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荷 《中国减灾》2005,(10):38-39
随着全球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武装减灾救灾工作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放眼我国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技术应用,还有很多问题与不足.为了拓展通信技术在减灾工作应用的领域和拓宽减灾工作者的思路,2005年9月20日,由国家减灾中心主办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灾害防御与救援指挥系统业务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技术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巨大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以固定通信、GSM等为代表的常规通信早已自成体系,形成规模;以铱星、海事通信为代表的卫星通信弥补了常规通信难以覆盖的区区域;以GPS、北斗、伽利略、格罗纳斯为代表的卫星导航技术开创了位置服务的新领域;集群通信、短波通信、芯片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张南 《中国减灾》2011,(5):50-51
应急通信系统、水利防汛应急通信技术、气象应急移动指挥系统、交通抢险技术、海事应急指挥系统……这些先进的应急技术与设备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和理念应用到我国的防灾减灾领域中,也会有别样的作用和价值。这些领域中的部分企业,用其先进的设备技术,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为减灾救灾领域开辟了许多创新之道。本栏目旨在通过学习电力、水利、气象、交通、海事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知识,打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互通,认真总结经验,以利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并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打开了"空中之眼"。一旦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在信息中断交通受阻的情况下,无人机可迅速越过高山河流阻隔,通过摄影、摄像或其他遥感手段获取灾情,及时为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同时在人力救援和查灾核灾无法直接介入的情况下,可完成  相似文献   

5.
正3月6日,广东省减灾救灾应急协会在广州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共有43个社会组织和专家会员代表参加。该协会旨在搭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服务平台,协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快速发展。协会成立后,将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信息资源平台,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支持位置信息服务(LBS)使移动产业面貌焕然一新,除了在商业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外,在应急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基于近实时定位、空间覆盖广、时间序列长等特点,移动位置服务数据是防灾减灾救灾不可多得的理想数据源之一,移动位置服务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正这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将原本分散在安监、国务院办公厅、公安、民政、国土、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部门的灾害管理职责和国家减灾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责加以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此举顺应了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时代发展要求,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按灾种分割惯例而形成的部门分割、政令不一、标准有别、资源分散、信息不通的旧格局,亦能够在统一管理的同时直接推行集中问责,从而重构了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16日,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研讨会,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张晓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部社会服务业处处长姬二明、民政部人事司科技标准化处处长邹永宏、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来自国土、住建、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领域的标准化专家以及部分防灾减灾产品研制生产企事业单位的3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会议。会上,民政、国土、住建、水利、农业、林业和地震等七个领域的标准化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的防灾减灾标准化现状和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有关防灾减灾企事业单位代表介绍了防灾减灾产品的标准化现状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处于重要转型期和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江西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讲话精神,顺势而为、高位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努力开创基层综合减灾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4,(6):8-13
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千5月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深入研究联合国《2015年后减灾框架》,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措施。讨论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转化应用,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2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要成就,认真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要求努力实现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衔接和协调有效加强、重大项目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减少、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等发展目标,提出了安徽全省综合防灾减灾九大任务和五大工程。它的出台将有效指导安徽省"十三五"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安徽省民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深入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政策支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培育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建立"三社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模式"、探索推进智慧灾害治理、积极探索整合防灾减灾救灾社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山东省开始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县的试点工作,并于四年后命名了首批1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从试点情况来看,基层的防灾减灾救灾制度得到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物资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基层减灾能力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综合减灾创建活动是全省减灾工作的重要抓手。山东各地按照"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以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夯实防灾减灾基础、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为核心,立足基层,深入开展全国和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科技不断助力灾情管理工作的创新升级,多终端多网络的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平台、覆盖全国的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全天候全天时北斗综合减灾信息平台、空地一体化灾害现场信息获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等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灾情之网"灾情信息获取能力事关防灾减灾救灾决策的科学性,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灾情之网"十分重要。"灾情之网"就是紧紧围绕灾情获取、  相似文献   

15.
正在自然灾害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作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的地区,山东省潍坊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以市民政局为代表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发力,有力推动了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灾害情况不同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具特点。因此,编制"因地制宜"的地方性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是必要且迫切的。福建、海南、江西、陕西四省结合本地实际,主动作为,编制本省"十三五"时期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进一步推动了本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本刊特别刊登上述四省"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过程、内容特点和实施计划,以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5):17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创新务实,开拓进取,以深入实施民政基础建设、民政项目建设、民政信息建设、民政法制建设、民政规范管理建设等"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基层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实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2,(3):17-17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创新务实,开拓进取,以深入实施民政基础建设、民政项目建设、民政信息建设、民政法制建设、民政规范管理建设等“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基层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实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十分重视抗灾救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完善救灾制度、建立相关机构,形成了与当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灾害认识水平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救灾模式。与此同时,一系列蓄洪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地震科学工作和科技减灾得到发展,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指示或批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减灾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