,(3):17-31
数字技术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服务能力及效率提升的同时,使自然人隐私权面临以保障安全和发展经济为名的潜在威胁、数字伦理缺失等多重消解风险。当下中国形成了以《数据安全法》保障数据安全、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以《民法典》保护自然人隐私权的立法模式。但在数字时代,上述立法模式存在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界定不明、缺少流动场景下对隐私权社会属性的重视、隐私权法律救济和责任规制缺失、国内外的隐私权保护立法衔接不足等问题。在数字时代,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立法的完善,应从法理和适用规则上界分隐私和个人信息,依群体分类保护隐私权,完善私密信息的法律救济规则,健全对重点场景和行业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数字贸易与隐私权保护国际规则,强化自然人对数字社会治理的参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