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日益增多,而如何确定来往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自然人(个人)的国籍,不仅涉及到国家和本国国民的权益,而且涉及到一国与别国的关系。一、确定自然人国籍的国际意义国籍是指一个自然人(个人)具有的某一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资格,是连结自然人(个人)和国家的法律纽带。国家授予自然人(个人)以国籍,使  相似文献   

2.
论国籍唯一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NTHEPRINCIPLEOFSOLENATIONALITY国籍问题,不仅国际公法研究,国际私法也研究。国际公法是从国家与居民的关系的角度研究国籍问题,国际私法是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角度研究国籍问题。每个公民都应有一个国籍,也只应有一个国籍,这就是国籍唯一原则。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肤浅认识。一、国籍抵触的产生国籍抵触即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有不止一个国籍,或者根本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国籍是一个人同一个主权国家的一种固定的法律关系.是一个人作为某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一种法律资格相对立的本国国民资格。在…  相似文献   

3.
外商投资国民待遇若干问题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待遇是外国人同内国人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享有同等法律地位的一种待遇制度,其适用对象是外国人,而不是本国国民.故外商投资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是外商投资者及其投资而不是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要求的是给予外国人不低于本国国民的待遇且有其合理的例外,不存在所谓“超”或“低”国民待遇之说.在国际投资领域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结合起来使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决不能依据最惠国条款而自动享有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4.
国民待遇制度的基本涵义是:外国人同内国人在享受权利和义务方面,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即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授予或签订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承担义务、承诺给予外国人所享有的民商事权利,不得低于本国人所享有的同等权利。国民待遇是传统的外国人待遇制度之一,它萌芽于中世纪后期。早在厂世纪时,有的国家就开始通过订立条约来相互给予对方特定人员与本国人员相同的待遇。然而,国民待遇作为一项制度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才形成的,如1804年的(法国民法助第11-13条首次在国内立法上对国民待遇作了规定。由于该规则标准在适用上具有…  相似文献   

5.
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的法律思考李仁真,周家贵一、国民待遇的一般含义及实践发展国民待遇要求一国以对待本国国民之同样方式对待外国人,也即外国人与本国人享有同等待遇,于它确有标准可循,因此成为国际上关于外国人待遇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①。国民待遇是国际经...  相似文献   

6.
公民一般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公民这个概念与人民的概念不同,它是从法律的角度说的,表明国家确认居民的法律地位,表明居民应受到我国法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林金香 《法制与社会》2010,(17):11-11,13
国籍是区分居住在一国的本国人和外国人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往,国民之间的流动,对于国籍的界定比以前更重要。当今社会,双重或者多重国籍已经司空见惯。双重国籍将带来何种利弊?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国籍政策的演变,分析了双重国籍的利弊,从而指出双重国籍制度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与该国有着永久的法律联系,无论他在何地,都要服从该国的管辖,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当他在国外时,如果他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可以得到该国的外交保护。有关国籍问题,通常由各国国内立法加以规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单行的国籍法,也有些国家在宪法和其他法律(如民法等)中规定有关国籍问题的条款。国籍  相似文献   

9.
一国刑法对本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其领域内的犯罪行为都适用,称为属地原则;而在要求对本国公民在国外的犯罪行为适用时,则称为属人原则。这两个原则如果同时运用,一国对在其领域内犯罪的外国人根据原则行使管辖时,该外国人的所属国根据属人原则要求其行使管辖,必然会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私法中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内容主要包括:外国人能否在内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外国人在内国能成为哪些法律关系的主体;以及外国人能否利用内国诉讼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实体权利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外国人的民事待遇制度来加以规定的。目前,国际上关于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制度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国民待遇。又叫平等待遇,即指所在国家应给予外国人以内国人所享受的同等  相似文献   

