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前几年阜阳假奶粉致命、上海“瘦肉精”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以及“苏丹红”、“二恶英”、“孔雀石绿”等看不见的“杀手”相继现形,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难免心存疑惑:“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此类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亦非空穴来风。在建设“平安小康江西”的进程中,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
人天天离不开食品,食品安全关系每人的日常生活。但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却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吊白块豆制品,工业盐,潲水油,毒大米,毒鸡蛋,毒泡菜,毒奶粉,毒白酒,瘦肉精,苏丹红鸭蛋,硫磺银耳,敌敌畏火腿等,不一而足。造成老百姓对某些问题食品心存疑惧,发出“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的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的感叹。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10-11
诚信缺失之一:如何让人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爆发,导致人人自危,“见食起疑”。我们在一次次胆战心惊之后不由地惊呼:还有什么是能让人放心吃的?  相似文献   

4.
许筠 《群众》2013,(9):I0045-I0047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让人们对食品产生恐惧心理,并纷纷发出“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责问。食品安全如何做到让百姓放心而不揪心呢?政府监管如何实现零漏洞,企业诚信如何得人心,社会各方怎样使力,从而消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迫切需要实践探索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蒋红  刘英 《人大论坛》2012,(12):20-21
中国人见面爱问“你吃了吗”,这很好阿答,但如问“吃的安全吗”,谁订底气肯定作答?近些年,“问题奶粉”、“苏丹红”、“速成鸡”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十八人期间,《少年报》小记者孙露源在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上问:“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呢?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零食呢?”童稚...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受关注。人们在为“三鹿事件”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用什么才能保证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立法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7.
加强食品安全 迎接世博会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论坛》2009,(4):40-41
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我们身边还有安全食品吗?很多消费者甚至发出“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无奈之语。这些事实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忧虑,中国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在下降。而2010年,上海将迎来世博会,它的举办将极大地推进城市发展进程,通过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增加同世界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2月底表决通过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这意味着,所有食品上市之前都要接受检查。这一规定.似乎让人看到了一张打击黑心食品的天罗地网。但让人不安的是,此前曝光的大量食品,并没有享受免检待遇,为何也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13多亿人每天吃掉200万吨食物。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百姓关注,高层重视。然而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乱象频出,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膨大剂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黑心烤鸭……因此,有人以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  相似文献   

10.
元旦谜趣     
2005年,在“吃”这件事上,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被食品安全所吸引了。苏丹红、孔雀石绿、禽流感……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让吃得平安成为人们最大的希望。其实,健康饮食包含更丰富的内容,许多食物的营养还有待于被发现。在2006年,老百姓日常最关心的“吃”会呈现出什样的新趋势,如何才能吃得更好、更健康,专家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4,(1):94-96
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年货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时候,食品都是年节时期的主打消费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购各色各样的年货.但是在食品安全处处问题的今天。如何才能正确的选购食品呢?真正地做到把健康送给家人,朋友,让大家过个开开心心的春节。下面就来看看购买食品的几个妙招。  相似文献   

12.
最近,问题食品频频曝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卫生部门围追堵截,三令五申,但违法企业似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保障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俨然成了当务之急。消除法律真空、完善法制环境,这些外力确实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在食品安全链上的每一个企业是否循规蹈矩,依然牵动着食品安全的命脉。  相似文献   

13.
于浩 《中国人大》2011,(13):42-44
从“染色”馒头、“爆炸”西瓜、“绝育”黄瓜、“回炉”面包等层出不穷的“新鲜食品”,再到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苏丹红这些“传统小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使得老百姓高呼: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对此,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谁能离得开一个“吃”字?吃得放心,自然也就格外令人挂心。然而现实是,人为化学污染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屡屡见诸报端,且呈现不断扩大和加重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苏丹红事件”以及此前的“海城豆奶中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酒”、“黄花菜二氧化硫超标”、“重庆火锅底料”“、龙口粉丝”、“太原陈醋”……从米、面、油、酱油、醋这些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品开始,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露出了中国食品问题的冰山一角,触及了食品安全脆弱的神经。"安全是食品的底线。然而,庞大却难称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却为食品安全问题添了几分揪心。"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从农田到餐桌,如何吃得安全?民以何食为天,成了当前社会亟待破解的魔咒。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食品经营者从来不吃自己所经营的食品,但是却要吃别人经营的东西,简直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谁能离得开一个“吃”字?吃得放心,自然也就格外令人挂心。然而现实是,人为化学污染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屡屡见诸报端,且呈现不断扩大和加重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苏丹红事件”以及此前的“海城豆奶中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广州散装假酒”、“黄花菜二氧化硫超标”、“重庆火锅底料”“、龙口粉丝”、“太原陈醋”……从米、面、油、酱油、醋这些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品开始,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露出了中国食品问题的冰山一角,触及了食品安全脆弱的神经。"安全是食品的底线。然而,庞大却难称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却为食品安全问题添了几分揪心。"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从农田到餐桌,如何吃得安全?民以何食为天,成了当前社会亟待破解的魔咒。  相似文献   

17.
尚玉慧 《传承》2011,(2):44-45
这种自助式的原生态的蔬菜生产方式也许不会成为主流,但是不是让你心动?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一句网络流行语道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惧.近几年,毒奶粉、毒豇豆、地沟油、农药超标……一次次挑战着消费者的心理极限,当市场上标榜的土鸡蛋、有机蔬菜也遭受信任危机时,一股"包地热""下乡热"在国内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8.
刘浦泉 《半月谈》2003,(15):38-4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你生产的食品想进入北京市场吗?那得让北京的市场准入制度“说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发生,“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的辣椒、有毒大米、“瘦肉精”中毒事件……老百姓对端上餐桌的食品一时间疑虑重重: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安全事关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企业诚信与行业发展、政府威信与国际声誉、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起食品安全,让人想起这么一句话:“对食物短缺的担忧,已被对食品安全的恐惧代替了。”这句话在国际上很流行,也大体符合目前我国消费者的心态。每一次问题食品的披露,都会引发一场“地震”被曝光的食品品牌知名度越高,“震级”也就越高,“震感”也就愈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