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义利观问题是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联在一起的 ,是同社会的政治理想、经济目标和道德原则相辅相成的。义利关系在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义利关系的价值特征应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社会主义义利观———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一般来说是重义轻利 ,追求抽象的道德原则 ,忽视个人的物质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后 ,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尽管受到多次冲击 ,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造。尤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以否认价值规律作用为显著特征的产品经济及其价值观念 ,顽固地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在剖析中西义利观区别的基础上,把义和利的内涵分别分解为私利、公利和正义、仁义等不同层次.然后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本质的考察,提出理解义利关系的三大理论原则第一,以私利为动力,以公利为目标;第二,以正义为约束,以仁义为引导;第三,以利释义,以义制利,义利统一.最后根据以上原则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义利统一的三个层次合理谋利即是义;增进公利即是义;自觉让利即是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经济运行机制,依托于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形成。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盲目性、局限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决定了市场经济必须也只能是法制经济,即要坚持法制的统一,运用司法手段引导、调节和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打破地区、部门封锁,保障、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经济领域和执法领域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和产生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向前大步迈进。如何适应这个新形势,掌握领导经济建设的主动权,是当前市、县地方党委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使地方党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承担起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需要着重明确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特点陈文椿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规律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课题。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无疑将有助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本文依据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改革阶段之所以是攻坚阶段 ,是因为它要解决经济体制改革最根本的也是最困难的课题 :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细胞—国有企业①—中实现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或内在统一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决定着整个体制改革的历史性结局。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答由它引出的三道难题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有制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范围如何确定 ;二是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相统一的前提、途径是什么 ;三是如何设计公有制与市场机制内在统一的模式———国企改制的目标模式。本文试就这三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有制存在的根…  相似文献   

7.
陈德金 《青年论坛》2002,2(4):13-14
义利观念即人们对义利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传统义利观念多重义轻利。现行的义利观念则多侧重义利“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构建、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念。  相似文献   

8.
现代儒商应具备的素质和特征是:“以德为立身之本”,坚持义利统一;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实行人本管理;树立创新意识。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塑造和培育一大批现代儒商,建立当代中国企业家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重建新型义利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应该予以扬弃,而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滋生的“见利忘义”的功利论则应受到抨击,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去建构义利统一、义利双行的新型义利观。  相似文献   

10.
做好保密工作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李国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保密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既是保密工作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保密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保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密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首先是服从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迟桂华 《前沿》2006,(5):87-8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本文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就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联系、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实践基础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层次性等问题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北京观察》2004,(3):4-5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之一;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致公党北京市委根据这一精神,组织专家学者以北京区域经济发展为课题,调查研究,对统筹区域经济、促进首都整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刘显才中央和地方关系是直接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1995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  相似文献   

14.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特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全国的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辛勤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既讲竞争,又讲道德,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颇具新义的思想理论观点,即关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论述,这应是我们深入思考和处理竞争与道德辩证关系的准则,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逐步克服并最终消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一、社会主义竞争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来我们今天所讲的竞争,并不是抽象的、笼统的竞争概念。我们所讲的竞争,是与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文化是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我们研究文化产品的取向,是要解决文化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取向是一个新课题。在实践中文化生产必须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在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文化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实际上却是搭经济的车,而不是…  相似文献   

17.
在义利关系问题上,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或是“义利并重”,历来为诸多思想家所探索,争论不休。历史发展到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义利观,是当今中国人民要逐步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种义利辩证统一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又是对历史上义利观中合理因素的批判继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标志着人类在义利关系的…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认识与实践不统一,动机与效果不统一,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不统一的两难性问题。这些两难性的问题困扰了一部分同志的思想,对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障碍作用。正视这些两难性的问题,用科学的、唯物辩证的观点、方法去认识这些两难性问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处理这些问题,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着两难性问题在全面推…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冯豫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战略决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对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作为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政绩进行正确评估呢?下面就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