11.
浅析“有效国籍”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该原则的背景──国籍及其复杂性 根据《布莱克氏法律词典》,国籍即“一个人基于隶属某个国家的事实而具有的身份或资格”。①它与公民资格或国民资格相对应,都用来确定个人与国家之间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只不过后者用于国内法,而前者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国际法上。毫无疑问,国家有权以自己的法律决定谁是它的国民,因此国籍得失问题原则上属于国内管辖事项,即一国的内政问题。国籍的取得莫出五类,一者为出生取得,二者为归化取得(广义),②另有因回复(或恢复)、吞并、割让三种次要方式而取得国籍。③与此同时,国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承认双重国籍趋势下对效忠义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法学》2021,(1):120-132
人口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而区分本国人与外国人的法律依据是国籍。国家授予个人国籍的前提是其履行向国家的效忠义务,并保证效忠义务的排他性。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双重国籍的趋势让我们有必要反思效忠义务是否发生了变化。尽管有全球化、区域化、保障人权、尊重自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不变的是国籍效忠义务的基础性和强制性。如今,国籍效忠义务的排他性已有所松动,转变为有选择性的存在,即国家在国籍效忠义务的内核部分保留排他性,在非内核部分予以酌情弱化或放弃,并且借此服务特定的国家政策。尽管出现种种弱化现象,但国籍效忠义务的排他性还将继续存在,且更加差异化。我国可以有条件地承认双重国籍,吸纳更多的人通过法律认可的方式效忠国家。承认双重国籍的条件应该是满足实质联系要求,因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实质联系是履行效忠义务的基础。关于实质联系要求的法律规范应当兼具正面规定和反向排除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的投资争端公约》生效以来到1983年年底已有89个国家参加,其中大半是资本输入的亚非发展中国家。目前尚有部分发展中国家还没加入。原因是公约虽载明投资者的本国不得为他行使外交保护仅,但有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害怕外国行使外交保护权;有些发展中国家中,外国私人投资不多,所以尚未予以慎重考虑是否加入;也有的是等待观望。公约未得拉美国支持,因为它们坚持卡尔沃条款(Caluo Clause),只承认争端应由当地国管辖,依当地国法律解决,认为不得享有优于本国公民待遇。外国人既然本国人由本国法院管辖,受本国法律支配,外国投资者也应由当地国管辖,受当地国法律支配。阿拉伯国家中也有未参加的,这是因为它  相似文献   

14.
《宪法学》重点问题解答(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什么是公民、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凡属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这个国家的宪法、法律享受权利、担负义务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公民权利是国家通过宪法、法律所确认的公民实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即国家提供物质条件和合法手段,使公民有为达到某种目的的而实现某种行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给予在中国境内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国民待遇,视他们地位与中国公民同等,享受法律上的平等,一是表现在充分保护在中国的外国人的合法利益,二是当他们在中国触犯法律时,司法部门可以按照法律,视其违法性质和情节的轻重予以不同的制裁。打击外国人犯罪,不仅是在保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公民利益,更大程度是体现我国司法公正和严肃性。在接受《检察风云》杂志记者采访时,公安部的一位官员说,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都要面临外国人在本地区的犯罪问题。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外国人涌入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鱼龙混杂的群体不可能不发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6.
法人作为国际私法的主体,在其参加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法人的所属国问题。法人的行为能力一般是按法人的属人法即法人所属国的法律来确定。法人在其参加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纠纷,有时按法人的属人法解决。一国给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国法人以什么待遇,也因法人的所属国不同而不同等等。由于法人和自然人同作为国际私法的主体,两者同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法律行为能力,所以,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将表明自然人所属国的“国籍”运用到法人上,以法人的“国籍”来表明法人的所属国。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一国公民的足迹可以遍布全世界。各国公民之间的民事交往空前频繁,各国都有侨民在外国开拓、经营、生息。人总是要辞世的,辞世后如果一国公民的被继承人在一个或多个外国置有财产,其财产所在地和住所地分属不同国家,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不具有相同国籍,这就发生涉外继承问题。涉外继承是指继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法律事实(死亡)这三个要素中,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入世”,我国与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日益增多,而如何确定不同国家自然人(个人)的国籍,不仅涉及到国家和本国国民的权益,而且涉及到一国与别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公民权利再探讨——兼评“现代法的精神”杜力夫(一)问题的提出公民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公民权利,是指公民的法定权利。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确定公民权利义务及其界限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在法律的运行过程中,公民始终是落实...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中国监察》2012,(12):53
编辑同志:对未经组织批准,私自获取国(境)外永久居留权的行为,在党纪政纪方面应如何定性处理?读者:李明利李明利同志:永久居留权是指个人被容许永久居留于某国的权利和资格。拥有永久居留权的人称为永久居民。根据各国法律规定,永久居民拥有与公民大致相当的权利,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该国公民。中国公民获取国(境)外永久居留权并不代表丧失中国国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